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古玩圈被一则“潘家园搬迁引发罢市”的消息刷爆了。
突然有种兔死狐悲的感觉,因为就在一年多前,北京的另外一个古玩市场“报国寺”也被责令整改,摊位全部取消。很多靠摆地摊生活的商贩,要么转移阵地,要么离开北京。而这次要搬迁的潘家园,则是很多古玩人的精神地标,它的衰落,它的消亡,是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还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我恰巧也在北京生活了三年,因为喜欢收藏,便住在报国寺的附近,多多少少也见证了古玩市场的兴与衰。
古玩市场最鼎盛的时候应该是在90年代和2000年初期,那个时候网络不发达,而人民经过改革开放,填饱了肚子,开始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同样潘家园旧货市场也形成于这个时期。那个时候的潘家园有很多故事,最出名的莫过于故宫专家走眼的事情了。
95、96年时候,俩故宫专家出门闲逛,到了潘家园,看到有北魏陶俑,无论工艺材质风化效果等等,俨然是真家伙,于是跑回故宫,特批国家专项资金50w,拉走了两卡车。半个月后再去逛,发现满地都是北魏陶俑,于是心下大惊,上报文物局,继而报警,这是尼玛是有北魏大墓被盗了吧!上级部门很是重视,火速安排专案组全国彻查,结果在河南某地发现情况,专家们一窝蜂赶到。“盗墓贼”就藏院子里,武警持枪围起来,哪个江洋大盗如此数典忘祖丧尽天良,打丫的!开门冲进去,发现人家正在院子里晒太阳呢,一问,说了,老子没盗墓,这都是我做的,这叫现代工艺品,你认识吗?专家火冒三丈,胡扯,明明是老物件,掌嘴!结果对方大笑,你去后院看看,全TM是。后院一看,果然,成品半成品,百十来个,还有车床、锉刀、风机等等。
据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吕济民老人回忆,(北魏陶俑)中国历史博物馆买了三次,花了80万元;故宫博物院买了两次,花了10万元。
这次事情,不仅让专家丢了丑,也让潘家园名声大噪!而潘家园最出名的,莫过于地摊文化,在这里,你可以用不高的价格淘到满意的古玩,可以 和摊主砍价,砍到刀刀见血。
可是这样的事情,也仅存在于十年前。近些年,各种珠串,饰品,工艺品开始流行,潘家园也开始变了味,老货渐渐难以寻觅。每逢周末,潘家园那个人山人海,人头攒动,可是仔细一看,这哪里还是古玩市场,俨然变成文玩市场或者工艺品市场。
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1. 市场上老货的枯竭,这是收藏市场上面临最大的问题。老货的枯竭是因为经过了一轮又一轮的换手,从农村流向了城市,从城市流向了藏家,又从藏家流向了拍卖行。老精稀的品种沉淀在了高端人群内部,根本无法再进入低档的古玩市场,精品总是单向流动,所以金字塔下方的老货会越来越少。但做生意 摊主总不能无货可卖吧,于是开始寻找市场上的热门品种。
2. 租金摊位费昂贵。依稀记得潘家园周末的摊位费是700一天,而同期报国寺只有一两百,巨大的费用差别使得卖真货卖老货的人很难赚钱,所以这些人也开始转移 阵地,要么去摊位更便宜的地方,要么转型成网络古玩商。而留下的这批人,只能向利润空间大的品种去靠,逐渐走向了高仿,翡翠玉石,现代珠子这些品种。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第三条中心城调整优化的规定,“与现代国际城市形象不相符合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应加快整治和搬迁。” 这是一个很早就有的规划,于是临近规划的截止日期,政府的动作开始越来越快。
2014年,北京政府明确了其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于是,一些非首都功能的产业开始搬离。什么是非首都功能?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区域性批发市场、部分教育医疗。
于是
物园批发市场开始搬迁
大红门,天意批发市场开始搬迁
部分大学开始转移
报国寺开始不准摆摊
直到今天,潘家园,这个文化地标,也开始搬迁了。
北京的目标是要向外转移 200万人口,这200万人口对北京来说,应该是贡献最小的这部分。所以,像这种地摊文化首当其冲,被政府间接取缔。
古玩收藏这个行业,会慢慢地走入精英阶层,而处在金字塔最底层的商贩,因为没眼力,没渠道,被市场淘汰几乎是一个必然的事情。这件事,就像十几年前国企下岗那样稀松平常。
互联网时代已经到了,靠着信息不对称赚钱的机会越来越少。这个时代已经不需要投机倒把的贩子,而是需要一些悟性和眼力极高的匠人。
潮水退了,不管来临是朝阳还是风暴,不管涅磐还是死亡,时代的车轮还会一往无前,只有改变才是永远不变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79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