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现在这个单刀直入的片名,我更喜欢《纽约人在北京》的原名,更名后开宗明义,标示性强了,而我还是喜欢《纽约人在北京》蕴含的时代感,就像当初北京人在纽约刷盘子打工,现在轮到纽约人到北京来逐梦。马布里并不是个案,在北京,在上海,在中国许多地方,正被越来越多的马布里当做逐梦之所,甚至是第二故乡,背后蕴含的时代巨变,远比个体光环来的汹涌澎湃。当然改后的名字也很受用,尤其对于体育电影并不发达的中国市场。
在我们谈到马布里究竟给北京,甚或给中国篮球带来什么之前,我们首先该聊聊中国篮球,或者说北京这个全新的逐梦天堂给他带来了什么。
马布里1996年NBA选秀以首轮第四顺位被密尔沃基雄鹿队选中,成为纽约布鲁克林区走出的又一位命运宠儿,此后13年又流转于明尼苏达森林狼、新泽西网队、纽约尼克斯、菲尼克斯太阳和波士顿凯尔特人,作为NBA的顶薪球员,不仅和总冠军戒指无缘,还收获了独狼的骂名。2009年美国《体育画报》公布由NBA球员参与的“谁是你最不希望与之成为队友的球员”票选,马布里高票获选第一。是年,马布里的NBA生涯悲情告结。
《我是马布里》的故事以此为由头,主要讲述他的中国涅槃之旅。马布里最初在中国山西和佛山的两年并不如意,心灰意冷几欲离开之际加盟北京,和老友艾弗森一壶茶和一个赌的功夫,突然就打鸡血似的直奔总冠军而去。鬼知道马布里在中国的前两年经历了什么,这部分被导演兼编剧杨子鸡贼跳过,成为嫌疑与戏剧性的一环。你想吧,一个在NBA和CBA都混不下去的老家伙,一到最好成绩不过第八的北京队,就跟大马猴似的跳出来振臂高呼总冠军,固然没人把他的天真当可爱。这就好比王治郅当年归国再战奥运,摸着小兄弟们的脑瓜说,我们可以击败包括美国梦之队在内的所有强敌,拿下中国篮球史上第一个冠军。
想法幼稚而率真,结果却是狗血而励志。马布里不仅率领北京队拿下了第一个CBA赛季总冠军,隔年又接连拿下了北京队第二和第三个总冠军。马布里个人也就此实现了人生的脱变,不再是球场独狼,不再是场内外的事端制造机,他团结队友,和善待人,镜前谦虚,场外厚道,总在关键时刻施展回天之术,成为CBA职业史上励志新标杆,球迷们爱他、敬他,江湖人称马政委。昔日的坏小子,“96黄金一代(还有艾弗森、雷阿伦、科比、纳什)”最早被NBA联盟抛弃的天才控卫,沦落他乡混江湖的篮球老炮,最后却在中国功成名就,成了“黄金一代”唯一现役球员。这么浑然天成的励志故事,我们的编剧想都不敢想,马布里却做到了。
电影已公映。在低预期的前提下,《我是马布里》带来了不小的惊喜,你会发现,它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消化了特别直白的目的性和令人尴尬的口号性,一切可以导致观众产生腻烦心理的“硬”的东西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观众视角,一切以观众的心理感受至上。在体育电影中,能够让观众觉得被尊重的作品,毕竟少之又少。
在解释马布里——这位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打球的美国球员心理动机方面,影片也做到了很强的可信性。“父子关系”成为驱动人物成长的重要力量,这种力量从少年时父亲教导马布里打球,一直持续到马布里率领首钢球队获得全国冠军,父亲都没有缺席,而有关父亲一个被隐瞒多年的“秘密”,更是激发马布里斗志的关键所在。
在美国拿不了冠军来中国拿,父亲在世时看不到儿子拿冠军,那就以一尊冠军奖杯告慰父亲——这个逻辑关系理顺了,马布里的中国故事变得有趣也有悬念起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马政委“演技在线”,毫无球员演戏的呆滞感,表演以及台词功底完全不输专业演员,在知晓父亲“秘密”之后的那场哭戏,更是演技爆棚。
《我是马布里》不土,它是部洋溢着欢快气氛与励志气息的电影。导演借鉴了好莱坞体育电影的编剧思路、煽情手段,但也做了许多本土融合的工作,比如影片的北京味道与美式幽默的融合。何冰饰演的教练,是一个地道的北京人,他身上有正气凛然的地方,也有蔫坏的地方,他也有着属于小人物的弱点,但在关键时刻,却有统帅气质。教练与父亲在四合院吃饭聊天的几场戏,包含着浓浓的北京味道,当这种北京味道撞到马布里的美式语言风格时,产生了许多笑点。
当然影片也有一些缺憾,比如在故事发展的全阶段,缺乏重大比赛或者强戏剧冲突来制造更调动观众情绪,另外在比赛紧张感的营造方面,也还有提升空间,但瑕不掩瑜,作为一部体育电影,《我是马布里》在刻画一个主要人物、展现一座美丽城市、传递一个鲜明主题等方面,均完成了任务。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70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