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我印象最深的皇帝莫过于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皇帝了。我不看其余作者的解答都能够猜到他们的答案: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明太祖、成吉思汗、康熙乾隆雍正……这些皇帝要么是开国皇帝,要么政绩突出、开创盛世。但是崇祯皇帝不但没有像以上的皇帝那般政绩显赫,反而断送了明朝的江山,是名副其实的“末代皇帝”,我为什么会对他印象深刻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 崇祯皇帝吊死煤山
好心办坏事:加强税收既可续命,也可致命
崇祯皇帝继位伊始,就想着一扫明朝的颓势,让大明王朝在自己的手里焕发新的生机。于是崇祯皇帝将目光锁定在了四处捣乱的清军身上。当时崇祯皇帝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军队需要粮草,我加强税收,钱一到位,那么粮草自然就多了,粮草充足,军队自然也就多了,如此一来,何患清军不除?至于乍一看似乎很有道理,但是身处高位者不晓得底层人的想法,命令一层层下达到底层的社会,为官者自然是要完成天子下达的命令,所以银子还是来的很快,至于县令采取了什么样的催收方法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著名的闯王李自成,据记载李自成当时是一位里长,就是因为收不够赋税,才不得不带领着乡亲父老效仿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由此可见,交不够赋税的惩罚很严苛,至少不会比造反被抓之后凌迟来的轻松。
- 闯王李自成
最为关键的是崇祯皇帝一见加重税收果真能够训练更多的军队,于是他在参考了当时兵部尚书的建议之后三番两次地加税,这才使得百姓民不聊生,各路起义军不得不揭竿而起。下面大家来看看这位兵部尚书对于加税的分析:
现如今农田大多都被民间豪强地主把持着,假若我们加强税收,那么出血的必然是豪强恶霸,这样不但我们的目的能够达到,而且还能够起到削弱地方势力,减轻地方武装势力造反的可能性。
对于这个看法我是真的不敢苟同,并且怀疑这位兵部尚书官职的来历是否清白。只要知晓历史的人大都知道,一味地向百姓索取必然会导致民心的大量流失,并且他都说田产是集中在“豪强、恶霸”的手里了,那么你该不会真的以为他们会乖乖自己掏钱缴税吧?他们面对朝廷的加税,必然是会进一步地压榨穷苦百姓,这一点他堂堂兵部尚书竟然想不到,这真的是令人大跌眼镜。
后来的事情就是崇祯皇帝一次次加税,导致以李自成为首的陕西农民起义军如雨后春笋般从中华大地上不断冒出来,加上清军的节节逼近,使得崇祯皇帝失去了最后的希望。
- 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
好心办坏事是崇祯皇帝对于加税此事的完美概括,不停地向军队投入民脂民膏不但没有使衰弱的明军振作起来,反而激化了朝廷与民众的矛盾。
阉党一除,东林作乱
明朝有个大太监,自称为“九千岁”,他就是明朝乃至历史上都臭名远扬的大太监——魏忠贤。魏忠贤净身入宫之后大肆排除异己,干涉后宫秩序,最后竟然连皇后都曾因他的干涉而流产。更有传言崇祯皇帝登基的前一天夜里,因为害怕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迫害他,于是怀揣着干粮清水,抱着宝剑在宫中独坐到天亮。此时的魏忠贤乍一看的确是无恶不作的大恶人,于是我们的崇祯皇帝登基之后就一直想出掉这个恶贼,救明朝于水火。不久之后,崇祯皇帝逮住机会一举将魏忠贤贬至凤阳,并在不久之后追查魏忠贤的罪过,听到消息的魏忠贤不得不自缢而死。
- 影视剧中的魏忠贤形象
按理来说这是好事,这样一个大奸臣一除,定然会将朝廷风气大大改善,必然会令庙堂与江湖海晏河清,重现朱棣时期的明朝辉煌。然而事实又给了崇祯皇帝当头一棒,原本的朝廷看似混乱,实则是阉党与东林党互相牵制,相互角力。如今魏忠贤一死,阉党树倒猢狲散,这样一来朝廷当中就是东林党独大。
- 东林书院旧址
东林党的领袖是顾宪成,因为顾宪成投资修葺了故乡的东林书院,并且在这里传播自己的看法,所以所有在朝廷围观的东林书院学子都是东林党成员。假如他们很会来事还好办,将朝廷交于他们也不是不行,但是东林党人门户之见颇深,他们虽然常常针砭时弊,怼天怼地对空气,但是这都是嘴上功夫,真让他们去将他们的看法落实,每一个人能办到。说句不好听的话,自古文人最是薄情,东林党中人不乏有着投身清朝的官员,这想必与他们自诩的文人风骨背道而驰吧。
正是因为东林党失去了魏忠贤这个死敌,才使得明朝这架本就摇摇欲坠的马车在东林党这个毫不负责的车夫的驾驶下坠下了深渊。这也是崇祯皇帝好心办错事的体现。
出发点很明确,但是由于缺乏经验,立志要挽救明朝的崇祯皇帝亲手将自己和明朝逼上了绝路,同时数不清的底层百姓由于他的错误决策流离失所。最为讽刺的是,崇祯皇帝大概至死都未曾明白倾覆明朝的罪人究竟是谁。
印象最深的皇帝——秦始皇!
首先,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皇帝的人,第一嘛,当然印象深刻。
然后最重要的,人们对秦始皇的毁和誉。
毁的人把秦始皇说成暴虐无道,典型的大反派,简直人人得而诛之。
誉的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简直要将之神化。
评价一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带有个人感情色彩。我个人认同这样的评价:秦始皇统一中国,用这样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这样精到的手腕完成,何不让人仰慕。始皇帝不是完人,有失误,有遗憾,但瑕不掩瑜,是一代雄君明主,千古一帝。
先说功。
功在当时。开疆拓土: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做好防守:修筑万里长城。沟通水系:修筑灵渠。发展交通:修驰道,车同轨。
功在千秋。秦始皇是一个时代的开创者。一是废王号称皇帝,这在前面已经提到。二是开创中央集权制,统一六国,结束纷争,实行“三公九卿”官僚制和郡县制,使得统一成为主旋律,避免了长期分裂局面。三是书同文,为华夏统一文字,促进文化发展;四是统一度量衡和货币,促进经济发展。
再说过。
残暴不仁。明君未必不残暴。之所以说秦始皇残暴。首先是因为秦国自商鞅变法起就推崇法家思想,实行严刑峻法,动辄连坐,杀人无算,这样的严苛做法让人们认为秦始皇就是个残暴的人。第二,秦始皇大兴土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大的工程必然伴随着大量的死亡,这也让人民觉得秦始皇不爱民、残暴不仁。第三,焚书坑儒,这是最为后人所诟病的,据考证应该是确有其事的,但并没有人们通常认为的那么恐怖,但是历史上对这件事的渲染,却坐实了秦始皇残暴的罪名。
综上,个人认为,秦始皇功过如此明显,说明秦始皇是个纯粹的人,做事能做到最好,也能做到很坏,是一个追求极致的人,不愧为千古一帝。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68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