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熟悉明史,这五个人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都是著名的抗清英雄,而且能力都相当强悍,当然了,李成梁先生不算抗清英雄。
首先我们来说说第一个。
袁崇焕,此人战术方面毋庸置疑,很牛逼,用大炮轰死努尔哈赤。但是战略方面就稍显不足啦,具体事件就是斩杀毛文龙,让清军后方无人牵制,以至于后来清军直逼京师,没有大局观,并且此人性格方面有太大缺陷,不利于作战,后来被崇祯活剐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性格,至于汉奸之说,姑且不论,个人认为是谬论。故此人排名第五。
李定国,他是南明政权的骨干力量,中流砥柱,张献忠的养子,在南明永历六年的时候,大败清军,逼得汉奸孔有德自杀,为反清复明打开了新局面。因为吴三桂杀了永历帝而悲愤成疾,后来病逝于云南,估计云南人对这位仁兄很熟悉。因为作战勇猛且战术牛逼,杀得号称亚洲第一的清军骑兵人仰马翻,一度让清廷有意和南明政权暂时讲和的人物,故此人排名第四。
李成梁,这位仁兄在历史上褒贬不一,可以说是功在当世,罪在千秋,辽东二百年间第一猛人,至于为何有这个评价我们暂且不论,我们说一说他的作战水平,“战有堵截,有捣巢。虏人犯,或大举,或零窃。而与战者,名日堵截。虏不人犯而我出剿者,名日捣巢。”这是李成梁的作战思想,在战场是根据情况不同采取不同的战术。因为李成梁的守辽策略是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军士们就像是给自己占领土地一样,大家打仗的时候都跟打了鸡血一样,打的蒙古女真等部族见了他就发怵。此人与戚继光齐名,在当时却还要比戚继光的名声还大,原因就是不仅能打,而且后台极硬,但是在历史上的名声他却比戚继光差的远,究其原因就是刚开始说的功在当世,罪在千秋,祸乱之源。抛开历史成见,此人排名第三。
卢象升,一个书生,却在战场上能来去自如的一个人物,一个让高迎翔李自成张献忠从骨子里害怕的狠角色,他是在己巳之变的时候出道的,如果说民军是一堆砖块石头,那卢象升就是一个压路机,可以把民军按在地上摩擦。此人从小熟读兵书,以治军练兵闻名于明末时期,明史载:“军中曾经三天断粮,卢象升也是不吃不喝,因此深得将士之心,作战都有功劳。”故将士们都愿誓死追随于他,手下军队号称天雄军,是明末可以排的上号的军队,战术方面善出奇兵,以少胜多,并且书法方面也有造诣,可以说是明末少有的文武双全的厉害人物。后来因太监高起潜握兵不援,援绝战死,死状惨烈。排名第二应该不为过。
孙承宗,帝师,东林党人,袁崇焕赵率教等人的老师,战略眼光大局观贼牛逼,构建的关宁锦防线熬死了努尔哈赤,皇太极,清军对其极其崇拜,后因魏忠贤专权的原因辞官回乡,崇祯十一年,清军进攻高阳,孙承宗率全家老幼守城,城破后清军给了这位困扰他们几十年之久的老者了自杀的权利,孙承宗自缢而亡。此人作战风格为稳扎稳打,战术方面稍逊战略方面。但这并不能影响他排名第一,没有他构建的关宁锦防线,也不会有后来的袁崇焕,卢象升,曹文诏等人的战绩。
所以不才认为排名应该是:孙承宗,卢象升,李成梁,李定国,袁崇焕。
要检验一个将领的水平,第一当然要看战绩,秦将白起南挫强楚,北伐劲赵,攻下城池七十余座,歼敌百万,为秦立下不朽战功,当然要算一代名将,决不是平庸之辈;第二,我认为更重要的是看他的对手是什么人,这一点是试金石!单凭战绩,诸葛亮是不及司马懿的:司马懿迅速生擒孟达,收复上庸诸郡:又率师远征辽东,以少胜多,荡平公孙渊割据势力,为魏国开拓几千里疆土,这个战绩,诸葛亮怎比得了?但二人一交手,高下立判:司马懿龟缩在城垒中,不敢出战,被人讥笑”畏蜀如虎”,因此,孔明胜仲达多矣!
因此,以这个标准来衡量,袁崇焕排名第一,因为他打败了沙场老将努尔哈赤、皇太极;李定国大破清兵数十万,杀定南王孔有德、谨亲王尼堪,战绩超过袁崇焕,但对手不如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只能屈居第二;李成梁坐镇辽东数十年,控制滿蒙诸部落,好比一个三十岁的壮汉管控一批幼儿园的小朋友,此时的努尔哈赤也仅仅是一只爪牙未利的幼虎,没什么希奇的,所以他只能排第三;卢象升的对手农民军,是一批乌合之众,虽屡胜也不足为奇,排第四;孙承宗谋划帷幄还行,临阵指挥就不行了:小小的大凌河之战就一败塗地,所以他垫底!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78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