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沟的拳,这有个历史问题。
陈家沟的拳,以陈鑫的那本书《陈氏太极拳图说》,是为转折点的。
先依据目前材料,梳理“温县陈王廷”——
陈家沟, 大约1612年,陈王廷出生,童年时,被送到千载寺太极宫学习武艺,结识了李岩、李仲。由于陈王廷打算“考武举”,于是,道长因材施教,传授陈王廷“金刚锤”与“春秋大刀”。
之后,陈王廷参加童试,成为温县官办学校的学生,学习武经、射箭等武考科目,成为“武庠生”(相当于初中在校生,没有毕业之说,也是古代的一种身份)。
约1636年(崇祯九年),陈王廷与李岩等参加乡试。陈王廷考试落第,报怨考官而闯祸,远走他乡避难。曾于1639年,在登封玉岱山避难,结识李际遇、蒋八。
陈王廷避难三年多,当时农民起义纷纷,李岩在1640年加入李闯王旗下。乱世之余,陈王廷回到了陈家沟之家。1641年,任当地的“乡兵守备”,1643年,有流寇攻温县,在吴从海的指挥下,陈王廷等人烧毁了土寇船只(之后再无陈王廷战功及其他记录)。
1647年,李际遇降清后,又被杀。蒋八逃隐山西。在陈王廷晚年的时候,大约1670年(清康熙九年)左右,到处拜访练拳人士,并记录成《陈氏拳械谱》,包括红拳、炮锤、王堡枪法等。
期间,陈王廷想起玉岱山上蒋八的武艺高强,就去山西寻找并拜访蒋八,邀其隐居陈家沟并教拳。于是,蒋八把通背缠拳传授到了陈家沟,便有了那篇陈氏拳谱中的“拳经总歌”。
多年以后,陈家沟流行习练炮锤与通背拳。
约1840年,杨露禅从学陈长兴十八年,返回家乡永年广府,有人问“办了什么货”,解答“绵拳”。
陈家沟,陈长兴让儿子陈耕耘拜师陈有本,期间依据“通背缠拳”创编出陈家拳一路,将炮锤定为陈家拳二路(以后又有陈有本、陈发科等改编陈家拳)。
当武禹襄来访时,陈长兴因病弱,于是,介绍武禹襄到赵堡陈青平学拳。
1854年的时候,武禹襄得到河南舞阳盐店的《王宗岳太极拳论》,功夫与杨露禅相抗衡。杨露禅让儿子杨班候拜师武禹襄,两家依据《王宗岳太极拳论》,创编“太极拳”,扬名立万,“八门五步功”誉满拳坛。《王宗岳太极拳论》经李亦畲抄录流传,一直以来被奉为太极拳理论圭臬。随后,有了吴氏太极拳、孙氏太极拳等。
1908年,六十岁的陈家沟陈鑫,开始发奋著书,用《易经》来解释陈家拳为太极拳(没引用陈家拳谱的“拳经总歌”),到1919年完稿。之后,族孙把稿丢了。后人根据找寻到的草稿,进行编写修订,1933年出版了《陈氏太极拳图说》。
那时,陈森续写注释了“陈氏家谱”,给九世陈王廷到十六世陈鑫等25人的名字旁加了注。在陈王廷旁注:“陈氏拳手刀枪创始之人也”,在陈长兴旁注:“拳师”等。
1928年,陈发科应邀到北京授拳,与顾留馨合作出书《炮锤》,并逐渐完成了“陈家拳”到“陈式太极拳”的转变。
1930年,陈微明创办的致柔拳社举行张三丰祖师寿诞典礼,中央国术馆编审处长唐豪指责杨派伪托神仙炫耀于世,并赴河南进行“调查”。依据杨露禅学于陈长兴、陈王廷曾抄写“闲来时造拳”,用猜测推出“太极拳创始人”的论调。
后来,陈发科、陈正雷等出书,多引用《王宗岳太极拳论》的语句,不引用《陈家拳谱》的“拳经总歌”。
同时,陈家沟对陈王廷画像的说法不一,有说是“李际遇与陈王廷”的两人画像,有说是“陈王廷与师傅蒋发”的画像,后来又有说是“陈王廷与徒弟蒋发”的画像。
对于太极拳的传承,更争议不断。
有人说陈长兴将父辈学自赵堡的“太极拳(绵拳)”传授给了杨露禅,之后融合通背拳(陈家沟长拳),创编出陈氏太极拳一路(所以,通背拳在陈家沟失传,1975年陈立青又学回)。
有人说陈长兴学了千载寺的软十三手,与通背缠拳(统称“绵拳”)一并传给了杨露禅,后来,杨家太极拳得到赵堡或道长陈荫昌的指点,有了“杨家老谱”。
关于武禹襄的《王宗岳太极拳论》——有人认为是张三丰、王宗岳所传, 有人认为是来自于千载寺李家的李鹤林, 有人认为是武禹襄自个创编的(这样,太极拳创始人就是武禹襄)。
——————
总之,陈氏太极拳从陈长兴创编开始,陈鑫写书声明是太极拳,陈发科形成“陈式太极拳”。
我既练杨式太极拳也练陈式太极拳,主要是一起玩的人群是两批人,只好入乡随俗了。多年的练习发现,陈式偏重于技击,杨式偏重于养生。说陈式不是太极拳的,多是党同伐异而己,並非实情。今天社会流行的陈杨吴李孙武各派太极拳,区别只是外型动作,内里的功法,基本上都是相同的,都要气沉丹田,周身放松,以意带气,运行全身,都要以柔克刚,蓄劲待发。所以说陈式不是太极是过分诋毁了。但话又要说回来,对于老年人练太极拳,还是排除陈式为好。因为陈式的跳跃发劲,对老人的腰椎膝关节伤害较大,出力不讨好。而杨式等其他太极,就没有。
不论何种太极拳,于当前都是偏重养生而轻技击的,就是陈式,对于现代擂台比赛,也不见得能为传武正名,这是太极界一大憾事。所以太极界就不要争论谁正宗谁不正宗了,要紧的是有人以太极的技法,在擂台上称王称霸,那才是真正的太极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71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