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为皇太极做过的事比汉奸的危害更大。实例1皇太极对明策略:努尔哈赤和李成梁,李成梁平定辽东后,为了避免自己良弓藏的命运,为了拥兵自重,用剿而不灭的方式,怂恿努尔哈赤做大。这里努尔哈赤就很好的利用了王权和李成梁的矛盾,用了一个间字,通过和李成梁的对手戏表演相互依存。皇太极和袁崇焕,和上面如出一辙,皇太极继续用一个间字,不同的是此时的皇太极实力已经雄踞辽东,已非池中之物,袁崇焕此时是与虎谋皮,皇太极利用了袁崇焕的心理诉求,怂恿其杀毛文龙,并且让袁崇焕步步入局,放纵其直入兵临京城,致使崇祯杀袁崇焕,使基本的君臣互信受到巨大破坏。用间的最大手笔是多尔衮以为崇祯帝复仇的名义诱降吴三桂,合力清军入关。至于降顺贰臣,就不一一枚举了。皇太极在具体战术上也屡用间字,攻城前让细作混入城里做内应,内外夹击城破。总之,因为皇太极杰出的文韬武略和明王朝庙堂之上利益集团和代表人物的狭隘的利益格局,成就了相对落后的满清入主中原,建立了清王朝。皇太极用间的基础是明王朝错综复杂的内部利益矛盾,以及相关代表人物狭隘的利益格局。狭隘的利益格局是指和对手博弈时已经对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没有主次分别了,为了些许利益可以联合外敌屠戮本族。而大的长远的利益格局是能缓和内部矛盾,共同抵御外敌。明王朝会无可挽回因为激烈的内部矛盾覆灭,皇太极利用了明王朝的内部矛盾和相关代表人物狭隘的利益格局入主中原,完美演绎了蛇吞象。皇太极用间路径:博弈双方是一方明一方满,双方利益相关的如李成梁或吴三桂,努尔哈赤以共存为诱离间李与明,趁机称霸辽东。多尔衮以助吴三桂为明复仇或人主中原为诱使其背负清军入关汉奸骂名,无路回头。将明之左膀右臂转变成击打明的拳头,计之绝高无以复加。
一个朝代的覆灭的根源是社会矛盾尖锐而且产生违反社会规律的巨大负能量。一个社会的进步是社会矛盾的互动调和产生符合社会规律的正能量。 历朝历代都有危机事件,不断寻求正确的对事情处理的策略决断,才能图存图发展。崇祯的覆灭虽然有必然性,但不是绝对的。如果他杀魏忠贤有合理性,因为其滥杀无辜公器私用.可以借此没收财产充国库,那么应该用某忠贤代替,不应该拆解宦官体制,因为魏忠贤杀的也有很多贪官。针对东林党的策略应利用其利益格局,打大的让后面的上位,同样是罚没家产充国库。皇家宗室的庞大体系已经成为负担,既得利益集团却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处置他们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做事,然后因为他们做不好惩罚他们,有凭有据的惩罚。 为了能客观分析历史,在这里使用的资料就依据无争议的常识,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崇祯皇帝,阉党和东林党,袁从焕和吴三桂,努尔哈赤。农民起义的本质就是因为自然灾害和分配制度的落后使农民无法生存,无法选择。这时候如果能救民于水火,就会展现崇祯皇帝无与伦比的正能量。镇压的成本远远大于安抚的成本,而且治标不治本。如果能够把李自成的力量安抚后再奖励军功引导去抵御努尔哈赤,更是国泰民安上上策略。 崇祯皇帝对阉党和东林党的权利制衡应对失策,魏忠贤可杀,但是可以用没忠贤,因为东林党也不是完全无辜的,杀魏忠贤却没有用新的力量弥补,导致权利失衡出现东林党利益集团坐大后针对农民稅收使农民起义火上浇油,废盐铁稅使国库枯竭,直接导致王朝可支配资源减少,没有资金来稳定已经投降的农民军。文臣党权大王权弱,武臣出现听调不听宣。事实情况表明了权利失衡后东林党的危害。 从听调不听宣就可以看到已经出现了地方势力割据,因为军费紧张,所以防务要自给自足,这时候抵御外患基本是各自为政,袁从焕在没有能力凝聚各种资源的情况下杀毛,即减弱了同盟,又增强了对手,使毛部下降清。 崇祯皇帝给袁从焕巨大资源支持,袁从焕当时不采用围魏救赵的策略,也没有采用在外围狙击皇太极,选择在京城下决战,行为决策异常,更是提出军队进京城的不可思议的想法,清君侧和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些历史他不可能不知道。做为明臣,袁从焕的死冤枉吗? 崇祯皇帝没有合理的战略解决内忧外患,有能力的文臣武将却个个利欲熏心不顾国家利益。皇太极却利用明的各种矛盾和利益将明的文臣武将掌控的游刃有余,灭亡明的是明自己的伪精英东林党以及带路党吴三桂洪承畴等等,使华夏民族又经历一次大浩劫,只有少数人是受益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65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