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之所以不能统一天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孙权和刘备结成联盟,并在赤壁之战击败了曹操,在整个曹操后期,孙权与刘备保持联盟,才阻断了曹操统一天下的梦想。
从某种意义上说,曹操要想统一天下,就必须扩散孙权与刘备的联盟,然后各个击破,同样可以统一天下,在曹操的晚年发生了关羽北伐襄樊之战,曹操迫于关羽的现实军事压力,而孙权眼红关羽北伐的红利,所以曹操与孙权头一次在政治利益上达到一致,共同对付关羽,孙刘联盟正式破裂,这也是曹操击败孙权与刘备的最好时机。
曹操
可惜的是,关羽被杀后没多久,曹操就病逝了,这个统一天下的机会就让给了继承人曹丕,曹丕即位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统一天下,而是交接权力,改朝换代,曹丕只用了几个月就完成了政治交割,代汉建魏,接下来,曹丕的任务就是统一天下了。
很快,刘备就送了一个天大的喜讯给曹丕,刘备居然发动了针对孙权的夷陵之战,三国鼎立之机,最强大的曹魏居然看着两个弱小的南方邻国打了起来,这种政治局面换了谁也会在睡梦中笑醒,因为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了,只要南方乱起来,对曹魏来说就是百利而无一害。
但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整个夷陵之战期间,长达近一年的时间中,曹丕居然什么也没有干,就这么看着刘备与孙权发生战争,等到陆逊击败刘备后,东吴很快就结束了战争,曹丕浪费了一生中唯一一次统一天下的机会,而且是失不再来。
曹丕
为什么曹丕在夷陵之战中不做点什么?比如趁火打劫攻击孙权,那样的话,孙权将会面临两线作战,一旦孙权在某一线战败的话,整个东吴政权就会有亡国的危险,为什么曹丕不知道利用机会呢?
作为一个新即位的君主,曹丕的能力自然不能与曹操相比,政治上成熟度甚至不如孙权,孙权也不过只比曹丕年龄大了5岁而已,曹丕没有攻打孙权最大的原因就是:
1、曹丕是以政治家的眼光看待孙权的“归顺”。
在曹丕成为皇帝之前,其实已经是归顺了曹操,曹操封孙权为骠骑将军领荆州牧,因为曹操没有代汉,所以这是汉朝官职,曹操去世后,曹丕代汉建魏,孙权仍然归顺曹丕的魏朝,这给了曹丕很大的政治利益。
孙权
因为曹丕代汉最需要的就是得到天下势力的承认,别说古时候,就是现代某个小国要独立,也需要得到全世界的承认,孙权归顺曹丕的行为就是承认曹丕新建立的魏朝,这给了曹丕莫大的政治利益,在当时的天下,除了孙权势力之外,还是刘备势力,以及辽东的公孙康势力,西北的乌桓、鲜卑、匈奴势力,现在孙权开了个好头,如果曹丕攻击孙权的话,等于是给天下提供了一个坏榜样,谁投靠曹丕就会被攻击,那天下还有谁会承认曹丕的魏?
虽然谋士刘晔告诉了曹丕孙权的归顺只是权宜之计,为了应对刘备接下来攻打东吴的战争,因为孙权不能两线作战,刘晔还建议曹丕攻打孙权,因为这是一个很好消灭孙权的办法,孙权将会面临两线作战,那样的话,孙权就会亡国,孙权一旦亡国,刘备也不会长久,但曹丕从自己政治角度考虑,并没有从实际利益来考虑,从这里能看出曹丕重视的表面,而忽视了实际。
刘备
2、曹丕既想获取利益,又想坐壁上观让刘备与孙权打得两败俱伤而坐收渔翁之利,结果是啥也没得到。
曹丕在夷陵之战期间原本想攻蜀,但却发现无法下手,因为魏与蜀的交界在关中秦岭一带,曹魏重点都在襄樊–合肥–淮南一带,无法大规模调兵攻蜀,只能选择攻吴或者什么也不干,最终曹丕选择中立,同时曹丕认为刘备会在夷陵之战失败,但曹丕没有想到刘备败得如此之快,从刘备在夷陵前线被打败,到战争结束,不到一个月时间,曹丕连发动大军南征的机会都没有准备好。
若是在刘备攻打陆逊期间,发动大军攻打东吴,情况会如何发展?
夷陵之战
那样的话,东吴肯定会灭亡,当时曹魏的侍中刘晔就是这样建议曹丕,三国鼎立,只要两个弱小国家不联合,那一定会是最强的那一个国家统一天下,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刘备伐吴牵制了孙权很大一部分兵力,陆逊所率领的抵抗刘备的军队都驻扎在夷陵一线。
如果曹丕发动大军兵分三路,分别攻打荆州、江夏、淮南的话,孙权将会面临灭顶之灾,尤其是荆州,陆逊的大军背后就是荆州,如果曹魏从北方的襄樊南下攻打江陵,等于是攻打陆逊的后方,陆逊就会前后受敌,军心将受到极大影响,绝对不可能还能坚守夷陵,很可能是退往长江以南的公安到长沙郡一带,那样的话,江陵肯定失守,曹魏只需要攻打东吴军队而不占领南郡,故意把南郡让给刘备占领,就能继续让刘备与孙权打下去,同时曹丕可以发动重兵从合肥或者淮南一线突破,孙权就会继续面临两线作战。
曹丕与曹操
真到了这个时候,孙权再厉害,吴军再能打,也顶不住刘备与曹丕的同时攻击,再加上孙权丢了南郡,长江天险已经被撕开了一半的防线,孙权已经无法守住江东了,最终结果就是孙权战败向南逃去,只有交州可去,要不然就去了越南和台湾,这就是最终的结局。
至于曹丕能否统一天下,还要看后期的战事发展,如果曹魏能够击破吴军,占领江东的话,那么曹魏统一天下的机会就已经是定局,而且大概率会是这样。当然,也不否认后来的诸葛亮会再次按照隆中对的战略两路出击,如果三国变成两国,那么蜀汉将会面临全部来自曹魏的压力,国与国的战争,以实力决定,最终还会是曹魏统一天下。
曹丕和刘备一起攻打东吴,这并不是历史假设。因为在刘备攻打孙权的时候,曹魏那边就有人提过这么个提案。只不过曹丕经过慎重考虑之后给否决了!
刘晔提出要去攻打东吴,主要原因有三点:
- 曹魏势力最大却不能灭掉东吴和西蜀,主要是因为他们结成了联盟。现在他们自己打了起来,已经没有了联盟的优势。这可真是天赐良机。
- 现在趁机派遣大军前去攻打东吴东吴在两线作战的情况下,用不了一个月就可以灭亡东吴。只要能占领半个东吴,西蜀也就很快就灭亡了!
- 刘备得知曹魏趁机出兵攻打东吴,必然要加紧攻打东吴,其目的就是要抓紧时间抢夺东吴的地盘。刘备肯定不会改变主意去营救东吴。
曹丕之所以否决与刘备共同去攻打东吴,还是因为短期内不可能灭掉东吴。主要原因也是有三点:
- 曹丕是接受汉献帝禅让而成为皇帝的,可以说是名正言顺的正统。刘备却是属于自立为帝,这是属于典型的僭越之举。而东吴的孙权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已经向曹魏称臣。曹丕此时的战略是受降东吴、讨伐西蜀。
- 东吴和西蜀联盟地破裂,是因为曹魏暂时没有对他们造成强大的威胁。一旦曹魏对东吴造成强大的威胁,在唇亡齿寒之下很难说就不会重新恢复联盟。
- 曹丕正好是处于刚刚完成权势交接的节骨眼儿上,主要精力还是要保证自己内部的稳定。在这种情况下,派大将率重兵出征不放心;自己御驾亲征,又怕自己后院起火(可以想想完颜亮)。
曹魏在这个非常特殊的时期,还是宜静不宜动,只能打打有限的战争。既然是不能发动灭国之战,那么也就不能够灭掉东吴。
曹魏在不宜大举用兵的情况下,与刘备共同攻打东吴,反而是让刘备得到更大的利益。
屁谷决定脑袋,曹丕和刘晔考虑的就不是一回事儿。这种事儿曹丕当然也不能跟刘晔明说。
曹操为什么对郭嘉、贾诩他们言听计从,因为他俩儿都和君主考虑的是一回事儿。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72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