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 庞德(于禁和庞德分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国里面由于于禁战败投降,所以被世人所鄙视。而庞德因为不屈不挠最终被杀,所以被后世人视为是勇武的象征。本来于禁在曹魏的地位相当的高,只不过因为这一投降,结果一朝英名全部丢失了。


于禁本来是曹操手下异姓第一大将,当时官拜左将军。因为在曹操的麾下于禁屡立战功,所以曹操对他非常的信任,在关羽攻打樊城襄阳之际,驻守樊城的曹仁告急文书到了曹操的案下,曹操第一个想到派于禁前去救援。本来以于禁的能力,打这场战役应该没有什么大的问题,虽然不一定能击败关羽,但是救援樊城应该不在话下。

但是由于那个樊城附近突然下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暴雨,而于禁所带的北方军队又不熟悉水战,所以最后悉数被擒。在这种情况下,于禁居然投降了,而庞德不屈不挠最终被杀。听到这个消息后,曹操感到非常的震惊,因为于禁和他相交30多年,他一直非常的信任于禁,结果于禁在紧要关头,却表现得如此差劲,而作为降将的庞德却表现得非常的英勇。

不过我觉得于禁不应该如此不堪,因为于禁作为数万人的统帅,为了数万人的生命,可能不得不做出这种艰难的抉择。不过由于他这次投降导致他英名受损,三国演义里面干脆把他说得非常不堪,嫉妒庞德立下战功,所以导致功亏一篑。事实上庞德并不是他的先锋,而是随曹仁一起驻守樊城,只不过于禁率领援军到达的时候,曹仁派他出城接应而已。庞德和关羽没有进行单挑,因为真正在战争中是不可能单挑的,单挑只不过是演义的说法而已。

于禁的这种做法确实让人大跌眼镜,本来他在五子良将中是排第一,是曹魏麾下第一大将。由于这次投降,导致他英名受损不少,在五子良将中也由第一跌到第三。但这也正说明他之前立下的功勋确实不少,即使有投降这种污点存在,依然保持非常高的地位。由于他的地位比较高,所以关羽孙权都没有为难他。刚刚继位的曹丕虽然不耻他的作为,但也只是暗中羞辱让他羞愤而死,并没有明着杀他。

于禁在樊城战役中晚节不保,确实让世人感到非常的惋惜。不过依据他以前在曹操帐下的功绩,依然可以算是一代名将,历史上仍把他列在五子良将中排第3位。

曹孟德也有自己的五虎上将,演义中三流角色乐进竟然位列其中,可想罗贯中老师带了多大的个人好恶写了《三国演义》这部伟大的作品。作为曹操的五虎上将之一,于禁此人踏实可靠,作战行动一板一眼,执行命令不走样,从不阳奉阴违,投机取巧,是一切领导最为喜欢的省心型部下。最重要的是虽残暴但明事理的曹阿瞒注重军纪,这一点恰恰是一根筋的于禁长处,自然得到重用。大人物自有大人物对人才的理解,岂是你我小民妄加评之的,想想看,”马踏青苗者斩”与”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是不是挺熟悉的。扯远了,回到庞德,勇猛善战,能命中堂堂”武圣”一箭,足显业务能力了得,可惜此兄过往履历虽盛,档案上资讯却也叫人好生不放心,不说凶手曹操的惨死主公是其伯乐恩人,更在恨不得生啖丞相的小主麾下兢兢业业、舍生忘死……,毕竟庞令明的哥哥还在刘皇叔一边,让如此人等统领足足七个机动打击兵团,不如用以往发挥稳定,注意群众纪律的左将军稳妥些。可以说,以从没出过岔子的于禁为司令兼政委,加上业务水平高的庞德做第一副司令,是这一回大会战的最理想干部搭班子方式,至于抬梓行为,想必也是被逼,若不抬出棺材,恐怕做参将也会有人说闲话。可是临了,人算不如天算,谁会想到一场大雨,生生改变了曹魏集团本来积极而又稳妥的战术行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73166.html

(0)
上一篇 2023-07-03 下午12:28
下一篇 2023-07-03 下午12:3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