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宫变”就是一件最不可思议的大案。说它“最不可思议”,有三个理由:一是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宫女联手想杀死皇帝的案件;二是嘉靖皇帝也是命大,十几位宫女用绳子套,竟然没有把他勒死;三是案件的起因,竟然因堂堂的一位皇帝采补宫女们的处女经血炼制丹药而引发的;四是对案件的具体起因后来都一直没有能真正搞清楚,是宫女们要保命而发起的要杀死皇帝的行动,还是后宫的嫔妃有参与其中。
说“壬寅宫变”是大案,是因为这一案件导致了很非常严重的后果和影响:十六位被凌迟处死、尸枭首示众,还使宁嫔王氏和端妃曹氏两位嫔妃被秘密处死;同时,这一案件还使嘉靖帝更严重地崇奉方术,更狂热地崇信道教;还有,这一案件,导致了严嵩专权乱政,促成使嘉靖朝政由盛转衰,成了明王朝由强转弱的转折点。
嘉靖皇帝(剧照)
第一,“壬寅宫变”的直接起因是:嘉靖帝迷信方士,为求长命,炼制“不老神丹”,大量征召13、14岁的宫女,从她们的身上采补处女经血,用以炼制丹药,而为了保持宫女们的洁净,令她们在经期时不得进食,只能吃桑叶、喝露水,这让宫女们备受折磨,十分痛苦;而且,嘉靖帝喜怒无常、暴戾恣睢,肆意暴打宫女,已经残杀了二百多个无辜宫人。宫女们为了避免自己成为下一个被残害者者,所以大胆勇敢地行动起来,想杀了嘉靖这个暴君而自救。
据史书记载,在嘉靖一朝,宫女数量多达上千人,而且,绝大多数是官府强行从民间抢掠来的少女,这些少女一入宫门彻底与外界断绝来任何联系,失去亲情,心里压抑,而且,长期受折磨,难以忍受。还有,宫女中不少是从平民家中抢掠而来的,是供炼丹取经血用的,她们本就很少受宫规宫礼方面的训练,所以,比较敢作敢为,她们之所以敢向嘉靖下手,这也是一个原因。
第二,“壬寅宫变”的经过是:
嘉靖帝到了端妃的寝宫,为宫女们下手提供机会。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的11月)十月二十一日夜晚。嘉靖帝像往常一样,服用了陶仲文为他炼制的“不老”神丹之后,选择到“端妃”曹氏的“翊坤宫”就寝,端妃是嘉靖帝比较宠爱的妃子之一。她的寝宫离皇后居住的“坤宁宫”距离不远。但是,曹妃受到嘉靖帝的宠爱,而在她寝宫侍奉的宫女们却未必是好事,嘉靖帝暴戾残忍,侍奉曹妃的宫女,屡屡会遭受责罚、毒打。晚上,嘉靖服用丹药之后,由端妃陪他,再后来就舒舒服服地睡着了,他做梦都不会想到,危险正在向他逼近。
杨金英是勇敢的事件发起者。在受嘉靖帝折磨的宫女中,有一位叫杨金英的,她见今夜嘉靖帝在“翊坤宫”就寝,感到机会来了,若不乘机杀了这暴君,她必会被他折磨至死,于是,她联络苏川药、杨玉香、邢翠莲、姚淑翠、杨翠英、关梅秀、刘妙莲、陈菊花、王秀兰等十多位宫女,杨金英对她们:“若姐妹们不速对此暴君下手,将来必死于他手!”宫女们都赞同。杨翠英、苏川药、杨玉香、邢翠莲杨金英说,杨玉香已在东稍间取了一条细料仪仗花绳,搓成一个绳子套,做好了准备。(参看张合所著《宙载》)
宫女们(剧照)
手段挺多,但慌乱中却没有能弄死嘉靖帝。当时,嘉靖帝虽得正熟,杨金英将绳套递给苏川药,苏川药与杨金花一起,把嘉靖帝紧紧按住。姚淑翠掐住嘉靖帝的着脖子。杨翠英较有主见,喊道:“掐着脖子,不要放松!”嘉靖帝被掐得难受,从梦中惊醒,急想大声叫喊,却被其中一宫女用布团塞住了嘴。邢翠莲将黄绫抹布递给姚叔皋,将其蒙在嘉靖帝的脸上。苏川药展开备好绳子套,套住嘉靖帝的脖子,然后用手拉扯。邢翠莲按嘉靖的胸部,王槐香按着他的身,苏川药左手拉着绳套,关梅秀右手拿着绳套,刘妙莲、陈菊花按着他的两腿,姚叔皋、关梅秀忙着扯绳子套。嘉靖帝拼死挣扎,宫女们急忙又将绳子打了一个结。而匆忙中打的这个结却与之前打的结套在一起,越拉两个结越紧,但套在嘉靖帝脖子上的结却不紧。硬是是勒不死嘉靖帝。其他宫女见了又急又慌,她们拔下头上的簪子,朝着嘉靖帝的身上、腿上乱刺一通。嘉靖动弹不得,十分痛苦,但又喊不出声,他绝望地等着死神的到来。
胆小的杨金莲跑去向皇后自首。宫女们毕竟没有见过世面,见勒不死皇帝,胆小的开始惧怕、慌乱了。古时都流传着皇帝乃是真龙天子,是有上天保佑的,这勒不死,怕是有天神保护着。于是,有一个名叫张金莲的宫女最害怕,她感到这回犯了大罪了,她为了赎罪,赶忙跑出翊坤宫,跑到坤宁宫去找皇后自首。皇后一听是一群宫女想谋杀皇帝,惊得口瞪目的,急忙带人太监、宫女冲向翊坤宫救驾。(参看张合所著《宙载》)
杨金英和其他宫女感到有人靠近了,知道事情暴露了,急忙丢下皇帝,拼命往宫外逃去。皇后令随身来的人赶紧解开套在皇帝脖子上的绳子,并急令召来御医。嘉靖帝已气息奄奄,一放松便昏死过去。皇后一看,嘉靖帝身上四处是血。(参看《揭秘“壬寅宫变”:十几个宫女为何都没杀死嘉靖皇帝?》人民网[引用日期2016-11-22])
嘉靖皇帝(剧照)
嘉靖帝死里逃生,被御医救活了,大肆报复宫女。
御医来了,但他们见嘉靖帝快断气了,都害怕用药时嘉靖帝气绝,因而不敢用药,只有太医院使许绅冒死下药。史书记述:“调峻药下之,辰时下药,未时忽作声(过了七、八小时),去紫血数升,遂能言。”(《明史·第299卷·吴杰传附许绅传》)救活了嘉靖帝,许绅获得丰厚的赏赐,但却被吓病了,他也担心治不好皇帝,必被杀害,心里惊悸,染上重病,一直很恐慌。
宫女哪里能逃得过大搜捕,很快就被抓回来了,方皇后命司礼监太监张佐、高忠等把抓回的宫女,审讯的结果是:“言金英 (即杨金英) 与苏川药、杨玉香、邢翠莲、姚淑翠、杨翠英、关梅秀、刘妙莲、陈菊花、王秀兰亲行弑逆,宁嫔王氏首谋,端妃曹氏时虽不与,然始亦有谋。张金莲事露方告,徐秋花、邓金香、张春景、黄玉莲皆同谋者。” (《明世宗实录:卷267》〔M〕.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丁酉.台湾中文出版社, 1984.)
司礼监将审讯结论上奏后,嘉靖帝颁谕旨:“这群逆宫婢杨金英等,并王氏各朋谋害弑朕于卧所,凶恶悖乱,好生悖逆天道,死有余辜。你们即打问明白,不分首从,便都拏去,依律凌迟处死,锉尸枭首,示众尽法。各该族属,不限籍之同异,逐一查出,著锦衣卫拏送法司,依律处决,财产抄没交官。”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卷18 宫婢肆逆》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
最后,刑部会同锦衣卫将杨金英等十六名宫女绑赴市曹,凌迟处死,枭首示众。而王宁嫔和曹端妃属妃嫔身份,在紫禁城内秘密处死。
第三,宁嫔王氏和端妃曹氏参与宫女杀皇帝的事件了吗?
由方皇后主持,司礼监负责审讯的案件结论中,宁嫔王氏和端妃曹氏都牵扯进去了,而且最后都被处死,她们两个是否参与杀皇帝的事件,是否是授意者呢?
宁嫔王氏被认为有参与谋杀的动机,原因在于,嘉靖帝一直无子,而嘉靖十五年,请道士邵元节等主持祈坛,祈求皇帝得子。那年开始,后宫妃嫔便开始生子,之后接连添了子女。宁嫔王氏也在那年为嘉靖帝生了一儿子,依宫中惯例,她须由嫔晋而为妃,可是嘉靖帝却久久不晋封她为妃。宁嫔王氏心里一直有怨气,而且,她对嘉靖帝宠爱宠妃曹氏一直很妒嫉。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的11月)十月二十一日,当她得知那夜嘉靖帝将入翊坤宫之后,便唆使杨金英联络宫女,实施对皇帝的暗杀行动,事后,她便能将此罪推给端妃曹氏。
宁嫔王氏唆使宫女暗杀皇帝的说法虽有一定的道理,但并没有确实的历史资料可以证明,也只是推测。王氏可能也是冤枉的。
至于端妃曹氏,被当成唆使者而处死,更是冤枉的。这多半是方皇后乘着她主使司礼监审讯时,指使张佐、高忠蓄意捏造事实,诬陷曹氏所得出的审讯结论。方皇后一直对嘉靖帝宠爱曹妃极为妒忌,所以,乘那夜嘉靖帝差点在曹妃寝宫被勒死之机,构陷曹妃是事变的主谋者之一,促使曹妃和王嫔与宫女们一道被处死。如此一来,方皇后便能一下子除掉了两个对手,这是方皇后的阴险毒辣之处。
其实,端妃曹氏一定是被冤枉的,如果她要唆使宫女杀嘉靖帝,也不会傻到把嘉靖帝勒死在她的寝宫里,况且,她当时正受宠,杀了嘉靖帝,对她来说,不是失去更多吗?
嘉靖帝后来身体恢复了,人清醒了,他想起端妃被处死的时,也感到是冤枉了她。所以,他一直怀疑宫中有厉鬼,可能是端妃在伸冤。他曾问阁臣徐阶:“壬寅大变,内有枉者为厉。”徐阶回答说:“彼生而贵近,段受枉,能无为厉!” (明·黄景日方:《国史唯疑》卷七)嘉靖帝相信,这厉鬼就是端妃曹氏。有史书直接指出是受宠而带来祸害的:“(端)妃实不知也,以宠故及于难。帝遂衔后。二十六年十一月乙未,宫中火,中官(太监)请救后,帝不应,后遂崩。”(《世宗方皇后传·古今图书集成·宫闱典》)
嘉靖皇帝(画像)
第四,“壬寅宫变”的影响
首先,发动的“壬寅宫变”杨金英和她的姊妹们被凌迟处死,极为悲惨,而且还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的叛逆,是罪不可赦的是“弑君”逆行。还受到了古代御用史学家们指责和谩骂,几乎没有人同情她们所遭受到的凌迟处死的惨烈结局。其实,杨金英的姐妹们是想杀一个一直折磨她们的暴君,是想杀一个已经残杀了她们二百多个姐妹们的病态皇帝,在古代那种宫廷环境中,她们是大胆的,了不起的,敢于为保护自己的生命而奋起杀无道、残忍的君王。这其实也是对后来暴戾君王的警告——即便是处在底层的宫女,也是敢于造反的!她们在历史上谱写了勇敢和悲壮的史诗。
其次,“壬寅宫变”是大大刺激了嘉靖帝,促使他开启了嘉靖皇帝怠政的怪异时期,嘉靖帝从此独居西苑,潜心修道,狂热信道,荒废朝政;直接导致严嵩专权乱政的朝局的出现,使明王朝由盛转衰。在某种意义上,“壬寅宫变”使明王朝的皇帝专权缺陷和集权政治危机暴露出来,加速衰亡。
1、清朝四大奇案指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名伶杨月楼冤案、太原奇案、张汶祥刺马案。
慈禧垂帘听政的清末年,即同治、光绪之交,曾发生无数的奇情冤案,其中以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名伶杨月楼冤案、太原奇案、张汶祥刺马案最为轰动,统称为清末四大奇案。而刺马案则为四大奇案之首。这四个案件,案情复杂,过程曲折,跌宕起伏,出人意料,引人入胜,至今仍为世人所相争论。
2、明朝三大案即晚明三大疑案或明末三大案,指明朝末期宫廷中发生的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的总称。这三起事件本身并不是很重要,但是却标志着明末纷乱和衰亡的开始,故有“三大案”之称。
梃击案是明朝三大迷案之一。事发时间明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1615年5月30日)疯汉张差闯入太子宫,持棍乱打太子朱常洛,惊动朝廷。太子之争,举棋不定酿祸端,是报复,还是栽赃,扑朔迷离。最终张差以死而告终,梃击疑案糊涂了结。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朱常洛即位,为泰昌元年,八月二十九日,因服用鸿胪寺丞李可灼的红丸,病情稍缓,暖润舒畅,直呼:「忠臣!忠臣!」於是下午三时复进一丸,九月一日五更时暴毙,在位仅29天,此为红丸案。
朱常洛登基后宠妃李选侍照顾皇长子朱由校迁入乾清宫。不到一个月后,朱常洛死于红丸案。李氏与太监魏忠贤密谋,欲居乾清宫,企图挟皇长子自重;都给事中杨涟、御史左光斗等,为防其干预朝事,逼迫李选侍移到仁寿宫哕鸾宫。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6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