农村教育真正的问题,是出在学生的心态上吗

,心情很沉重,我出生于农民家庭,老家经济现在还比较落后,许多青壮年外出打工,留下儿女由爷爷奶奶照看,培育出来的大学生比例小于城市里。

原因是什么?我说几点。

第一、家庭教育问题。

隔代教育弊端多。

爷爷奶奶教育孩子往往过于放纵溺爱,产生许多的“熊孩子”,调皮捣蛋,惹是生非。

从小学开始,家长的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作业辅导不力,拉下差距,输在起跑线上。

缺乏父爱母爱,孩子心理不健康的比例大大增加。

调皮捣蛋的熊孩子,心理不健康,学习习惯差,成绩差,怎么考大学啊?

第二、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待遇不好。

农村地区交通不好,经济条件不好,造成许多优秀老师不愿意到农村学校工作,即使在农村学校工作,也不太安心,只要一有机会,就调动到城里了。

第三、假期参加补课机会少。

寒暑假是社会机构补课的高峰期,如果孩子因为种种原因造成薄弱科目出现,城里的孩子出门就到了补课机构,但是农村孩子还需要赶路几十里地才能进城,补课不现实。

第四、孩子出门少、见识少。城里孩子放假了,可以到书店看书,或由父母带出去旅游,陶冶情操,长长见识,就是以后写作文水平都要高一些。

国家现在非常重视农村学校的建设,农村学校的教师每月都有几百元的补贴(城里教师没有这个补贴);农村学校的教师工作满20年,中级职称可以晋升高级职称,不受名额限制……相信随着国家重视,学校的师资力量可以壮大。

那么我们的农村家庭该如何教育孩子,就由家长们思考了。

哪有什么心态的问题,都是环境影响的问题,我们通常在报纸上可以看到就是某某学校一个宿舍的人全都考上了研究生。等类似的报道。

这说明了环境影响的重要性,农村的孩子所生活的环境影响了他们对于知识的认知,当然有特殊个别的孩子可能会不受这种环境的影响。

环境的影响不仅仅包含孩子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也包含学校的教育环境,影响农村的教育教学管理,有时候显得非常涣散,原因不在于一个原因造成的,他们包含了很复杂的原因,比如说学校的管理体系,学校的领导,学校的老师,这都是互相关联的。

因此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讲,改善他们的心态,还不如改善他们的整体学习环境,这里主要是指学习气氛。

如果家长有条件的话,大多数会把自己的孩子转到其他更适合阅读的地方,这就是农村教育的现状。

农村教育问题有很多,比如,与城镇相比存在师资力量弱、教育意识差等多方面差距,在政策支持、机制创新、新方法运用等方面也表现出诸多薄弱,还有就是教育结构不完善、教育观念固化、教育经费不足等现象的存在,也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农村教育的诸多问题背后的实质是农村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问题,而不是学生的心态上。

诚然,由于农村家庭教育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农村生源质量与城镇相比相对较差的事实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国家在针对农村教育的实施上,实际上执行的是一种支持性教育政策,所谓的支持性教育政策是再分配政策的一种形式,体现了国家对农村教育的倾斜性重视,其目的是为了保障教育的公平性。

针对农村教育中的学生,国家教育政策的倾斜及地方教育部门的重视,有助于推进农村学生公平的接受有质量的教育,这对于农村学生至关重要,不能想当然的把农村教育问题的根源落脚点放在农村学生心态上,那样既不符合国家倡导的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理念,更不利于农村学生通过教育获得成长与成才。

我想,农村教育的真正问题,并不是学生的心态问题,而是农村的“大环境”问题。我曾经在乡镇工作过十几年,发现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家长不重视。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就是“混初中毕业就行。”这里的“混”字道出了很多农村家长的心声。他们认为,孩子混初中毕业,年龄基本接近17、18岁,又多多少少识点字,就可以出去打工挣钱,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例如,有一次,我班有几名男生旷课、逃学了,电话联系家长,家长都不当回事。

2、学生不想学。初中一个班50人,大约有20人压根不想念书,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还有20人是应付而已。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是越来越不想学习。到了九年级,上课时有很多学生连书都没有,就不要说“认真听课”了。

无论是家长不重视,还是学生不想学,归根到底,还是农村的“大环境”导致的。因此,农村教育的真正问题,并不是学生的心态问题,而是农村的“大环境”问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63969.html

(0)
上一篇 2023-05-01 上午11:33
下一篇 2023-05-01 上午11:4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