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中国是全球最具投资潜力的市场,从政策宏观来看看。
虽然宏观经济我们不能够乐观,但整个资本市场包括各大类的资产配置来讲,不用悲观,为什么,因为我们的经济即便没有疫情,本来已经处于一个经济减速的换挡阶段,今年就有下行压力就是说保六的压力,只不过疫情一个短期冲击之后,可能让压力进一步的加大,但是对于资本市场来讲,不一样,本来中长期来讲中国的资本市场处在一个正在走强了这么一个通道当中,从2月3号开始以来,我们这次疫情有短期的冲击,比如说开盘当天暴跌,但是注意疫情早晚会过去,早晚要回归的中长期的基本逻辑,那么资本市场目前以及未来中长期逻辑是什么?就是还处在一个上升的过程当中,先说一下对于整个宏观经济的判断,为什么说不乐观,大数据来说话啊,我们短期的一个非常严重的冲击,很多机构的也做过一些测算,从最直接的角度来讲,我们的产业,比如说像旅游业电影等等,这些数据大家可以看出业绩腰斩了,但是全年来看五到六的增速还是有希望的,我们可以看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了一个非常清晰的目标,话这么说的,还是要努力实现我们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然后完成十三五规划,2020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说明我们的中央在测算之后,对经济增速的也有一定的底气,所以才提出这样的。继续完成我们的这个小康的目标。
其实很多人感觉中国的经济是不是触底了,因为他们理由很简单,我们已经调整这么多年了?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经济体,像中国这样能够保持这么多年6%以上的高速增长,大部分国家在我们十年前左右的时间已经掉到6%以下。我们从零八年到现在,整个经济减速也在十年的时间,但是我们看过去的美国也好,欧洲也好,所有的经历,他们的减速至少要十到15年时间,还有很多国家是20到30年这么一个时间,我们现在是12年的时间,现在的经济减速还远远没有到达底部,那么这个底部在哪?我们分析三种情况,就是我们维持五这么一个增速,第二个情况就是日本90年代。不是说日本失落的20年吗,再一个最差的情况中等收入陷阱,这可能会导致经济衰退社会混乱。从我们的角度讲,我们陷入第三种情况的可能性比较低,我们和拉美国家的体制很不一样的。我们在前两种情况之间选择,是5%还是陷入失落的十年,就取决于一个因素,我们这几年经济结构调整转型的核心因素,就是看我们在这个阶段是不是能够成功地推动我们经济的改革和技术的转型。我们能够成功的改革转型,就可以象韩国那样能够维持在三到五,这么一个速度去增长,十年甚至更长时间,过去我们是通过依靠资源,依靠人口,现在变成一个依靠技术依靠制度驱动的一个国家和经济体。过去我们靠地产动力,基础建设动力以及外需动力,并且是我们那时没有去推动改革转型,而是选择货币放水式的大水满贯,比如一五一六一七年,具体的话,就是一五年的牛市,其实就是资金牛,资金放水感觉有钱了,其实解决不了经济变革的问题。
看看中央政治会议,他提到了一个点。就是实物服务,对于普通服务像理发,服务完了就终止了,但是实物服务,比如5G终端,一个服务能带动许多条产业链,还提到汽车,有这样的一句话,就是对于限购的地区,希望放开。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贸易市场,但是这两年有所下降,有些地区的限购,北京,上海。政策一出来肯定地方会有所行动。还提到了四个领域。生物制药,医疗器械,5G,工业互联网。摆脱了之前以房产,基建为主的市场。前两者通过这次疫情可以看出它是一个国家的战略储备,体现出包括产能不足医院的不足,当然后期肯定有所改变。在这之前,我们一句话叫做要致富,先修路,5G以后就是我们要修的路。比如现在的一些线上的会议。
所以要投资理财,看中央的政策,跟着政策走不会有错。提示一下,以后的资产打理,应该以中长期为主了。
我们分析一下几个策略。要打理资产,有一个很重要的一个避险类资产,就是我们的保险类的资产,年金保险,这样保险的配置时间长,虽然收益率可能只有4%左右,最重要的是个绝对安全的,在现行法律的这种框架,属于绝对安全,可以实现绝对回报的,所以它可以是我们家庭的一个基石,即能屏蔽风险,而且还具有一些高浓度财富规划的功能,是每个家庭不管普通家庭还是高净值家庭,都应有比例的资产对抗风险的。而对于其他比如基金之类,还是要多学习研究,不能想买啥就买啥,没有认知,或者认知度不足,在这样错综复杂的环境下,要吃亏的!
医疗服务、线上医疗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医疗服务的需求会持续上涨。好医院的病房,更是一床难求,优质的医疗资源在各个国家都是稀缺的。
不过各大互联网医疗相关的公司。比如阿里健康、丁香医生、腾讯健康等等,在疫情期间开通了在线诊疗,缓解了线下的压力。
钟南山院士说峰值会在二月底出现,新冠病毒虽然传染性很强。但致死率较低,尽管还没有疫苗,也没有特效药。可以把它看成是加强版的流感。新加坡的措施是动态防疫,也就是边工作边防护。因为导致的重症比例比较低,甚至可以无症状携带,这种病毒更容易传播,更容易藏匿。所以我们对它的看法要调整了。如果一直没有药物可以攻克,会有更多人把它当流感看待。像口罩、酒精、体温计,会从短期需求变成中长期需求。未来也会衍生出对应的保健服务、心理咨询、医药电商等需求。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78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