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印度会让人首先想起什么呢?污秽肮脏的露天厕所、充满牛粪味的大街小巷、污染严重的恒河水、拥挤不堪的火车、强奸案频发还有可能就是种姓制了。很多人提到印度总会想到种姓制,但种姓制具体是个什么东西呢?这玩意是怎么形成的呢?“种姓”一词在梵文中念作“瓦尔纳”,而其含义就是指的肤色。早期的种姓制其实是一种类似于美国、南非等国曾实行过的种族隔离制度。
印度号称是“人种、语言、宗教的博物馆”。去过印度的人可能会发现:走在大街上的印度人普遍皮肤黝黑,但时不时也能碰到几个白皙面孔的人。那些皮肤黝黑的印度人就是南亚次大陆最早的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达罗毗荼人创造了早期的古印度文明,但他们并不是如今印度的主体民族。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初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征服了开创印度河文明的达罗毗荼人。今天印度人口最多的民族印度斯坦族就被视为是雅利安人的后代。
雅利安人非常清楚自己与黑皮肤的达罗毗荼土著居民在肤色上的区别。作为征服者的雅利安人有强烈的种族优越意识,因此极为排斥与达罗毗荼人融合。现在有的历史学家认为雅利安人之所以发明种姓制就是为了起到种族隔离的作用。雅利安人使用种姓制这一工具将达罗毗荼人与自己隔离开。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征服者的雅利安人自然居于高种姓的地位,而作为被征服者的达罗毗荼人则处于低种姓地位。
当然雅利安人为种姓制蒙上了神秘的宗教主义色彩,从而使作为被统治者的达罗毗荼人相信种姓制等级出自于神的意志。印度教的前身婆罗门教认为创世之神的四个孩子繁衍出了日后的四大种姓:由神的口中生长出来的那个孩子的后代构成了婆罗门种姓;由神的双臂生长出来的那个孩子的后代构成了刹帝利种姓;由神的大腿生长出来的那个孩子的后代构成了吠舍种姓;由神的脚生长出来的那个孩子的后代构成了首陀罗种姓。
各种姓必须严格按自己的种姓从事特定的职业:负责祭祀和传授知识的婆罗门实际上就是祭司阶层;从事征战或行政管理的刹帝利构成了王室和官僚系统;从事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吠舍构成了平民阶级;首陀罗则构成了当时的奴隶阶级。在这四大种姓之下还有一种不被承认的“第五种姓”。“第五种姓”又被称为达利特人或不可接触的贱民。他们甚至不被视为是人,所以不列入四大种姓之内。
不同种姓的人不能同行、共餐,跨种姓通婚更是被视为大逆不道。因此不同种姓各自的后代基本都保留着原来的种族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种姓和种族肤色几乎是对应的概念,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使这一种族上的划分不再与现实完全吻合:征服印度的雅利安人并非铁板一块,而是由诸多不同的部落所构成的。一开始这些部落作为征服者战胜了作为土著的达罗毗荼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使雅利安各部落之间的矛盾尖锐起来。
一些雅利安部落开始和达罗毗荼部落结盟以对抗其他雅利安部落。与此同时随着雅利安人进入阶级社会后自身也发生了阶级分化现象:那些和雅利安部落联盟的达罗毗荼部落的首领也开始被列为刹帝利种姓,而达罗毗荼人的祭司也开始成为婆罗门。与此同时雅利安人内部那些被征服部落的子民以及因贫困而卖身为奴的雅利安人则沦为低种姓。时至今日印度的种姓和肤色已并非完全对应的关系。
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印度延续了三千多年的种姓制看起来是如此根深蒂固,但三千多年来反对种姓制的呼声也从未停止。有的种姓制反对者甚至本身就出自于高种姓阶层:出身刹帝利阶层的迦毗罗卫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早在两千多年前就以自己众生平等的思想观念对种姓制提出尖锐的批评,可种姓制度在印度还是一直延续到近代英国殖民时期。直到1947年印度独立后情况才出现了变化。
1948年印度国会通过了《废除种姓制度的议案》。如今印度宪法第15条规定:“任何人不得因种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视”;第17条则明文规定废除“不可接触制”。如果现在去问印度人关于种姓制的问题,那么得到的答复将会是“我们早在几十年前就已废除了种姓制”。事实上如今的印度早就不存在种姓制度了。请注意不存在种姓制度不代表不存在种姓问题。正如现在的美国早就不存在种族隔离制度了,但种族歧视现象并没在美国社会彻底消失啊。
严格意义上现在的印度仍受到种姓文化的深刻影响,但国家层面的种姓制度实际上和美国的种族隔离制度一样早就成为历史了。如今的印度总理莫迪就出自于吠舍种姓,印度首富穆克什·安巴尼也出自于吠舍种姓,印度前总统拉姆·纳特·科温德更是出自达利特贱民种姓。在今天任何一个印度人择业、择偶都不会因为自己的种姓身份而受到国家制度的排斥,但会不会受到社会意识形态的排斥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正如在美国在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多年后社会层面的种族歧视现象依然客观存在。印度在废除种姓制度后种姓问题也不会一下子就迎刃而解。印度废除种姓制后在教育、福利、就业等方面对低种姓者提供了大量帮助。印度宪法之父安贝德卡尔在用宪法武器否定种姓制后又于1950年创办了印度第一家为达利特人提供教育的学校——弥兰陀学院。这所学校在后来的印度历史上为数十万低种姓者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
近年来最为我们中国人熟知的种姓制批判者可能当属阿米尔·汗——他通过他的电影试图唤起印度人对女权缺失问题、儿童失学问题、低种姓儿童的营养不良问题等社会问题的关注。如今印度各种姓仅从国家制度规定来看是平等的。这就像美国的法律制度也要规定种族平等一样,但现实和理论上还是存在较大差异的。印度的高种姓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拥有祖上留下的大量土地、财富、人脉各种资源。
因此高种姓人的社会地位实际上仍高于低种姓。在印度总人口中不到5%的婆罗门却占有七成的司法权及接近半数的国会席位。印度将近三成的土地都掌握在婆罗门群体手中。虽说如今婆罗门、刹帝利在法律上、政治上早已没任何特权了,但他们所占有的社会资源仍高于低种姓。现在的印度也的确有一部分低种姓人混得比较好:像莫迪、安巴尼都是这样的典型例子,但总的来说低种姓人要想获得成功需要付出比高种姓人更大的努力。
现在印度实际上出现了种姓地位与社会地位脱节的现象。就像在美国种族歧视现象的确客观存在,但在公开场合还是以种族平等为政治正确。在这种背景下一个黑人大学教授同样可能因为自己身为大学教授的身份地位歧视一个白人流浪汉。美国是这样,印度也如此:总的来看高种姓人比低种姓人更有钱更有社会地位,但时至今日这种现象已不是绝对化了。你觉得出自于低种姓的总理莫迪、首富安巴尼会被高种姓人歧视吗?
事实上新德里、孟买、班加罗尔等印度大城市种姓意识已相当淡化了。大城市的人一般都不认什么种姓制。在大城市决定人们社会地位的通常是拥有财富的多少。像印度首富安巴尼这样的人虽说出自低种姓,但在大城市人的观念中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不过种姓意识在印度广大的中小城市以及偏远农村地区依然根深蒂固。在这些地方一个混得再落魄的婆罗门也能对出自贱民阶层的高官、富豪颐指气使。
我发现有的人洋洋洒洒,却说不到重点,有误导的嫌疑!
不得已,我自己来说。
印度总理莫迪严格来说,不属于低种姓,他祖上是商人,属于吠舍,是自食其力的平民,并不是最低的俩级。莫迪是平民总理,不是低种姓总理!
印度的四大种姓中,婆罗门和刹帝利属于高种姓,吠舍属于中等种姓,首陀罗算是低种姓,此外还有一个达利特(贱民)阶层在四种种姓之外,为不可接触者。
莫迪他家以卖油为业,家庭条件在印度算中等,可以让莫迪上的起学,能够读书明事理。1978年莫迪通过远程教育得到了德里大学的学士文凭,1982年他在古吉拉特大学获得了硕士学位。
如果没有家庭基础,怎么拿文凭呢?
按照现在印度的阶层划分,他家就是印度典型的中产阶级,依然有一定的上升渠道!印度的中产阶级划分很广,基本有份固定工作就是中产阶级,印度中产阶级人数庞大,所以一个中产出身的人成为印度总理,非常合理。
此外,莫迪能够当选总理,跟他所在的政党的努力有关,也跟他的实际政绩有关:
莫迪8岁加入他印度教组织国民志愿服务团,后加入人民党,这个政党在古吉拉特邦以及印度很多邦有影响力!要知道印度是政党竞选制度,莫迪所在政党有更吸引选民眼球的宣传口号,可以拉到更多选票!
此外莫迪引进国外资金,出去学习经验,让古吉拉特邦成为印度发展最快的邦。这样的成绩,给他戴上一个善于搞经济,与外国沟通的光环,也让他可以击败对手。
总结:
一个平民出身的总理管理印度,跟印度的种姓制度的消亡没有多大关系。印度的种姓制度根深蒂固,高种姓依然掌握着印度,印度总理莫迪没有高种姓支持,政策依然推广不下去!
况且莫迪一直在推动“印度教化的印度”,用印度教义、民族主义来整合印度,有了印度教、民族主义,很多事情莫迪可以放心大胆的干。
印度教是莫迪要极力维护的命根子,他怎么会让之消亡呢?种姓制度必然会继续下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68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