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厉害的政治家是谁(明朝中后期哪个政治家最强)

政治家不等同于政客,政客就是那些专门从事政治投机、玩弄政治权术以谋取私利的人。所以政客不是什么光彩的词,而政治家则截然不同,拥有深厚的执政经验、高超的执政手段,主要目的是为了给国家和人民谋求福祉的人才能称之为政治家。

三百年明朝有哪些政治家?

先列出以下几点入围评选第一政治家的条件和要求:

  1. 皇帝不参与此次评选(否则朱元璋同志绝对能称得上是第一政治家)
  2. 为官生涯至少担任过内阁首辅
  3. 拥有深厚的执政经验和高超的政治手段

明朝(不包括南明),共276年国祚,共有十六位帝王(英宗复辟,两度为帝)。在这276年里,共有66人担任过内阁首辅一职

  • 永乐朝:解缙、胡广、杨荣、杨士奇
  • 正统朝:杨溥、曹鼐
  • 景泰朝:陈循
  • 天顺朝:高榖、徐有贞、许彬、李贤
  • 成华朝:陈文、彭时、商恪、万安、刘吉
  • 弘治朝:徐溥、刘健
  • 正德朝:李东阳、杨廷和、梁储
  • 嘉靖朝:蒋勉、毛纪、费宏、杨一清、张璁(后改名张孚敬)、翟銮、李时、夏言、顾鼎臣、严嵩、徐阶
  • 隆庆朝:李春芳、高拱
  • 万历朝:张居正、张四维、申时行、王家屏、赵志皋、王锡爵、沈一贯、朱赓、李廷机、叶向高、方从哲
  • 泰昌朝:刘一燝
  • 天启朝:韩爌、朱国祯、顾秉谦、黄立极、施凤来
  • 崇祯朝:前后有十九任共十五人担任过内阁首辅,均无所作为,所以不参评

自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这一机构,解缙成为首位任职内阁首辅的大臣,上述官员中有些曾多次担任首辅一职,也有担任过两朝首辅之人,所以不重复体现。其中知名的有:

解缙:解缙最大的功绩应该就是负责《永乐大典》的总编撰了,其人号称明代三大才子之一,为政期间无过但也没有什么大功,但其人好政治投机,最后因国本之争而死于政治斗争之中。算不上政治家

杨士奇、杨荣、杨溥(三杨):这三位同于一殿称臣、辅佐了四代帝王(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号称明代史上最强的“三杨内阁”,为政期间,国家风调雨顺、百姓生活安康。三位可谓是古代贤臣之表率

徐有贞:没有首辅之能,善于政治投机,夺门之变的主谋,于夺门之变后升任内阁首辅,正如前面所说,没有首辅之能,也是祸害于谦致死的主要人物。无能投机之徒,称不上政治家

李贤:天顺朝(正统复辟后的年号)内阁首辅,明史称李贤为三杨之后的又一贤臣,政治斗争经验丰富,击败徐有贞等人得以为于谦报仇雪恨。

李东阳:正德年间的内阁首辅,时有宦官刘瑾惑乱朝纲,在刘健与谢迁两人愤而辞官的情况下,李东阳隐忍在朝,独自对抗刘瑾,及时拨乱反正;其人能力极强、执政经验丰富、善于政治斗争,且素有贤名,也是明代唯一谥号“文正”之大臣。

杨廷和:历任正德、嘉靖两朝首辅,号称明朝最强首辅,执政经验丰富、执政手段同样高超,于大礼仪之争中对政治斗争感到厌倦后辞官回乡。

张璁:嘉靖朝首辅,因大礼仪之争而起,执政经验丰富,政治斗争经验同样丰富,在任期间勇于改革,嘉靖朝难得的贤相。

夏言:嘉靖朝首辅,为人清廉、选贤任能,且嫉恶如仇,不过不擅长政治斗争,败给严嵩而死。

徐阶:嘉靖、隆庆两朝首辅,计败严嵩父子而成为内阁首辅,从其主政方针:“以威福还主上 以政务还诸司 以用舍刑赏还诸公论”来看,为嘉靖与群臣之间的矛盾起到了缓解作用,执政经验丰富,是明朝不多的良相之一。

严嵩:嘉靖朝首辅,取得嘉靖信任后与其子严世蕃惑乱朝纲、贪腐受贿,被称为明代第一奸臣。

高拱:隆庆朝内阁首辅,在任期间主导了隆庆改革,是一个执政经验丰富的忠直之臣。

张居正:万历朝内阁首辅,主导了万历改革,完美的运用了考成法与一条鞭法,是历史上最成功的改革家之一,有效延长了明朝的国祚。

申时行:万历朝内阁首辅,虽无所作为,但正是其执政经验丰富才特意无所作为,此时的大明未走出张居正的风波,申时行最大的功绩就是将大明从这场风波中拉了出来,稳定了大明的正常运行。

  • 其中,解缙虽有才,但好投机,不算政客但也谈不上是政治家;徐有贞就是彻彻底底的投机无能之徒,于国无功、贪小利而忘大义,政客无疑;严嵩就是十足的政客了,为官目的只为敛财弄权。
  • 三杨颇有贤明,辅国有功,不过三杨算不得政治家,应是古代贤臣之典范;申时行在任期间无大功也无过错,平平淡淡无甚作为,算不得政治家。

因此,明朝能称得上是政治家的只有:“张璁、杨廷和、李贤、李东阳、夏言、徐阶、高拱与张居正八人。

这八人中,李东阳、杨廷和、徐阶可归第一类;张璁、高拱、张居正可归为第二类;夏言、李贤又可归为第三类

第一类大臣是守成之余而寻求发展的贤良之臣,均有深厚的执政经验和长期斗争磨练出来的政治手段,如李东阳与杨廷两人和刘瑾的长期斗争;徐阶和严嵩的长期斗争。在奸臣势大的情况下,三人长期蛰伏,均能在合适的时机一击将奸臣击溃,体现了高超的政治手段;而三人辅国期间,上承天子、下达六部,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透露出三人深厚的执政经验。

第二类大臣均是锐意改革的大臣,且兼具深厚的执政经验和高超的政治手段,可能张璁在执政经验和政治手段上比后两人要差一些,高拱主导了隆庆改革,而张居正主导了万历改革。

第三类大臣可称为贤臣,夏言敢于直言、李贤巧于谏言,不过以大政治家的标准来看,比之前两类中人又差了一些。

因此,在这三类共八位首辅中,堪称政治家的就是第二类:“张璁、高拱与张居正”三人。而张璁虽也改革,但成效却比不过高拱与张居正二人。因此,第一政治家只在高拱与张居正之间。

明代第一政治家

高拱,河南新郑人,隆庆朝内阁首辅。

高拱以后帝师之身份而入主内阁,其本人也深得隆庆帝之信任,任职首辅期间进行了改革,史称“隆庆改革。”

高拱的政绩就是通过改革,使国家富裕、兵马强盛,并与张居正等人促成了隆庆合议,使北方五十年不遭侵袭。

张居正,湖广江陵人,万历朝内阁首辅。

张居正在万历元年用计赶走高拱后成为了新的内阁首辅,此时万历年纪尚幼,于是大权全部落到张居正手里,张居正改革(万历改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的,在没有任何外力因素干扰下的张居正改革,从政治、经济两大方面改变了明朝,国库充裕、太仓丰禀,考成法使行政运转速度快以前数倍;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守北方,使大明无边境之忧,张居正的这十年改革扭转了大明的颓势,有效的是延续的大明之国祚。

高拱比之张居正如何?

从执政经验来看:两人均有深厚的执政经验。

从政治斗争来看:高拱不如张居正,因为一句话“十岁太子 如何治天下”就让张居正得到机会,让高拱彻底下台。

从改革成效来看:这一点高拱是不如张居正的,或许是高拱改革未能继续下去的原因。

从政治手段来看:高拱因得隆庆皇帝信任而施政,隆庆死后不久高拱也随之下台。而张居正深得信任,独揽万历之皇权、李太后之教子权、冯保之司礼监权,又用考成法控制百官,使政令畅通无阻,在一切都掌握在张居正手中后,改革之业自然水到渠成。

结语

观明朝历代首辅,有忠义贤臣、有宵小奸臣、也有权臣。奸臣则实为政客,为自身之利益欺君罔上、祸国殃民,无所而不为;贤臣与权臣虽也有私利,不过不会弃国家利益于不顾。

高拱虽有才能,不过他为人专横,是一个独裁者;

张居正与高拱是一样的人,但张居正懂得团结周围力量(司礼监冯保),而高拱不屑于做这个,所以高拱赢不了张居正。

明朝第一政治家,舍张居正其谁。

明朝最好的皇帝是朱佑樘,为什么这么说,首先从他非常坎坷不幸的童年说起,他的父亲是明宪宗朱见深,他的母亲是广西纪姓土司的女儿,是成化初年的大藤峡之战,明军俘获瑶族的子女,因机缘巧合被宪宗临幸过一次,但是宪宗宠幸比他大十七岁的万贵妃,对她言听计从,而万贵妃因不能生育,在后宫谁怀孕都会下毒手使其流产,但是纪氏在后宫人缘好,多次逃离魔爪,纪氏就是在万贵妃的阴影下,于冷宫中偷偷生下的皇子朱佑樘。

万贵妃得知纪氏生子后,又派门监张敏去溺死新皇子。但张敏却冒着性命危险,帮助纪氏将婴儿秘密藏起来,每日用米粉哺养。被万贵妃排挤废掉的吴皇后也帮助哺养婴儿。万贵妃曾数次搜查,都未找到。朱佑樘东躲西藏,一直吃百家饭长到六岁。宪宗的母亲周太后也担心万贵妃会对太子下毒手,就亲自将孙子抱养在自己的仁寿宫内,才使太子有了安全生活环境。

朱佑樘悲惨的童年深知后宫的明争暗斗,所以一辈子只有一个皇后,他了解民间疾苦,所以废除苛法,轻摇赋税,兴修水利,力求节俭,他铲除奸佞,重用贤良,待臣宽厚,他维护统一,爱护武将,主张和平,是一个有为的好皇帝。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75255.html

(0)
上一篇 2023-07-16 下午1:43
下一篇 2023-07-16 下午1:5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