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看似表面风光的父母真实的积蓄真的让人叹息,我是一名远洋船员,父母都是七零后的人群,也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好在我的工资高一点,目前我们家除了房贷之外,没有其他外债。在我们农村,很多人真的很现实,谁家有钱就能被人看得起,谁家贫穷即便关系再好,也尽量远离,总是怕被借钱。父母目前都五十多岁了,那么我们家有多少积蓄呢?在一次和爸爸的交谈中,我知道了真实情况。
我爸爸属于典型的“好面子”,也可能出于对我的关爱,无论多难,总是一副不在乎很有钱的模样,这也一直让我产生一个误解“父母确实有积蓄”,那么在外人看来我们家的情况怎么样呢?
在农村生活,大家闲来无聊总是会讨论某个家庭的情况。有一次我下船休假回家,因为家里面没有人,我就躺在车里面玩手机,不知不觉我的车旁聚集了很多奶奶,婶子辈的人开始聊天,因为我在车里面,她们看不到我,我却能听到他们的讲话,刚开始她们只是在议论我的车,后来一个婶子开口说到了我们家的情况。她说“谁家也不如我们家有钱,还不如我们家过得幸福,爸爸外出跑生意,听说一趟就能赚十多万,妈妈在家种地,平常也做个零活,肯定能够顾得上家里面的开支,一个儿子出国跑船,一年就是挣一百多万,还有一个儿媳妇是初中老师,不仅工资稳定还是铁饭碗,你说他们家要这么多钱干啥?一家四口人,四口人全部有收入”!我婶子的话也得到了其他人的一致认可,说实话我听到她们如此评价我们家,内心还是特别开心的,本来还打算下车给她们聊一会呢,弄得我在车上小心翼翼,还特别紧张的把手机调到静音了,生怕她们发现我。
说实话我一直认为我们家也是这样,虽然婶子说的收入有些夸张,但基本情况也算属实,一家人确实都有收入。但是有一次,爸爸喝多了,我和他聊天,才发现真实的情况并不是这样。用“虚假繁荣”说我们家真的不为过。具体怎么回事呢?
有一天爸爸和朋友喝完酒回家,我当时刚好下船休假在家里面没事,我爸爸喝完酒之后又有一个特点,就是话特别多,我给他倒完水后,他拉着我开始絮叨,我当时也没有什么事,就准备和他聊一聊,突然心血来潮,我就问他“爸,咱家还有多少存款呀?别人都说你发财了,存款得有好几百万”!本以为我爸也会向往常一样不给我说,或者直接转移话题,没想到那次我爸爸说出了真心话,把憋屈在心里多少年的话都说出来了。爸爸特别认真地说“儿子,你现在也成家了,也有工作能赚钱了,咱们家的情况我也有必要给你说说了,其实外人看到的只是表象,咱们家真的很一般,就现在,我已经五十二岁了,家里面拿不出五万块钱的积蓄,虽然现在在家每天大鱼大肉的吃着,但是在外边一个人的时候,吃饭都不舍得点菜”。看到一向要强的父亲突然这样说,我内心真的很不好受。
紧接着父亲又说“如果我不硬撑着,让大家都觉得我们家过得可以,你这么大岁数了,面临着结婚,谁给你介绍对象呀?你可能不相信,你结婚的时候,老爸我作了多少难,才硬撑着不让别人看笑话,把你的事办好”!说实话我当时居然不知道说什么了,只能默默地给爸爸倒水,让他喝点水歇一歇。而我爸如同敞开了心扉一样,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这些年的经历。爸爸说“你爷爷奶奶生了我们兄弟四个人,那个时候结婚,哪有房子呀!就这样跟着别人做生意,当时也赚了一些钱,但是旁人只看到赚钱的时候,永远看不到赔钱的时候,再加上自己还准备盖房子,要不然,你妈妈天天和我生气,还得还着因为我和你妈妈结婚你爷爷奶奶欠下的外债,生意不敢投资太大,一年下来和别人打工赚的差不多,最难得时候一个人同时干了四个工作,平常出去做生意,偶尔也会去村子里的学校代课,另外兼职村子里的电工,还在村子里开了一个磨面坊,给大家把小麦磨成面”。
爸爸就是这样,在自己结婚后的五年内,盖上了属于自己的新房,其实就是三间大瓦房,并且还清了所有外债。紧接着我和姐姐出生,妈妈肯定不能工作,就在家做起了家庭主妇,那个时候爷爷奶奶是没有太多精力带孙子的,因为孩子比较多,孙子就更多了,她们根本也忙不过来。就这样一家人的开支全部落在了爸爸一个人身上,平常真的攒不下多少钱。生活就这样普通而又规律地过着,转眼间十五年过去了,随着我和姐姐的长大,家里面还得建房子,因为我和姐姐总不能一直住在一个屋吧!当时我们农村就已经流行两层小楼了,爸爸好面子说“既然盖了,就盖好一点”,当时建房子很便宜的,就这样我们家是我们村第二家盖楼房的,一共花了十二万元钱,还借了两个舅舅四万元钱。房子建起来了,没有钱装修,没有钱买家电,就这样我爸爸还被全村人议论“发大财了”!后来爸爸妈妈都能工作了,姐姐也出嫁了,而我也考上了大学,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虽然父母有压力,但我能感觉到他们的内心是开心和光荣的。
我相信我们家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千万个农村普通家庭肯定和我们家一样,都是这样一点一点的走过来的。那么直到现在,我父母还有多少钱的积蓄呢?
爸爸告诉我:家里面真的有积蓄的时候,是在姐姐出嫁之后,虽然我当时在读大学,但是爸爸妈妈一块打工,每年除了我上学的开支也能存下来十万块钱。四年之后,我大学毕业开始找工作,基本上不和父母要钱了,即便如此,父母每天还是不舍得歇着,因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没有完成,那就是我的婚姻。毕业后的第二年,我谈了一个对象带回了家,虽然父母很开心,但是我能感觉到他们的压力,因为我结婚需要买车,需要买房,需要高额的彩礼。好在我作为一名远洋海员,工资还可以,自己第一年实习期的工资就买了一辆车。我把车开回家的时候,爸爸激动地坐在车上待了一个小时,妈妈哽咽地说“这辈子也没有想到我们家能买得起车”。
之后的一年我没有任何收入,就在家准备婚事了,而结婚的必要条件就是城市里面必须有房子,其实我们农村老家的房子才建了十多年,还是比较不错的,但是现在农村结婚,女孩都要求城市里面买房子,无奈之下,爸爸说“咱们也买房子吧”,就这样爸爸把几年的积蓄拿出来了四十万,付了首付,我还着房贷,买了房子。而到了结婚的时候,女孩要彩礼十二万,再加上各种上车钱,买东西,办婚礼等又需要二十万,直到我婚礼举办完那一刻,我爸爸身上拿不出一千块钱了。结婚后一星期,爸爸妈妈又外出打工了,我也选择了继续上船。目前我已经结婚两年时间了,我的工资一边还着房贷,一边照顾着家事,虽然我们全家都在赚钱,但是城市里面的房子需要装修,需要置办家具家电,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所以直到现在,我父母作为一个普通的七零后,所有的积蓄加一块不超过五万块钱。本以为我的事情结束了,父母的任务也就完成了,也到了享福的年纪了,可是我自己不仅要面临高额的房贷,还要承担养育孩子的压力,再加上一个小家庭的开支以及养车的费用,压力确实很大。父母不想让我太劳累,即便是现在,爸爸依旧出去打工,妈妈在家带孙子。妈妈经常说“我们不能挣大钱了,但是尽可能地顾住我们自己,不给你增加压力”!这就是我们家的真实情况,说实话父母辛辛苦苦了一辈子,最后五万块钱都拿不出来,真的挺让人难受的,即便如此,我们家也被村子里其他人羡慕,可想而知,其他家庭的压力有多大,所以大家都不容易,每个家庭的压力都很大。七零后没有积蓄也是正常的,你们已经很伟大了,辛苦了一辈子办了多少大事呀!
对于已经步入晚年的七零后人群,正常来说应该有多少积蓄呢?其实我觉得不欠外债就是最好的状态了,为什么会这样说呢?下面我就给大家科普一下。
首先:我觉得七零后人群是最难的一代人,自己年轻的时候,由于兄弟姐妹比较多,不管是自己的婚姻还是自己的房子都要靠自己去承担。即便父母帮忙操办了,但是最后外债也要自己去还。好不容易撑过来了,自己的孩子又出生了,一下子压力全来了,根本攒不下多少钱。另外七零后的群体由于知识文化有限,没有背景想要有一个正式工作比登天还难,根本没有机会赚大钱,都是靠自己的双手辛苦打拼过来的。一个人单纯的靠打工能赚多少钱呢?又要养活孩子。
其次:好不容易熬到了中年,孩子们都大了,又面临着翻新房子的压力,不仅如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孩子们的婚姻压力又来了,现在在农村结婚真的不是闹着玩的,我大概算了一下,我自己结婚,加上车房最后花了大概一百五十万之多。而对于七零后这代人,单靠打工哪来的这些积蓄来为子女们办事。还有的七零后群体,受上个世纪重男轻女的思想影响,虽然有计划生育,家里面一样有两个甚至三个男孩,本以为是好事,但是现在这个时候,别说有积蓄了,孩子们的婚事都不能承担了。
最后:最大的七零后目前已经有五十多岁了,本以为可以安享晚年生活了,但似乎面临着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了,上面的父母基本失去了劳动能力,要照顾老人,承担老人看病吃药的费用。而下面的儿子虽然结婚了,孙子又来了,孩子们的压力也很大,为了孩子生活的轻松,又要用心去照顾孙子。不仅要付出精力还要付出金钱,又没有养老钱,哪还有什么积蓄呀!所以七零后这辈人,是最辛苦最没有积蓄的一代人。
这就是七零后这代人最真实的情况。我说的还是理想状态下的,人都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谁还没有生病的时候呀!而七零后这代人真的不敢生病,身体一旦出问题,家庭肯定会有欠债。你们觉得我说得真实吗?欢迎在下方留言,我们一起探讨。
我是75年的兔子,我和老公没有固定的工作房子在三线城市有两套,一套出租,一套17年买的每月还3000块的贷款,儿子现在在211的大学读研究生,我老公承包了50多亩地的桃园,和一百多亩地的种小麦和水稻。没有大额存款,股票有10几位,在我不懈努力下从5万赚到有10万块,但是这钱也不值钱了,因为钱股市时间很久了,即便赚钱也没有原来的价值了,还有就是买了20年的保险,明年到期了估计能拿个15万左右吧,20年也是坚持咬牙买的,明年到期了也不用想着保险的钱了,现在每年收入有20万左右,付付地租和杂七麻八的也差不多了,生活压力也挺大的,儿子研究生毕业也不知道会在什么地方,要是在一二线城市那压力更大了,买房估计就要命了,不敢想象,也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只能拼命干,每天都祈祷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就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64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