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天下之大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了以“吕布”“刘表”为代表的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匈奴”“鲜卑”等边境之国,在中国的北方实现了统一,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困乏的问题,对农业的生产起到了一定的帮助;而当时的劲敌刘备,虽然从小就做着当皇帝的美梦,但是在人才之争这方面,觉醒太迟,在曹操、孙权已成气候,仍旧奔波于各路诸侯之间,无立锥之地;而在后来诸葛亮出手相助时,并没有形成人才之间相互推荐、多元互补的局势,所以蜀国人才极度的匮乏。而在《三国演义》这本著作之中,作者罗贯中一直用着褒义的语气贬损正面人物形象,但是细读之后,不难发现字里行间之中,曹魏其实光辉异常;曹操的败而大笑、刘备的痛哭流涕,无论是国力、还是人心,曹操远超于刘备。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而在历史上,为何给曹操冠上了一代枭雄的帽子呢?其原因在于,首先,曹操“治世”之时,的确是以为能臣;而后天下大乱,乱世之中,身份则变成了“奸臣”,其实这样的形容都是对于曹操作出了极大的肯定;曹操在兖州时,慧眼识才,招贤纳士,打破士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无论武将还是谋士,只要追随于曹操,为曹操效力,总是能得到或财力或地位上的奖励,曹操的重情重义以及宽大的胸襟在历史上也是表现的淋漓尽致。
所有的这些,体现着曹操用人的气度和肚量以及他的权谋;在他的著作《观沧海》一诗中,“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字里行间表现着他的抱负与雄心壮志,他的各种极具创新精神的民歌,也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影响了后来的杜甫、白居易等诗人。
的确,知人善任是一个统治者成功的秘诀之一,所以“曹魏”一方人才济济,为后来魏晋一统天下而奠定了基础。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否定了那些看似势力强大的诸侯,分析其利弊,眼光之敏锐。
在《三国演义》之中的曹操,绝不是像书中描述那样目光短浅的宵小之辈,他的“奸伪”是与他的气度、才能融合为一体,才能真正的说这是历史上的曹操。
他的奸诈是为了应付各种复杂局面而必不可少的本领之一,并且从史实上看,他的奸诈都是呈被动的,有了“尔虞”才会有“我诈”,为了国土和国民,“诈”其实也是一种生存之道,而在历史上描述他为“一代枭雄”,可能也要看读者自己领略之意了。
杰出的英雄曹操为什么成了奸贼
不太杰出的英雄刘备倒成了仁王
谢请!
投身政治的人,有的是为谋取一己或所处集团的利益,有的尚多出了一份为天下苍生谋太平的情怀。
前者只能算政客,后者是政治家。在三国历史中,董卓、袁术之流是政客,曹操、刘备之类是政治家。
一、曹操为什么成了白脸?
古语说“成王败寇”,照此标准曹操咋说也该是正面形象。但历史的真实却是:比他成就/能力稍次的刘备受到推崇,他却受到抹黑。千百年来在当时最“流行”的媒体——评书、小说、戏曲中被定格为白脸奸臣。
那是因为他作为权臣篡了权——把公司董事长/老板给“凉办”了。
公然造反、明枪明火的篡权,比方刘邦、李世民、朱元璋之类,最后坐了龙庭。这似乎可以接受。
但作为CEO或其它类似,悄悄的积聚实力/股份,最后反手干掉老板。这就为所有老板不乐意至愤恨了。
曹操就是被这样给抹黑的。
二、曹操是个“灵魂有趣的人”
今人根据考古复原的曹操头像,原来是个干吧老头——几乎颠覆了我们在经典的《三国演义》连环画/电视连续剧中霸气曹操的形象。
长得丑他自己也心头有数:据说有回接见匈奴使者,他觉得自己形象丑陋,不足以威压/震慑这位大使,于是令手下有名的帅哥崔季珪假扮自己。他呢,则拿一把刀站在旁边假扮侍卫。
接见完毕他又让使团里的卧底去问使者“(你觉得)魏王怎么样?”那个使者是个明白人,眼光很毒:“魏王气质高雅、非比寻常。但是——坐榻旁边那个拿刀的,他才是英雄!”
曹操晓得后赶紧派人去把使者追杀了。
这个童心恶作剧的结尾有点残忍,有点儿让人不可思议。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是个杰出的老大了,但他也不装逼/不装高大上。征服张绣后,有天酒后他私下问随从“这城头有莫得妓女?”,侄儿曹安民就告知有个美女——是张绣婶子。他就派人弄来赴巫山云雨了。不过这一炮打的代价惨重:张绣再反,他也痛失心腹猛将典韦、儿子和那个拍色屁的侄子曹安民。
他是个不错的诗人。《步出夏门行 · 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把大海日月、雄心壮志交融体现的淋漓尽致。英雄气慨,顿浮眼前。
长得拙,但内涵深啊。
三、曹操是天生的政治家
缺少权谋/权变,是不能做政治家的。因为对手可能个个都是纵横捭阖/心狠手辣的高手。没有十分的机变 + 果断/狠辣,就只有做了别人案板上的菜。比方献帝,比方曹爽。
曹操大概从小就有这种基因。这家伙出身官二代,打小不读书不看报,就喜欢三个一群五个一浪的四处游玩。他叔父很看不惯,就一再向他爹告状。估计曹操因此没少挨他爹打骂。于是小眼一转想出个法子。
有天在外遇到叔父,他突然倒地。叔父惊问,他痛苦的说是“中风了”。叔父其实是爱他的,于是赶紧去告诉哥哥。等把他叫过去问时,他竟脸不红睛不眨的说“没有啊——我好好的一直!是叔叔一贯不喜欢我、所以才在你面前编些事说!”
从此他爹再不听弟弟的告状了。
这件事看出他的权变/果断/狠辣了吧?
这是个复杂五彩的人。杀人无算却也有慈悲,比方遗嘱不让妻妾仆妇们陪葬,枭雄越权却也守礼自己不称帝……虽然狠但那是政治家的共性,虽然“奸”但但不阴(险),很霸气。对比和他途径仿佛的司马懿,他就刚劲阳光多了——后者总是让人倒嘘寒气、喜欢不起来。
他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雄浑霸气,英雄本色愤薄而出!
他统一北方,率先给老百姓带来比较安定的生活。其他政治措施,这里就不赘述、留待以后演义。
所以说,曹操才是三国中的大英雄、大政治家——杰出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