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过目不忘特指视觉感官上的冲击力,是从外在形象上影响眼球关注焦点的一种形式,就像夏天,穿着清凉打扮总比穿着普通衣裤看起来更漂亮,更靓丽,更能显示出青春活泼的特征,因此,在油画艺术上要体现过目不忘,主要在构图形式上多下功夫就可以了。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油画的构图有10多种之多,每一种构图都能在视觉上表达出特定的审美感受。
比如,油画中的历史题材和神话题材,本身具有庄严、肃穆、神圣的文化属性,为了表现这种属性,画家常常会采用中心式、十字形、三角形构图。
中心式构图是把画面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放在中心位置,让其成为焦点和主角,周边的形象都是他的陪衬。像达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等作品,都属于中心式构图,主要人物都位于画面中间。
波提切利《春》
波提切利的代表作《春》,也是中心式构图的杰作,其中,维纳斯站在中心位置,刻画得也更细致,人们欣赏这幅画时,目光自然会先从中间看起。
刻一些领袖形象或英雄形象时,画家常常采取十字形构图,如《沉思的宙斯》里宙斯正襟危坐,左手握着长矛,右手托着雅典娜的塑像,身体本身构成了一个十字形,看起来非分醒目显眼。
拉斐尔的名作《圣母子》同样是十字形构图的代表作,画面中,圣母庄严肃穆,站在画面上方,她左右两边分别是侍从,而画面正下方则是两名趴在桌子上的小天使,好奇地看着上方。整个画面主次关系突出,把画面层次关系表现得很到位。
拉斐尔《圣母子》
三角形构图是为了追求画面的稳固感和平衡感,而创造出来的构图形式,画中人物站在三角形的三个交点上,最经典的例子就是《美惠三美神》这幅作品,其中,拉斐尔,鲁本斯,格瑞兹,里奥塔、爱德华·弗罗斯特等著名画家都画过。
另外,风景油画中,表现山峰和大树时,也喜欢采用三角形构图,体现稳固感和平衡感的同时,还能体现庄重感。
塞尚《玩纸牌者》
表现女性柔媚、优雅的特征时,常常会用S型构图,比如,人体油画中的维纳斯,基本都是这种构图形式,把维纳斯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美感体现得活灵活现。
对称式构图用在画面中的双主角上,当画面中要同时表现两个主要人物时,往往会采取这种形式。比如,塞尚的名作《玩纸牌者》就是典型的对称式构图,把两人斗智斗勇的心思和神态很好地体现出来了。
说到底,艺术是一种大众消费品,没有哪种艺术形式是绝对孤立的,尽管有些艺术理解起来相对枯涩,但是艺术家创作的很大动力就是大众认可、市场接受。
人是视觉动物,要想让人过目不忘,最直接的就是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
比如罗中立创作的《父亲》,绝对的视觉震撼,紧缩的眉头,凹陷的皮肤,那种岁月的沧桑感扑面而来,不论性别、年龄、学历等等,只要一眼就会深深记住,这是一种对心灵的直接冲击,对人性赤裸裸的拷问。
再比如《蒙娜丽莎的微笑》,一个神秘微笑的女子,那种邪魅之感令世人花费数百年去研究、去释疑,她微笑的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秘密?或者根本就没有秘密。达芬奇给全全世界讲了一个好故事。
当然,还有更直接的,比如许多让人脸红心跳的赤裸裸的女性油画,直接的生理刺激同样也让人过目难忘。
真正好的绘画作品一定是来源于生活的,依托于民众的,那种直击人心最柔软地方的作品一定会被大众接受,被历史铭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71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