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倒是打了一张对对胡。看起来这个事情很有道理,其实仔细去分析一下的话,项羽不会这么做。
我们都知道楚汉争霸期间,尤其是刘邦拿下了项羽的首都彭城以后,项羽的主要军队其实集结在齐国的附近,对付刘邦的军队是项羽其中的很小一部分的军队。
集结在齐国附近的楚国军队的大将,便是项羽手底下的部将龙且,所以有些人就会说了,如果这个时候项羽和龙狙的位置对调一下,游向宇亲自出手对付韩信,在解决掉韩信以后再率领军队回原对付当时的刘邦,那岂不是皆大欢喜?
可是问题便是项羽失败的原因,真的是因为军队上面的部署不力吗?
我就问一个问题,齐国当时的内乱真的跟项羽一点关系都没有吗?项羽能够保证他和刘邦作战的时候,齐国就一定不会产生内乱吗?
说到底,当时造成这样一副窘境的真正促成人就是西楚霸王项,他一心想要恢复楚国那个时代的贵族制度,所以才造成了现在这样一副窘境,大家想想,如果西楚霸王项羽当时能够狠下心来杀了刘邦,杀了六国贵族,开始自己的征战天下之旅,即便是失败了也不会失败的这么窝囊,但是项羽一直想要恢复的就是六国的盛况,也就是说他打工不是光替楚国打工,而是替天下六国打工,你说你累不累?(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你说你是不是犯贱?你说你是不是被其他人指着脊梁骨骂,然后一起背叛你?
齐国这块儿土地是一块膏腴之地,项羽不会放过他,在这种情况之下,韩信率领军队跟项羽在这个地方对制造成的最好结果无非就是项羽击败了韩信拿下了齐国。可是这个地方他已经不是属于西楚霸王项羽的一块儿土地,随时都有可能反叛,楚国的军队一旦进入这片土地,就如同泥牛入海一般陷入到齐国人民的反抗的汪洋大海里面。
而且击败韩信本身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极有可能是项羽没有办法承受的,刘邦交给韩信的军队本就不是主力军队,韩信能够拿下北方四国,其实也算得上是一种惊喜,在这种情况之下,刘邦在对付正面的楚国少量不对,而且部队的将领不是西楚霸王项羽,而是项羽的部将龙驹,那简直不要太轻松。
不说其他的,光一个彭城之围,就不是龙驹能够干得了的事情,而且刘邦和项羽对峙的地方全部是位于楚国境内,一旦战火有任何的蔓延,损失的都是西楚霸王的精锐,也就是说刘邦完全可以越打越强,而西楚霸王项羽只可能越打越弱,所以项羽憋着一股劲儿都要把刘邦赶出去,为什么就是因为你在这么折腾,我这边的人民老百姓还要不要过日子了?
所以这种想法很好,但不切实际,最终造成的结果可能会比历史上面记录的还要惨烈,有可能连乌江自刎这样的戏码都不可能出现。
凡事无绝对,派龙且防守东线,项羽亲自援助齐国对抗韩信,总的来说胜率要比之前的计划高一些。
第一,就东线而言。
项羽的军事能力无疑要比龙且强上很多,龙且作为项羽手下第一大将,作为战将而言无疑是很优秀的,但作为统帅还尚有欠缺。
而项羽的军事统帅能力很优秀,和韩信有过两次交锋,都是以少敌多,一胜一负。所以如果项羽对阵韩信,胜率要比龙且高得多。
《史记·项羽本纪》: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觳泗水,杀汉卒十余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
《淮阴侯列传》:合齐、赵共击楚。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高祖本纪》: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
第二,就西线而言。
此时西线楚军正处于优势,只要龙且坚守不战,战败的几率并不大,原因有:
1.楚军占据成皋天险,汉军难以攻克。
2.齐国叛汉,刘邦被迫抽调汉军主力以武力平定齐国,派灌婴、曹参、傅宽、蔡寅、陈涓、冷耳、柴武、王周等汉将赴齐助韩信攻打齐国。此时西线的汉军实力大大削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65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