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曹操,也就没有刘备后来的飞黄腾达,这与中国的门阀制度有关。
门阀制度下的王朝政治
且论汉末三国的一十八路诸侯讨董虎牢关之战,有哪一个不是王侯将相,世家子弟?刘关张三人虽然骁勇,但因为出身的原因,尚且不能够与诸侯同堂叙事,后来说自己是汉室宗亲,才在末首给临时安排了一个位子。可见,在当时的人们心中,是存在有根深蒂固的阶层观念的。
周王朝的分封制,是一个鼓励殖民的政策,借由宗法制度,周王朝能够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当地蛮族部落的反抗。因此经过周王朝800多年的努力,虽然历经曲折,一度沦落到孔子所说的“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但最终还是在中原站稳了脚跟,形成了华夏文明。
(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
秦汉以后,随着家族的繁衍迁徙,姓氏原有的以血缘论亲疏的文化内涵逐渐淡化。嬴秦和嬴赵同源,可也是下死手,长平一战就斩杀40多万人。因此,以家族地望明贵贱的内涵逐渐就成了姓氏文化最为突出的特点。
地望,即姓氏古籍中常用的“郡望”,指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每郡显贵的家族,意思是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并以此而别于其他的同姓族人。这种思潮和文化逐渐发展,在西汉时期形成了门阀制度,其主要标志是汉代刘氏皇族引经据典,论证其为帝尧之后,是高贵的血统,声称他们天生是要称王做帝的。此例一开,历朝历代的皇帝为了增强合法性,君权神授,都争先恐后地在这方面有所阐发,以至于中国史书中王朝开国一段,都成了神话故事集。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也制造舆论,说王氏出于帝舜,他也是天生注定要当皇帝的,并用法律手段公开宣称王姓,是天下最高的望族大姓。
曹操打破了世家大族的一统江山
到了东汉时期,门第等级观念已十分盛行,门阀制度初步形成。一些官宦、名流的宗族亲属往往高官厚禄,数世不衰,如弘农华阴杨氏四世四人官至三公,汝南汝阳袁氏四世五人位至三公,汝南平舆许氏三世三人官居三公等,皆成为当时令人称羡的高门望族。他们在社会上的势力和声望累代延续,各以门第自诩,互相标榜,组合成一种具有特殊身份、享有特殊权利的社会集团。这种社会集团的形成,必然造成地方利益与中央利益的冲突,增加了帝国分裂的风险。
(袁绍拔剑威胁董卓底气即是世家)
曹操够厉害吧?他本就是官二代,而且家族资产很多,也当地也属于豪门。可是又能怎样呢?袁绍、袁术兄弟目中无人,根本就把曹操当做一个暴发户来看待,认为曹操跟他们不是一个阶层的。这些目中无人的榆木疙瘩,曹操心里无比痛恨,所谓的尸位素餐,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说的不就是这样的人吗?天下太平时,这些人安享尊荣;天下大乱时,这些人如何能底定天下,平定叛乱?
道不同,不相为谋。
所以曹操在各路诸侯都不愿意进攻遁走长安的董卓时,曹操单独领着自家本部军马报效朝廷去了。然而,在汴水之战,被董卓击败。曹操所部折损过半,回到营帐中却发现这些世家子弟正在饮酒作乐。袁绍端来一杯热酒,曹操慨然说道:“吾始兴大义,为国除贼。诸公既仗义而来,操之初意,欲烦本初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固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制其险要;公路率南阳之军,驻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深沟高垒,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迟疑不进,大失天下之望。操窃耻之!”
(曹操伤亡最大的一场战役:汴水之战)
从此曹操认为世家公子不足成事,开始了自己谋霸天下之路。世家大族树大根深,势力盘根错节,早已尾大不掉,曹操对世家大族的态度,也只是敬而远之。曹操地处四战之地而最终能够称霸,贵乎用人。曹操唯才是举,在当时被世家大族把持的社会中无疑是开天辟地的壮举。这在一方面使得寒门子弟对加入曹操集团建功立业心生向往,另一方面却被世家大族认为曹操是内部的叛徒,纷纷拒绝与之合作,希望曹操被代表世家大族利益的袁绍击败。在曹操彻底击败袁绍,北方大定,刀已经架在脖子上,由不得这些大族不从,如司马懿、杨修等人。
曹操击败了世家大族的二袁,让世家大族统治的社会开始向寒门敞开机会之门。天下没有形成世家大族铁板一块的一统江山,大乱之时,刘备和孙权趁势而起,各自依靠本集团的军政力量,同时拉拢地方豪强,实行军事割据,这才有了汉末三国鼎立。因此,是曹操这个集团内部的木马,造成了汉末门阀制度机能的崩毁,给了寒门子弟建功立业的机会,这才有了刘备的飞黄腾达。
曹、刘反目之前曾煮酒论英雄。曹操视天下英雄如无物,对皇室宗亲的刘璋、刘表的评价不过是守户之犬、虚有其表等,丝毫不以汉室宗亲为意。鲁肃对孙权也说,汉德已衰,要孙权雄踞江东,待中国有变而北定中原,克成一统。当时的士人,已经有很多人认为“天下有德者而居之”。汉末三国,识英雄重英雄,始自曹操。刘备英雄名号,也得自曹操。
刘皇叔的名头,并不能给他带来多少实际的利益。
曹操吸引了炮火,成就了刘备
如果没有曹操,袁绍可以算是门阀制度里的佼佼者。他是门阀和军阀的集合,有世家子弟的显赫身世,又组建了当时中国排名第一的军事武装。在讨伐曹操前,袁绍已占据4州之地,可动员的兵力多达10万以上。曹操此时只占据了兖州和部分豫州地区,势力远远弱于袁绍。
曹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远人不服。张绣杀了曹操的儿子,差点把曹操打死,在这关键时刻张绣的投靠,依然能够让曹操不计前嫌。可见,曹操当时的处境,非常之凶险。曹操阵营里的很多人,都在暗通袁绍,在曹操攻破袁绍后,收缴到一大堆书信。好在曹操心计够多,一把火给烧了。不然证据在手,曹操必然要成为世家大族的公敌。
(官渡之战,曹操侥幸战胜袁绍)
曹操侥幸战胜袁绍,成为北方最大的军阀,这让那些看不起曹操出身的世家大族很是不甘心,他们串联起来,发动了一个又一个叛乱。他们在中央串联还不算完,还勾连外援,刘备因此出走许昌,在中央外围发展势力,与朝中官员一唱一和。曹操南征,朝中官员还心向刘备,说曹操远征不是正义之师。可见,曹操高处不胜寒,不管如何努力,怀璧其罪,这些世家大族就是不买曹操的账。
曹操在前吸引了世家大族的炮火,刘备虽然本质上与曹操无异,却白得一个好名声。刘备也很有政治敏感度,说:“我之所能够成事,就是因为事事皆与操反。曹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刘备在后方能够拥有曹操推给自己的政治同盟,享受着政治红利。刘备要做的只是写一个对联: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这下够狠,曹操直接成为贼了。所以在汉中之战时,曹操对刘备的义正言辞感到可气有可笑,说:“又是食我肉,寝我皮?就不能换点新词?”
如果没有曹操,刘备只能守吏而已
如果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曹操,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呢?
前文说过,袁绍资质不差,跟曹操一样,也是门阀和军阀的集合,在世家大族中的号召力,远非曹孟德可比。因此如果没有曹操,袁绍自然就会成为群雄的盟主。当然,袁术自认为是嫡子,尊贵地位要远超袁绍这个庶子,而且二袁一南一北,势力都很庞大。在公元196年时,袁绍还没有发育,只占据了冀州一地,而袁术却占据了淮南、江东、南阳一带,人口众多,经济富庶,所以他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擅自称制。袁术有称帝的野心,却没有那个贼胆,虽然设置百官,却也没有正式称帝,但就此一条就已经让各路诸侯纷纷声讨了。其实,各路诸侯声讨袁术,并非出于维护汉室正统的公义,而是这些世家大族子弟谁也不不服谁,凭什么你当皇帝?
(利令智昏的袁术)
所以,即使没有曹操,袁术称帝也会很快失败。袁绍依然会成为失去曹操、袁术之后的中原、淮南地区的最有力的竞争者。袁绍素有名望,在具备了华北、中原、淮南之地后,已经称为中国第一军阀,汉朝朝廷也会在袁绍掌握之中。因此,袁绍会在200年时就形成公元220年曹操的霸府政治。
袁绍如能得志,其政治生态,将与司马氏的晋朝类似。中国会形成一个松散的地方世家大族的同盟政体。可能在袁绍有生之年,就会出台九品中正制,与世家大族共享天下。
在这种情况下,试问刘备如何能够入得了袁绍的法眼,如何能够让世家大族交口称赞?刘备在此时的唯一的出路,即是向袁绍称臣,做一个地方官守。刘备才华出众,因此在刘备有生之年,也可能会位列三公,甚至会被袁绍委以托孤重任(袁绍喜欢小儿子,欲以立)。刘备之后,如能保持数世富贵,累世公卿,才能与这些世家大族在一个桌子上吃饭。
(刘备英雄名号得自曹操)
那么,这与刘备称孤道寡的政治理想相去甚远,更与刘备“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口号相悖。
刘备还能一统天下吗?
首先感谢史先生的邀请!在三国时期如果没有曹操,以我看来刘备可能能统一天下,但不一定能称帝。这是因为汉献帝从小受到的灾难太多,很有可能比任何一个人都阴狠!如果刘备掌兵权统一了天下,刘备的后代乃致刘备的势力都有可能被杀完。除非刘备在强盛时期废汉献帝而称帝,否则他的下场绝好不了。如果在三国时没有刘备,那么诸葛亮很有可能不出山,五虎上将可能各侍其主,很有可能被招降,或兵败战死这都可能!但如果没有刘备曹操统一天下就顺利的多,就是不用征伐,各割据势力不可能始终强盛下去,曹操只需向其他势力要钱要物要人即可。如有不奉旨的,曹操只需上奏汉献帝出兵讨伐即可!然而在那种分裂情况下,任何一方势力都不会背上一个叛贼的名声,毕竟天下还是刘家的。所以说刘备势力在三国里是个牵制势力,曹操在三国时期对于刘备也只能是限制其发展成长,至于曹操灭刘备那是行不通的,这不仅仅是以下犯上的问题,而重要的是民心!曹操虽有心自立称帝,但在那种情况下很显然是不合适宜的。所以曹操只有用“耗”来应对,只有耗尽汉室气运,称帝的阻力才不会太大。赤壁之战曹操的意图己经很明显了,消灭掉孙权势力,就等于统一天下了,至于刘备势力那就成了汉室的内部之事了,想灭只需分化瓦解即可!从汉献帝认下刘备这个皇叔之后,曹操的策略就必须改变!汉献帝是聪明的,很精!但是再精没有实力也是白搭。再次!祝史先生精神愉快!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73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