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忘也不能忘
东北人一枚,18年九月份去南京帮好朋友卖些东北干货一个月四千管吃管住。就打算过年前两天到家,到了南京真是各种吃不习惯,我们东北菜油大味浓味道咸(东北菜特点)尤其是想东北酸菜和锅包肉。在我三个半月最想的当然是东北吃的啦。本人父亲脑血栓10多年了中间犯过四回病,这病得上一回比一回重,现在身体勉强自理。(智力也就8岁左右水平)。我呢自认为也算孝顺每三四天就得给父母打电话问下父母状况。母亲没次都说你父亲状态很好告诉我不用操心。终于到了过年,年前前一天我回到了家。虽然我才出门三个半月但是父母还是热泪盈眶。我想吃的好吃的母亲都早早的准备出来,到了家老叔偷摸和我说我父亲在我出门这三个月发烧发了三回。父亲虽然智力大不如前,但是父亲每次生病都会和我母亲说不要让儿子知道。我出门三个半月每天最想的是东北的吃,而父母最想的是身在南方的儿。
提起过春节最难忘的事情,我最有感触的就是别人过节而我不能,别人过春节都是高高兴兴,吃吃喝喝,转转悠悠,不亦乐乎。而我却是感觉有颗石头压在心头,不能开开心心、轻轻松松地过春节。我这种春节的过法,叫做“隐形加班”,虽然不在单位加班,但是却比在单位加班还难熬。
九十年代初,我调到单位办公室当秘书写材料,那些年单位的习惯是年度工作会议放在年后召开,记得大多数是正月9日–10日开大会,这样一来整个春节我就没办法正常过了,因为要考虑材料的起草和会议的筹备,特别是领导的工作报告,其酝酿、起草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春节的几天假期。虽然说没人让我加班,实际上我的大脑一直在加班、在运作。因此,带着这样的重压和心绪,无论如何不可能安心的过春节。这样的日子,我度过了近十年,几乎整个九十年代都是这样度过的,以至于有一个时期我特别害怕过春节,特别不喜欢想乐而乐不起来那种感觉。
时过境迁之后的今天,回过头来再看那个时期的这个阶段,虽然在苦闷中度过了十几个春节,但是每年的春节却也很有意义,每次会议开过之后,都会因为材料写的认真而深刻,受到领导的表扬,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奖励、休假或调休等方式的补偿,每当这个时候又不觉得很委屈,反而感觉这个“隐形加班”的春节过得有价值,自己的付出,得到了领导和周围同志的认可和尊重,个人感觉很有成就感。
现在的节日说实话没有了当年的味道了!期待春节只是为了期待一个假期和家人见面。以前过年的时候,会熬夜看春晚吃饺子,现在春晚成了一个不是必须的环节,节目里也没有期待的人物出现,现在更多的是玩玩游戏,看看手机。以前大家聚在一起会玩玩棋牌呀,打打家人麻将,现在人手一部手机,到点就吃饭。现在的物质生活已经很丰富了,以前过年的时候桌上大鱼大肉吃的很香,现在只要想吃随时都可以,没有了那种期待。但是家里的味道还是特别的存在。
以前过年的时候姥家的对联都是我抢着贴,现在这像任务交给了我的表弟了。以前虽然不爱放烟花但是喜欢看,到凌晨的时候会出去看各家放着不同的烟火,现在零点之前我可能已经没有那个经历了。
随着时代的变化可能自己对年味的感受也在变化吧,一代人有一代人对春节的理解和期待,但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受也没有变化的,再远也想回家过年。
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狗年大吉!
春节,每个中国人的心结。
而对于每个人的回忆可能都有些不同,年龄大了总爱怀旧,春节的回忆很多。
放鞭炮,春节总是放鞭炮的,除旧迎新,赶走邪祟,近几年为了保护环境停止放炮是一项必要手段。小时候,初一的早上要起早,上房把炮垂下来,父亲点燃,我轻轻地放下,一万响很过瘾。
糖果,春节时总会买各式各样的糖,招待客人时摆出来,偷偷地把自己喜欢吃的放进口袋,于是后来就拔掉一颗牙。
烟花,城里各村是要放烟花的。有“瀑布”,“降落伞”总之可以看的很尽兴,当然,现在禁燃因为污染环境。
拿了压岁钱总要买点什么,这个搅搅糖是必买的,就是麦芽糖,怀念的味道,现在估计不多了。
然后就是宅在家里看白娘子和大师兄了,假期必播的童年神剧!
等到兄弟姐妹到一块儿时。电视已经不能满足,于是游戏机又可以让我们嗨翻天,虽然只是个红白机,但是留给多少人美好的回忆!
春节,回忆是美好的,未来也是美好的,这是我的春节,你的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