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不算诸葛亮吧,他是战略级别的,放在这里不公平,整个魏国,能拿出来和诸葛亮比划一下的,也只有荀彧、司马懿和曹操本人了。
法正和郭嘉,这两个人可以一较高下,个人感觉郭嘉厉害一点,理由如下。
两个人都有“神预言”的时候。
刘备攻益州,郑度劝刘璋坚壁清野,这招狠毒,如果施行,刘备会很难受,但是法正表示不要慌,刘璋肯定不会采用。
先主闻而恶之,以问正。正曰:“终不能用,无可忧也。”璋果如正言,谓其群下曰:“吾闻拒敌以安民,未闻动民以避敌也。”于是黜度,不用其计。
再看郭嘉,小霸王孙策平定江东,威胁曹操后方,所有人都惧怕孙策,只有郭嘉表示不要怕,孙策马上要死了。
众闻皆惧,嘉料之,曰:“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
一言能定生死,是不是有点厉害……别管他是蒙的,还是猜的,实在是太牛了。
再对比一下谋略。
法正最牛逼的肯定是汉中之战了,力劝刘备出兵,还斩杀了虎步关右的夏侯渊。
二十二年,正说先主曰:“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合屯守……今策渊、合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
曹公西征,闻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郭嘉最牛的应该是轻骑出卢龙塞,以少胜多,平乌桓,安定北方。
至易,嘉言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太祖乃密出卢龙塞,直指单于庭。虏卒闻太祖至,惶怖合战。大破之,斩蹋顿及名王已下。
这一仗的凶险程度,应该大于汉中之战,堪称鬼谋,所以感觉还是郭嘉强一点。
另外,除了上面做得对比,我觉得,郭嘉最重要的作用是:曹操的地盘本来是四战之地,周围都是敌人,就算是善于用兵的曹操,也常常瞻前顾后、犹豫不决,这种时候,郭嘉的决断力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郭嘉的决断下,曹操没有被孙策、刘表牵扯精力,集中兵力干掉了吕布和袁绍,打开了局面。
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所以说,笑谈君的观点,总体来看,郭嘉强于法正。
两个人都很短命,法正活了四十五岁,郭嘉病逝时年仅三十八岁。再引用《三国志》当中的两句话:
后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章武二年,大军败绩,还往白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曹操赤壁战败,叹息如果郭嘉在,不会到这个地步;刘备夷陵战败,诸葛亮叹息,如果法正在,肯定能劝阻这场战争,就算是刘备坚持要打,也不至于败得这么惨。
这语气何其相似!赤壁、夷陵都是三国著名战役,根据曹操、诸葛亮的评价,可以看出这两个人真是不可或缺的人才。
首先在我认为三人中论谋略来说,郭嘉当为第一。
投靠袁绍,却发现袁绍并无帝王之才。
郭嘉一开始曾去投靠汉末最强大的军阀“袁绍”。然而袁绍并没有发现郭嘉的才能,只是想效仿周公礼贤下士,却不知道怎样使用人才。
郭嘉看其想要拯救国家为难,建立王图霸业太难,于是便离开了袁绍,在家赋闲六年之久。
慧眼识主,得遇雄主,脱颖而出。
曹操的谋臣戏志才死后,曹操便写信给荀彧,希望其能推荐一位能接替戏志才的谋士。
荀彧便将自己的好友推荐给了曹操,曹操见了郭嘉,两人共同商讨国家大事。两人讨论过后,曹操大喜曰:“这就是我需要的王佐之才。”而郭嘉也高兴的说道:“此就是我需要的雄主。”两人便情投意合。郭嘉便当上了曹操的军事参谋。
屡献奇策,助曹操打败第一军阀袁绍。
当时各诸侯割据一方,虎争天下。郭嘉根据各军阀的特性,给曹操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
在和袁绍对战前,曹操担心刘备从后面偷袭,于是便率兵攻打徐州,但是诸将领怕袁绍从背后攻击,一时难以决断,这是郭嘉建议“袁绍向来优柔寡断,不会立即做出反应。”而刘备立足未稳、迅速攻击,必败。
曹操一听率兵攻击,不仅俘获了刘备家眷,还擒住了关羽。
后来在“官渡之战”时,打败了袁绍,随后曹操意图攻击袁绍的两个儿子。郭嘉又力排众议,献奇计,建议退兵。
因为袁绍两儿子不合,必生变故,所以让曹操佯装攻击刘表,随后果然袁绍两儿子大乱。曹操趁机北上将袁绍的两个儿子逐步击破,大胜之。
可惜英年早逝,天嫉英才。
曹操根据郭嘉的建议,收复了黄河流域的以北地界,在从柳城回来的路上,因为水土不服、气候恶劣,再加上长途行军,积累成疾,因病去世。
历史评价其为“鬼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7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