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许多人总认为奸臣,就是那种媚上欺下、贪污腐败、没能力又喜欢欺压老百姓的官员,但其实历史上的奸臣,大都是那种有魄力有能力,且不畏权贵的官员。
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魄力和能力,当皇帝想让他打击某个权贵时,他自然会畏畏缩缩。或者,当皇帝想让的做一些削弱官僚集团利益的事情时,他自然也会瞻前顾后。
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奸臣绝不是一般人能当的。换句话说,有资格当奸臣的人,那都是能够不计一切为皇帝排忧解难的人。
所以,对于皇帝而言,他们喜欢用奸臣,因为它有这样三个方面好处:第一,可以让皇帝避开恶的名声,皇帝最多只承担用人不当的过错。
第二,那就是在引发巨大后果时,皇帝可以把奸臣抛出去,然后重新调整政策。总而言之,皇帝从前一直受到奸臣蒙蔽,现在皇帝要为大家主持正义,除掉这个奸臣。
当大家听到这种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后,通常总会对皇帝心怀感激,却常常忽略了,从前的罪恶,本身就是皇帝一手在幕后操纵出来的,奸臣不过是他手中的工具罢了。
第三种好处,因为大家直接反对的人不是皇帝,所以大家有什么不满,就敢于适当的表达出来。皇帝需要听到这种声音,如果不能听到相关声音,皇帝就无法有效判断时局了。
皇帝对于他们表达出来的不满(只要没有出圈),通常都会报以某种宽容的态度。甚至当奸臣要打击这些人时,皇帝还会适当的给予保护。皇帝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这些受害者对他心怀感激之情,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人们有不满时,还敢继续向他表达。
皇帝这样对待心怀不满的人,并不是为了牵制奸臣。因为奸臣说白了,就是皇帝的一条狗,皇帝想收拾他们,随便一句话,就可以把他们打入万劫不复中。皇帝这样作,只是为了可以清楚的看到反对力量到底有多强大,都持什么态度。而自己则可以根据不同的形势,随时调整自己的政策。
如果皇帝不用奸臣,去亲自操作这些事情,就有可能无法听到相关的不满声音。但他无法听到这些声音,绝不意味着这种声音消失了,仅仅是意味着他无法听到。而听不到这种声音,会让皇帝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
这种现象几乎大多数朝代都发生过,首先我们要清楚一个概念,那就是何为奸臣?奸臣难道就意味着没有能力不会做事吗?答案显然不是,最基本的一点他能混到在皇帝旁边说得上话,这个人的本事便不小。历史上能被称之为奸臣的,每一个个人能力都是很强的。
皇帝需要奸臣,皇帝自幼便要学习许多的东西,如果在其小的时候,就确定了以后是他要接替皇位的话,那他还要学习帝王之术。众所周知,封建社会中,皇帝掌握着最高权力,天下如此之大,自然不能所有事情的亲自去干,大臣的重要性便体现出来了。但是官员如果全部用忠臣,那么这部分人一家独大会有什么后果呢?或许他们自身没有问题,那他们的家人呢?后代呢?因此皇帝需要培养奸臣,让大臣们分为好几派,皇帝需要平衡个派,不让一家独大。
很多人或许要说,奸臣非常会讨好皇帝,谁不喜欢听漂亮话呢?实际上这种看法是最为肤浅的,只适用于一些白痴皇帝。奸臣说白了就是皇帝的一枚棋子,他有很大的用处,首先第一点就是平衡各派,让他们互相斗。第二点就是拉仇恨,简单的解释,很多皇帝想做却不方便的事情,那就给他们做,反正有人背黑锅,人民也不会骂自己。
合适的时候把奸臣杀了,还能迅速的笼络人心,何乐而不为?同样的继续上一个话题什么是奸臣呢?我们不能用现在的思想去看当年的事,而且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谁又能确定谁才是真正的奸臣呢?就好比和珅,此人是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但是他干的很多事情,真的是值得大家佩服的,比如赈灾的粮食里面加沙子,很多人骂他奸,实际上他只是为了赈灾粮能够确保发入百姓手里罢了。
值得一提的是,帝王之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朝代都因为皇帝没有控制局面,一家独大之后,皇帝往往下场很悲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74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