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 荡起小船儿暖风轻轻吹, 花儿香,鸟儿鸣,春光惹人醉, 欢歌笑语绕着彩云飞。 啊,亲爱的朋友们, 美妙的春光属于谁? 属于我,属于你, 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 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 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 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 啊,亲爱的朋友们, 创造这奇迹要靠谁? 要靠我,要靠你, 要靠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但愿到那时我们再相会, 举杯赞英雄,光荣属于谁, 为祖国,为“四化”,流过多少汗? 回首往事心中可有愧? 啊,亲爱的朋友们, 愿我们自豪地举起杯, 挺胸膛,笑扬眉, 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我们是唱着这首歌从八十年代走过来的,真怀念八十年代,八十年代的农村,农民的生活还是贫穷落后的。但是因为家家户户分到了责任田,人们干劲十足,把满腔的热情和智慧投入到火热的劳动中。日子慢慢好起来,精打细算的还侥幸存点余粮。
盖房子
记得我们村有一对年轻的夫妻。人送外号“熬干坡”。意思是,基本上整个庄稼地里别人都回家吃饭了,还剩他们两口子在地里不停歇的干着。为的是早一日天天吃上白面馍。 还有一家。天昏昏的,就起床了。做好饭以后,嫌太热,就盛入瓦罐,拎到地里。干一阵活,饭冷凉了,才坐下来吃。吃完接着干。为的是早一日住上砖瓦房。 想想那时候的农民真的太伟大了。那么困难,硬是凭着双手,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不停的干呀干呀。终于熬过来了。
交公粮。
每家的粮食打下来,晒干扬净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拉到粮管所里交公粮。人口多的要交好几大车。在镇上排队几天交不上是常事。我记得最清晰的是有一年人们因为交公粮之前下大雨,好些人家的粮食都被雨淋了。结果,麦粒有萌动现象。因为达不到标准,粮管所拒收。干部又催得急。好些农民,只得重新晾晒。一簸箕一簸箕的捡出来好的麦子,交给国家。剩下的才留下来。有的狠狠心把历年牙缝里抠出来的好粮食交上去,自己一家人只能吃坏粮食磨的面粉!窖藏红薯。每到秋天的季节,红薯下来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在院子里高岗的地方,挖一个长方体的又深又窄的土坑。堆放红薯。这样可以储存的时间长一些。作为面粉不足时的口粮。或者
搭配着吃。毕竟,那个时候的粮食还不是十分宽裕。 这个劳动量也比较大。每一块红薯都要仔细检查。上面的土也要弄掉。然后才会一个一个的装满篮子里,用绳子拽着往窖里放。一般是大人蹲在红薯窖里,家里的孩子们往竹篮里放新鲜无疤的好红薯,一排一排放满码齐以后,工作就差不多了。天气暖和的时候,要敞口一阶段。免得窖内温度过高,红薯坏掉。只有在冬天来临的时候,才会逐步封窖。要知道,这可是整整一个冬天的杂粮储备,千万不能马虎。
穿的衣服
再说穿的吧。那时候农村人的衣服基本上是手工自己缝的。记得有一年我八九岁的样子吧。我的表姑上北京去探亲,母亲拿出来不知积攒了多长时间的二十块钱,让表姑捎些东西。 表姑回来的时候,给我捎回来一件粉红色的条绒衣服。还是前面后面都能穿的小罩衣。前面两个小口袋,后面一个苹果样式的小兜。衣服胸部绣着鲜艳美丽的小花朵。别提多漂亮了。可以说我长那么大,第一次穿买的衣服。还有一个草绿色的毛线帽子,带两个细长的小带子,也是农村的孩子从来没见过的。好像一直放到过年的时候,才舍得换上。后来,这件
衣服和帽子,我穿小以后,两个妹妹接着穿。因为质量和样式太好了,母亲舍不得丢掉。破烂地方缝一下又送给更困难的二姥姥家。她的几个女儿也是一个接一个的穿了好几年。 住的地方不用说了,土坯房占大多数,上面覆盖着茅草。一到夏天的雨季,人们住到里面都是担惊受怕的。半夜里炸雷响起,都害怕房子会不会塌掉。 虽说生活清苦,对小孩子来说,欢乐的时光也不少。
春天来了的欢乐
春天挎着小篮挖荠菜,夏天小河里捉泥鳅。在秋天的场地里捉迷藏。在冰冻的河面上滑滑车。在一望无际的田野里打闹,在炊烟袅袅的黄昏做着马车回家,在漫长的暑假里窝棚看瓜…… 也许,就是这些点点滴滴的欢乐圈成了一个幸福的项链,从昨天串到今日!不能忘却的岁月啊,在心里翻滚着年华的喜怒哀乐…… 八十年代的农村,也许不是孩子们的天堂,但它一定是一片蕴含着无限深情厚谊的净土!
八十年代,300元钱就是一家一年的生活费,万元户戴大红花上台领奖的时代,没有污染、没有打药的粮食和蔬菜,没有小三,没有赌博,那个时代如果有100万,不知道该有多么幸福!
这种问题十分可笑,凭空何来百万。提这种问题的人估计一辈子沒有能力赚到一百万,所以提些无聊的问题,梦想有朝一日真的天上掉馅饼,砸到一百万,为此,认为生活清苦一些也愿意。现在的社会比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物质生活要丰富太多,但正因为如此也给天下苍生带来无边的压力,似乎无论怎么努力,与周围人对比,物质生活总是无法满足,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工作焦虑症和生活焦虑症反而不断增加,确实有不少人怀念从前与世无争的平谈生活。但其实八十年代农村已经鼓励多种经营发家致富,出现了不少万元户,农村开始有彩色电视机,二层小洋房,富的已经比城里人不知好多少倍。穷的还在住茅草房,还买不起自行车,更别说黑白电视机,那时候一般打工每天只有1.5元钱,泥水木工等也只有2.5元钱。因此那时候农村贫富差距已经十分明显,生活同样有压力。其实八十年代物质生活与现在最大差别就是少了手机和空调,相当于信息相对闭塞、夏天感觉更炎热,但一百万在那个年代真的是人上人了。不过这些想法根本毫无意义,现实生活没有世外桃源,我们都得适应时代发展,今生只有努力才能无悔。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7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