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村有一位80多岁收购废品的老人,在人世间风风雨雨走过了86个春秋,不幸于前年溘然离世。他长年拉着一辆破旧的架子车颠簸于四邻八乡,村人们就送一个酸溜的带姓雅号:破烂王!
当地人们习惯将废品等同破烂或垃圾,视收废品者为拾破烂或捡垃圾的人。王老汉正大光明以钱收购废品,但人言可畏,见他衣着油腻褴褛,偏说他是专捡垃圾拾破烂,让后人子孙难以抬头。
破烂王却不以为然。旧社会青少年时代,他曾为地主扛过长工,吃尽了人间苦头。全国解放后翻身做主,特别珍惜财物粮食,路上一段废弃塑料管抑或一颗铁钉螺丝帽都要捡回收拾备用。
改革开放后,王老汉成为富余劳动力,他就走上了收购废品的行当。有时顺道捡些有用垃圾,但废纸箱旧书报以及破铜烂铁应有尽收,价格合理生意兴隆,就日积月累财大气粗竟助儿盖起了三间大瓦房。
于是流言蜚语满天飞,传说破烂王以铜低价收购了一尊金佛,卖个大价钱后盖起了新房。王老汉哭笑不得,说是“有这‘金佛’我还忙乎啥呢?”闹得满城风雨,他竟成了村中一大名人!
其实,破烂王的成名是从求医看病开始的。有一日他伤风感冒,一辈子不进医院的倔强人,拗不过儿女们的强劝,就被拉到城里的中心医院。医生查看了他的心肺“三高”单,直呼:神了!
原来王老汉心肺无恙“三高”正常,80岁的人50的心脑血管。大夫很奇怪,问:平常干什么?儿荅:拉架子车转乡收废品。医生醒悟笑说:“难怪呢,天天拉车走路。我退休也收废品去!”
人老爱财惜命习惯成自然,觉得世间一事一物都是来之不易。富裕人家常会喜新厌旧,往往将还能用之物抛弃或贱卖。经受过苦难的老人习惯收回这些废品变卖增加些收入补贴家用。
王老汉临终前常说:“我收了半辈子破烂,只愿卸掉‘烂帽’,后辈子孙莫要象我!”遗言善贵,果然儿子中年辞手父业就改道出外打工赚钱,孙子读完大学已正式从事建筑行业工作。(图源自网络)
我没看见生活条件好的老人捡垃圾,条件好的老人生活质量高,生活讲究,特讲卫生,家里环境也好,子女也不会让老人在家里放垃圾,即使有这种老人,少之又少,个别做公益献爱心的老人。有的老人把捡垃圾的钱用于慈善活动,助人为乐,帮助贫穷人,这种高尚的人不多,并不是许多老人愿意去做。
现实生活中,老人都讨厌垃圾,习惯生活在好的环境,条件好的老人不需要捡垃圾为生,所以捡垃圾老人都是晚年没有生活保障的人,只有靠捡垃圾为生,来贴补家用,特别是残疾老人捡垃圾的多。
换位思考,如果你不缺钱,愿意去捡垃圾吗?愿意在又脏又臭的垃圾桶里刨垃圾?这是不可能的,大凡能解决温饱问题,也不会去捡。
捡垃圾能自食其力是件好事,但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希望老人们安度晚年,不再为生活发愁。
老年人的惯性思维所致。确切的说,现在生活水平有高有低,但基本生存条件应该说有保障的,从拣垃圾的众多老人中,还是中等生活水平及以下人员,究其原因,我感觉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老年人经过困难时期,常常有种危机感,二是有勤俭节约的传统,看见丢弃的东西可惜,三是多少也算点收入,积少成多补贴生活,四是有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不怕人笑话,五是现在一切讲经济,拣垃圾就成了老人经济,搞其它一来没资本,二来没体力,三来社会不敢用。所以老人拣垃圾再正常不过了了,但是高退休金的人,退体前也是有脸面的人,他是不会干这事的。我的同事退休前也是企业处级干部,每月退休金400O元,他也经常拣垃圾,他常说我一不偷,二不抢,我劳动,我光荣,处长退休,毫无用处,因此不应当拿另一种眼光看问题,在经济社会,以各种手段挣钱,有人挣的容易,有人挣的难,有人体面地挣钱,有人却放下脸面去挣钱,所以说,老人拣垃圾既不丢人,也不败兴,是一种社会现象,沒有什么想不通的,你对官员拣垃圾有想法,你对教授拣垃圾有想法可能是对的,而对一般人拣个垃圾纯属无奈,大家都能理解,能尊重,艰苦奋斗,节约资源,反对浪费的精神值得称赞,就说成不称赞,那也应该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不能拿鄙视的眼看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64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