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没看懂啊

那个时候,面对麻木不仁的国人,鲁迅先生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看到积贫积弱的祖国和众多冷酷无情的国人,孙中山先生曾说:“四万万同胞,一盘散沙而已”

从两位伟人愤怒到无奈的话语里,我们能够感知到那个时代国人的整体精神状态,就是冷酷无情、麻木不仁、一盘散沙。

题主看《八佰》并不想哭还说的过去,当剧中的先烈们面对强敌,毅然呐喊着引爆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并发出巨大的爆炸声,此时此刻的你要是能睡着,就是精神上出了问题。

事实上,百年前的中国人,有很多像题主一样精神萎靡,心理颓废,简直就是行尸走肉的活死人:两眼发直,心如死灰,毫无人气。

之所以这么说,并不是污蔑先人们,而是基于简单的判断:倘若四万万国人有半数能够团结起来和日寇死磕,抗战怎么会打14年?

如果网友还不信,只要您有耐心,咱们一起来看看杨靖宇将军为什么会牺牲,看看到底有多少自己人出卖了他。

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战斗到最后一人誓死不降。他牺牲后,日军让汉奸割开了他的肚子,里面没有一粒粮食,全是树皮、野草和烂棉絮。

在场的日军军官立刻向杨将军的遗体敬礼,并惊呼“中国还有如此之铁血将军!”随后,日军为杨靖宇将军举办了隆重的葬礼。

叛徒之一程斌,他是杨靖宇手下最得力的师长,他于1938年带领115人投敌,随后日军让他组成了“程斌挺进队”,程斌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摧毁了抗联的70多处密营,并最终让杨靖宇陷入绝境。

叛徒之二是杨秀峰,他从15岁就被杨靖宇收养,等于是将军的干儿子。1940年,担任警卫排长的杨秀峰带着近万块银元的抗联经费叛变投敌,直接暴露了杨将军的行踪。

叛徒之三是特等机枪射手张奚若三人,这三人是抗联的机枪小组,他们叛变后协同日军参与了对杨将军的围捕,并服从日军的命令开枪射杀了杨将军。

叛徒之四是赵廷喜等人,他们上山打柴时见到了孤身一人的杨靖宇,杨将军拿出两块银元让他们帮着买双棉鞋和干粮,因为杨靖宇在奔跑时跑掉了一只棉鞋。

杨靖宇说,老乡,不要告诉敌人我在哪里。

赵廷喜说,投降吧,日本人不杀俘虏。

杨靖宇说,如果咱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最终,赵廷喜向日军出卖了杨靖宇将军。

他们哪里知道,如果杨靖宇投降,日军不但不杀他,还给他大官做(满洲国军政部长)。

杨靖宇将军牺牲于1940年2月23日。

而投敌的、叛变的、出卖他的、杀他的、割开他肚子的,都是中国人。

回到主题,题主看到没有?那时候的很多国人也没有家国情怀,更没有民族大义,一切都是为了自己能苟且的活着。

人一旦没有了精神,就必然没有信仰,而没有精神和信仰的人,很容易在生死抉择和荣华富贵面前,选择叛变投敌。

毫无疑问,如果再有同样的全面战争,像题主这样麻木的国人还会有。

值得庆幸的是,每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还有很多像杨靖宇将军、陈树生副班长这样充满民族大义的人,甘愿为国捐躯。

正是有了更多的他们,中华民族才得以生生不息并最终走向强大。

题主,睡吧,我们没功夫叫醒装睡的人!

我比你好一点,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对于淞沪会战可以说了解比较深一点,我是带着期盼去看的,结果全程失望。整部电影三分真七分假。适当的艺术加工无可厚非(比如把双方伤亡不到百人的小型战斗加工成中型,大型战斗),但是管大导演把真实的历史改编的面目全非是什么意思?明明是日本海军陆战队第十大队(海军)进攻的四行仓库,你换成日本陆军马鹿们(第三师团68联队),你考虑过海军马鹿们的感情吗?开头关电门的战斗的确发生在淞沪会战期间,但那是日本海军陆战队使用过的(在进攻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的时候,国军一个排攻进司令部以后被日本关上大门,全军覆没),你这样编排,考虑过国军的感受吗?真实历史中就陈树生一个人跳楼,你安排一批人跳楼,是害怕赚泪赚的不多吗?真实历史中杨慧敏是从桥上匍匐过来的,你安排游泳过来,是害怕从桥上过来体现不出她的勇敢?真实历史中升旗仪式鬼子派了飞机扫射,没啥效果就停止了,你搞血肉护旗是致敬台湾电影《八百壮士》吗?真实历史中谢晋元并没有受伤,你非要在电影中说他身中两枪,这到底想干嘛?

改编不是胡编,是基于历史的艺术加工!可惜《八佰》丝毫没让我看到导演对历史的尊敬。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66135.html

(0)
上一篇 2023-05-15 上午10:00
下一篇 2023-05-15 上午10: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