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功夫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即有实战内容,也有表演与健身内容,不能单一实战指标。
目前国家政策对于武术把它为三类,竞技武术套路,竞技武术散打,传统武术。很多网友,实战派爱好者会把武术的唯实战性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
一、竞技武术套路,1988年全国武术专题研讨会上,正式提出了“散打与套路是结合,还是分离”的问题,经过实验论证和研讨,多数学者认为, “打练分离”是一种必然趋势,是学科高度综合与分化的结果。从此套路就是代表艺术的攻防演练,不再担任任何实战任务。
经过四十年不断的完善,竞技武术套路已经形成一种新形的运动项目,它的文化性,艺术性,完全是一种独一无二的运动形式,作为一种新的项目,理解的人喜欢,不理解的人迷惑,不喜欢的人反对,这有点如芭蕾舞,这种美,有人欣赏,有人觉得残酷。
国人看多了这种比赛,觉得反感,可以理解,但是有很多国外人看完后觉得特别的美,因为他们从来没有人欣赏过它这种美。李连杰当年演的《少林寺》之所以票房大卖的重要原因就是套路的美感 太强,这是第一次高水平的竞技套路展示在影视作品中。
套路的文化美,动作美,形式美,劲力美,阴阳平衡之美,气势韵味之美,攻防意境美,这就是套路。
二、散打,分离后的散打迅速走上“快车道”,经过三十多年不断的摸索、改造,逐渐形成了完备的教学、训练、竞赛、科研、管理体系,它的鲜明特点是好学、好记、好练、好用、好看。虽然在世界搏击圈内知名度不是特别高,那是因为我们的社会制度与文化的因素,还在体制内运行,并没有商业化。
以上的竞技套路与散打都已经列入全国154所有运动训学的院校,其中54所专业体育院校,它已经不是单一的传统武术,它是融入新血液的武术,即有传统的审美,也有现代体育学的理论,与其它体育是结合的产物。《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管理办》
套路的艺术形式,专业化显然已经在高等学府成立,已经是一种分科,也是一种专业。只是很多人还不理解,也有人不接受。
三、传统武术,这是属于群众武术,是一个独立发展的项目,不受任何规则的限制,咏春拳,陈式太极拳,地术拳,鹤拳等等,由各掌门说了算,没有行政管理部门评价对与错,只要宣传中国文化,有利于民族健康,体系完整,按等级评比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并且拔款一定的经费,鼓励发展。
现在的人说实话有些功利,不是贬义,我也经常发呆,我花这么多时间在习武上是不是浪费了?要知道我毕业后的一两年什么事都没做,就在全国各地学武。两年后我一回头,一些同学已经年薪多少了,我的女神也被一个龊男牵着手。我能不气么?但是,难道我把那男的打一顿女神就喜欢我了?
我见多了一个拳种的凋零,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分支,现在就剩一些老人在苦苦支撑,去世一个绝一门。辈分很大,但没人再叫他们师父了。《一代宗师》纪录片里最让我感慨的一个场景,八卦程廷华后人从床底拖出一块破旧的牌匾,说这是慈禧辞的,上面写着,节孝可风
一代宗师无疑是用心之作,我看过的所有咏春的片子,梁朝伟是打的最好的,不信你放慢镜头,他的每一拳每一脚都是从身体里挫出来的。拳也要讲拳意的好吧
虽然我还是喜欢八极拳
《一代宗师》是比较符合打斗的,但。。。现实中绝对不会这么潇洒,相信我。
真实比武讲究两个字,一个脏,什么手段都能耍出来,什么要害都敢打,才不管好不好看
第二个字是干净,没有多余动作,出手不回头,快速,简洁,直接
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甚至连拳套不带,只能打的越来越保守谨慎,不能轻易起腿,不能跳,绝逼不能倒地,因为倒地了怎么打怎么死。这是和现代格斗不一样的地方,拳击,散打,规定了倒地不能再打,就算是柔术,无限制格斗,对方倒地后也只能扑上去搅成一团。因为规则规定了对手倒地不能踩踏,不能用膝盖手肘攻击后脑,不能用关节技,所以他们起高腿简直毫无畏惧。
有些人就拿这些说事,说你们就是找借口,你们就只会打王八拳。。。。太极拳站桩站得脚跟黏在地上一样,落地生根,就是为了不倒地,有那么丰富巧妙的技巧把对手弄倒,就是为了让他爬不起来,结果你们不让打。
我又不是没看过两人比武,就一个人腿拖的慢了点小腿就被踩断了。传统武术比你们想象的凶狠多了。
说王八拳的,让散打把拳套脱了,不戴护具打一次。看看他们会打成什么样子
训练。很多练过健身的喜欢说传统武术训练方式落后。我曾经跟人说,马步的效果不是深蹲能练出来的,那人就开启了嘲讽模式,你倒是说说马步能练出哪条肌肉。
我站桩2年后头一次去健身房深蹲就有150公斤。
上个月去朋友健身房看装修,两百多斤的地胶,比我体型大一半的健身教练用脚往前滚根本搓不动。搞玩一天他说屁股跟刀扎一样。难道他不强壮么?哦,我忘了,八卦门还有山西广东一些拳种都有类似方法锻炼脚力
筋这个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7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