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请!
第一,古代人义结金兰,相互许愿曰:“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只是对结义的双方的美好祝愿和约束而已,并不是真的就要求一方去世之后,另一方一定也要了结自己才行的。
譬如说《三国演义》原著小说当中,大家耳熟能详的刘(备)关(羽)张(飞)“桃源三结义”,一直都是中国古代结义的典范。而按原著小说的描述,在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擒杀之后,先是张飞因急于为关羽报仇,毒打手下士卒而终被士卒杀害,然后接着刘备又起全国之兵大举伐吴,发动了夷陵之战,结果惨败之后,刘备才病逝在白帝城!很显然,刘关张桃源结义,彼此间也没有做到“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第二,在《天龙八部》原著小说当中,“天龙三兄弟”(乔峰,虚竹和段誉),义结金兰成为生死兄弟,三人相互许愿:“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武林中人,向来信守诺言,但是在萧峰殉难之后,虚竹和段誉二人并没有跟着慷慨赴死,个人分析认为,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一方面是因为段誉和虚竹的身份地位。段誉的身份是大理国的皇帝,堂堂的皇帝,关系到全国千千万万的子民,怎么能够想死就死!而虚竹则既是灵鹫宫的主人,又是西夏国的附马,也不能够轻易就死。另一方面,虚竹和段誉知道,好好地活下去,完成死者未竞的事业(心愿),那才是对死者的更好的交待,才更对得起结义之情!
第三,太史公(司马迁)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代的司马迁早已经对生死大义,作出了很好的诠释了。因此,在乔峰(萧峰)身死后,虚竹和段誉还继续偷生着。
古人在结义时,是常说誓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然而要注意其中的这个用词,是“但求”,而不是“一定”、或者“必须”。
如我们平常做事,也常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然而事实上,绝大多数是不可能真正做到“无过”的,甚至还是罪过很大的。因而,这个“但求”并不是代表“一定”、或者“必须”的意思,而是要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做到最好,尽量的减少过错。所以说,这个“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是代表着不离不弃,尽自己最大的可能相互救助,绝不舍弃对方。
因而,面对少林寺外的一战,当萧峰有着极大的凶险时,无论段誉或者虚竹都是挺身而出,与义兄同当大难,即便与全天下的英雄、高手为敌,也毫不在意。但当在雁门关外,萧峰突然自尽,无论段誉还是虚竹都是无从代替与承担的,所以只要帮助料理后事或者报仇雪恨便是尽到朋友之义了,并不需要相从于地下。
更何况朋友相交,贵在知心,所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要相知、相惜,便是相隔万里也是知己好友,并不是需要整日聚在一起,永不分开才算是兄弟、朋友。所以“相从于地下”是指夫妇而言的,朋友只要尽到自己兄弟之“义”即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7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