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情况下不能,因为中等口径的火炮无论是威力还是射程都远远不如大口径榴弹炮,单凭数量就想压制大口径榴弹炮,真的是太难了。
我们可以想一下,如果中口径火炮可以压制大口径火炮,那为什么还要生产大口径榴弹炮?难道就不怕后勤部门指着鼻子骂人吗?假如生产一门中等口径的火炮只需要10天,那生产一门大口径榴弹炮就得30天甚至50天啊,大口径榴弹炮需要配置的人数也远超中口径火炮,并且大口径榴弹炮对后勤的要求也更高。就拿炮弹来说,一辆汽车也许可以装100发中口径炮弹,那要装大口径的炮弹也许就只能装50发啊。对中口径火炮来说,如果一辆卡车就可以保证火力补给,那大口径火炮就得两辆汽车啊。整个后勤的压力会非常庞大的,从生产、运输再到维持火炮火力,那后勤的人真的会骂娘。(备注下啊,这里所有举例的数字只是用来表明对于后勤的不利,并不是真实的数字,所以请不要来抬杠)
军队也不傻,为什么要生产大口径榴弹炮?因为这玩意射程远、威力大啊。就二战那种作战环境,中口径火炮刚修好阵地,就得挨大口径榴弹炮的轰炸,等到这些中口径火炮好不容易发现敌方大口径榴弹炮阵地时,得,射程不够,这些中口径火炮得往前移,那就只能边挪边挨人家的炮弹,等到中口径火炮好不容易挪到了射程内,再一看,人家大口径榴弹炮已经撤了,黄花菜已经凉了。
再说了,中口径火炮的射程天生就比大口径榴弹炮近,并且还是近的多,炮弹威力也小的多,人家大口径榴弹炮的炮弹砸下来,那杀伤半径能几百米,一炮就能把防御工事摧毁,而中等口径火炮得瞄着打好几发炮弹,甚至杀伤效果还可能比不上大口径榴弹炮。这种情况下,中口径火炮拿什么与大口径榴弹炮比?拿数量?不好意思,数量如果有用,军队才懒得生产两种不同口径的火炮呢。
哪怕两者射程一样,在都有防御工事的情况下,人家大口径榴弹炮一炮就能摧毁的工事,中等口径能一炮摧毁这工事吗?很明显,不能啊。如果两者对轰,那大口径榴弹炮对着工事就是一炮一个,而中口径火炮连大口径榴弹炮的工事都打不穿,那还怎么打?数量再多也没用啊。这就如同一个穿盔甲的士兵打一个赤手空拳的人,怎么打都赢。
大口径榴弹炮那超远的射程和巨大的威力,是中口径火炮很难用数量压制住的,想靠数量制胜,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这个可能性不大,中等口径火炮的射程不够,大口径火炮可以凭借着射程优势,打击中等口径火炮。
苏军就是在诺门罕战役中就是用自己的大口径榴弹炮射程的优势,充分压制了日军的炮兵,当然苏军的炮火优势还建立在充足的炮弹供应上,苏军调集了大量的汽车不分昼夜的运输各种物资。
日军的火炮和中国相比是性能先进、数量众多,但是和苏军比起来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在苏军和日军的诺门罕战役中,苏军就是凭借着大口径火炮的射程优势,充分的压制了日军的炮火,而日军由于火炮射程不够远,而且交战地域属于草原,地形平坦没有地方隐蔽,在炮战中完全属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志愿军的炮兵在抗美援朝后期的阵地战中,通过机动还有构筑炮兵坑道能够和美军进行大规模炮战,这一点在上甘岭战役中表现的非常明显,但是这是建立在朝鲜地形多山,容易构筑坑道,能够把火炮机动到前沿,并且能够隐蔽起来,而且也没有完全压制美军的炮兵。而且,能够对等还击,这已经是非常大的进步了。
曾经有一句话叫做“如果你的剑不够长,就向前跨一步。”这种情况用在这种地方是特别合适的,中口径火炮的确是可以通过机动,让自己的射程能够够到大口径火炮的阵地,但是这样的做法是需要很多的前提条件,或者说是对方部署大口径火炮阵地是出了错误,或者是阵地防范不严,但是这些情况并不常见,想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侦察等部门的配合,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76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