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好。看到这个题目,我就想起了童年、想起早已离我们而去的奶奶和奶奶饲养过的那一窝又一窝的小鸡。
那时候,大家养鸡一般都是自家留种蛋,自己的鸡自行孵化,然后一把粮一把粮地喂它们长大;然后公鸡们除了个别留作种鸡外,大都被宰杀,母鸡们留住下蛋;然后再孵化、再养大、再下蛋,周而复始。没有规模的孵化场,最多,也就是专门孵蛋的”专业户“多孵化一些,担着担子在各处游走贩卖。
成年的母鸡第一次产蛋叫”开窝“,一般产蛋十到二十个,有的母鸡就开始”抱窝“,它们会伏在窝里,茶不思饭不想,一心一意只要繁衍后代,这也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从鸡蛋到小鸡孵出需要多长时间呢?有个谚语说得清楚:鸡鸡抱鸡鸡,三七二十一。就是这样。
那时候我奶奶们是这样提前检查哪些鸡蛋是不会孵出小鸡的:一般在抱窝一周之后,用蜡烛照被孵的蛋,有经验的一下子就能看出不能孵化的”寡蛋“,挑出来可以吃掉了。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准备一盆温水,把鸡窝被孵的蛋全部取出放在盆水里,有动静、会”点头“的,就是好蛋,基本上就活了,实施的时间我却忘记了。
母鸡抱窝,是一种天生的习性,这种习性有时候也很惹人厌,因为一旦到了抱窝期,母鸡们就不再下蛋了,总是呆在窝里不肯出来,有蛋没蛋都会装做一付很敬业的抱窝的样子。这时奶奶就会将它抓起,用干枯细瘦的手掌扇那鸡的耳光。虽然有时鸡被打得害怕,被迫从窝里跑出去,但还是要好一阵子,才会重新恢复下蛋。
奶奶养鸡的经验非常丰富,当然也有很多是民间早就有的办法,被传习下来的。比如为了让母鸡在一个指定的地方下蛋,就用一个被倒出蛋清蛋黄的空蛋壳,把上面的孔洞用纸贴住,放到选定的地方。母鸡看到有鸡蛋在,就会跟着把蛋下在那里。这种空蛋壳,就叫”引蛋“。
说了半天,对我的答案是,自家孵化的小鸡,是肯定能养的。而且,自家孵化出来的鸡,跟着母鸡长大,既皮实易养,又容易接近主人,说不定还能成为”宠物“呢。所以说,如果不是专门进行规模养殖的养鸡专业户,自家孵化几个小鸡养养,还真的是其乐无穷哩!
自家孵化的小鸡当然可以呀,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过去就是包括现在农村的鸡基本都是自家母鸡孵化而来 ,因为自家的鸡基本都是散养,前天都在运动身体没有多余的脂肪 ,吃的都是一些虫子,野果 ,杂草之类 ,不但肉质鲜美,而且营养价值非常丰富 。
给出的建议是 :尽可能孵化饲殖那些营养价值比较高并且抗病能力强的品种 ,如农村的土鸡 ,绿壳鸡 ,草鸡,乌鸡等品种 ,小鸡在育雏过程中注意保温 ,小鸡刚孵化一个星期的温度要求在34到35度左右 ,之后每个星期将两到三度 ,直到23°左右为止 ,之后鸡最适宜的温度在21°左右 ,平时备一些保健药 ,能够在鸡发病的时候及时治疗 。养殖周期建议在一到两年 ,因为这个天龄段的鸡品质最好 ,不但肉质鲜美,营养价值也很好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65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