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统治者最擅长的治民之术就是:造神和封圣。
任何一个统治者,自从坐上君位的那天起,时刻梦想着天下人都是顺民,百姓不要谋反。
然而,秦国的教训告诉他们,“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的武力统治不会长久,暴力不是解决百姓问题最有效的办法。
于是,统治者都开始找一种理想的情况:臣民人人忠君爱国,百姓个个都是忠义之辈。
这个时候,必须找一个榜样,封一个圣人,造一个神,来影响和教化百姓。选择这样一种控制人们思想的怀柔(愚民)之术会非常有效。
于是,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一生忠诚于刘备至死不渝的关羽被选了出来,成了忠义的化身,成了忠君爱国的神圣。
让百姓信仰这个神圣,安分守己地做一辈子善男信女,永远忠诚于统治者。你们首先必须有信仰,其次不要活得太明白,那样太累,还很危险容易出事。
这种治民之术的成本,也非常低廉,封几个称号,修几座庙,供奉香火。
过年过节,皇帝老二携带王公大臣,亲自去拜拜,效果非常好,影响深远,忠义观念深入人心。
统治者们明白了一个浅显的道理:时代要太平,人心要向齐,必须有榜样。
事实也证明,榜样的力量如果变成了神圣的崇拜,会非常神奇。
官府不需要建那么多兵营、衙门和监狱,也不需要花费大量物力财力,养那么多军队和警察。
就这么简单的几个封号,几座神庙,对百姓的震慑,胜过十万雄兵。他们宁可扛起锄头,断头流血去对抗官兵,也不敢轻易去亵渎神圣。
尝到了甜头的统治者们,开始了他们坚持不懈的封神之路。
历朝历代,对关羽都有追封——
唐朝开启了关羽封神的大门,关羽开始享受国家官方祭祀。
关羽宋朝徽宗,对关羽追封了四次,最高的封号是“王”。
明朝万历和崇祯,封其为“帝君”、“天尊”,神的地位已经确立。
清朝是追封关羽次数最多,前后多达十三次,也是封号最高的时期,溢美之词前无古人,封号的关键词是“忠义”、“关圣大帝”。道光年间,朝廷正式将其封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
封神之路上,贡献最大的显然是清朝。
他门更加需要用“忠义”的观念来束缚汉人的思想,更加需要用汉人的“忠义”来教化汉人要对满清忠君爱国,比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都迫切。
不停地颂扬汉人的忠义英雄,让汉人都去学习自己的榜样,去崇拜自己心中的神圣,才可能做,臣服于满清的日渐腐败的统治。
想当年,清朝入关之后,制造了“扬州十日”的惨案,后来,康熙为了安抚扬州百姓,为抗清守城的史可法修了一座忠烈祠!
他没有防民之口,也没有焚书坑儒,而是用这样的办法,来感化百姓之心。
害死史可法的是你们,追封美化他的也是你们,一切是为了做给别人看。
聪明厉害到有点无耻。
关公名号的提升与广受崇拜宋朝、明朝、清朝都出力巨大,但是如果要论出力最多,谈古论金个人认为是在宋朝。
崇宁元年(1102),宋朝朝廷追封关羽为『忠惠公』,关公从侯爵晋封为公爵;崇宁二年(1103),宋朝朝廷追封关羽为『崇宁真君』;大观二年(1108),关公又被封为『昭烈武安王』;宣和五年(1123),在金兵南侵的危机中,关羽进一步晋封为『义勇武安王』。
关公成公成王成为真君,在封爵上青云路开,并且取得敕封的道教神灵身份,都是在宋徽宗赵佶的统治时期,宋徽宗以官方立场尊崇关公,一则与对其忠勇品格的敬仰与利用有关,二则与当时张天师向徽宗汇报的关公击败侵扰解池(解州盐池、河东盐池)的蚩尤的传说故事有关。因为后一个原因,身为武将的关公逐渐变身为守护财富的财神——解池的盐税是北宋政府巨大的财政收入。
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关公成为帝君以及受到广泛崇拜是在以后的朝代,但是关公在神界地位的奠定以及在神界身份的根本性转折,都是发生在宋朝,所以宋朝在关公神化过程中出力最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