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夷陵之战兵败为什么还怕蜀国

首先是因为孙权没这么傻!不然曹丕睡觉都能笑醒。再一个就是蜀国当时虽然落入低谷,但是经过刘备诸葛亮治理的益州,即便是夷陵之战后也要比从前刘璋在益州的时候要强,也就是说想灭蜀还没这么容易。

下面分别看下:

孙权没有这么傻

自从官渡之战后,曹操就成为了北方第一大势力,在彻底灭了袁氏家族后,彻底坐稳天下第一大诸侯,无论是后面有赤壁之败,还是汉中之失,即便把关羽威震华夏也算上,都没有动摇曹操天下第一大诸侯的根本。

从后面蜀汉,孙吴分别投降时的人口兵力计算,两家之和也不如曹魏,也就是说两家联合跟曹魏勉强可以抵抗,两家不合,就有可能被曹魏逐个灭掉,如果两家打起来,曹魏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这也是为何夷陵之战后,东吴虽然胜了,但陆逊还是火速撤兵,然后孙权马上派人找刘备继续联合,而刘备此时也很明白,如果不跟孙权联合,两家很可能马上都会被曹魏灭了,所以尽管东吴杀了关羽,间接害死了张飞,而且在夷陵让自己遭到毁灭式打击,刘备也还是不得不接受孙权的求和,联合。

如果这样看,就能清楚明白的看到了,孙权如果傻傻的跟曹魏联合去灭蜀,那蜀的亡国之时,就是东吴开始丧国的序曲。孙权没有这么傻,因为这样无异于自掘坟墓。

蜀汉没有这么弱

虽然夷陵之战,蜀汉损失很大,实力有不小的损伤,但是还没有到了弱不禁风的时候,当年刘璋如此暗弱,刘备也带了几乎所有精锐花了3年才打下来,而此时的刘备,比当初的刘璋还多了一个汉中的天然屏障,曹魏想要进攻蜀汉必然从汉中入手,而当时魏延防守的汉中是没有收到夷陵的影响的,所以魏国想要攻破汉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且就算是两家联合,也不会不设防,就像蜀汉和东吴联盟,但是李严一直在东面防守东吴的,李严后面是邓芝。虽然是同盟,但是也不得不防,同理,就算是东吴和曹魏联合,也还是要彼此防备。夷陵之战后,刘备并没有直接退回去,而是先到秭归收集败兵散卒,然后退到白帝城,后面又接到了赵云接应,刘备虽败,但是实力依然可观,虽然无力继续进攻,但是自守不成问题。

魏国想攻下汉中不容易,东吴想进军也很困难,那孙权有什么理由让自己深陷险境,去联合曹魏灭蜀呢?如果真的那样,曹丕真的会笑醒的。

说清楚,要从夷陵之战的前因后果,以及当时三国的战略格局进行分析。

1、夷陵之战,是因为荆州失守,关羽被杀引起,表面上刘备出于兄弟情义出兵,诸葛亮疏不间亲,无法劝谏。实际上也有另外的算盘,刘备在汉中屡次获胜,自信心膨胀,想借机吞并孙权,壮大力量,从而与曹魏集团鼎足而立。同时收复荆州,实现隆中对中两路出兵北伐的战略态势,最终统一全国,根据当时的力量对比,这是有可能实现的。结果吴国任命陆逊,火攻成功,蜀国兵败。

2、对于曹魏来讲,当然想联合吴国,彻底消灭蜀国,但是也有现实的困难。首先蜀汉这边实力仍在,并不好打。刘备虽然带走了大批人马,损失惨重,但仍有足够的兵力。几个镇守汉中的重要将领都没有参战,马超和魏延都守着各处关隘,诸葛亮坐镇成都,再加上汉中地利优势,曹魏想夺取汉中也绝非易事。 其次,吴国也是雄略英明之主,不会真正让蜀国灭亡的,绝对不会全力配合,甚至会暗中作梗。最后,曹丕当时新晋为君,能力、威望都远不及曹操,内部以稳定为主,如果他真的发兵攻打吴、蜀,难保曹植、曹彰等人不在后方兴风作浪,所以曹丕也始终没有军事行动。

3、吴国从自身利益出发,从三国的大局来看,按兵不动是最聪明的做法,在当时,曹魏集团已经统一北方,拥有北方七州,占据天下三分之二的土地,国力强盛,吴国与蜀国必须联盟,才能对抗曹魏, 所以孙权夷陵之战前是向曹魏称臣的,而曹魏也投桃报李册封孙权为吴王,战后又和蜀国讲和,虽然很难恢复到以前联盟的关系,但联合抗曹的基本态势还是形成了。

4、蜀国新败,元气大伤,最想要的当然是修养生息,诸葛亮主政蜀国,也看得清形势,虽然新仇旧恨难消,还是接过吴国的橄榄枝,和平共处,共同对付相同的敌人。

综上分析,夷陵之战后又从新出现三国鼎立的格局,这里最出彩的人物就是吴主孙权,逢危不乱、大胜不骄,应对步步得当,吴国以最弱国力在三国中屹立不倒,绝对不是侥幸得来。

最可笑的是南宋君臣,有前人很好的经验,又有联辽抗金,国灭君辱近在咫尺的惨痛教训,还是联合强盛的蒙古向多年仇敌金国开战,结果敌国灭,本国灭。庙堂之上制定国家的战略决策,昧于天下大势,如同市井孩童般基于情绪和爱憎,实在可悲,前车之鉴应该永远记取。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66700.html

(0)
上一篇 2023-05-19 上午11:05
下一篇 2023-05-19 上午11: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