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后行与知行合一矛盾吗

好问题!“三思而后行”与“知行合一”之间并不矛盾,但也有区别,前者的“知”与“行”是分开的,三思而后“知”,“知”后而方“行”,后者的“知”与“行”是不分的,“知”的当下即是“行”,“行”的当下亦是“知”,从长远的角度讲,后者要优于前者,下面简单的试着分析一下。

“知行”分开的严重后果

从逻辑的角度讲,将“知”与“行”分开更合理些,因为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先搞清楚该怎么做,这样具体去做的时候,才会胸有成竹,有的放矢。但这只是它积极的一面,它也有消极的一面,而且影响还会很严重。

最明显的,就是易于给我们造成一个错觉,让我们觉得“知”和“行”是两个领域,无论我们内心怎么盘算,只要我们不实际去做,就不会有任何的后果,这种认知是很危险的,因为一旦这个错觉形成以后,就会引生一系列的麻烦。

首先它会弱化我们的自律能力,使我们的内心失去自我监管,我们会想当然的认为,反正只是心里想一下,即使再离谱,也不会受到任何人的谴责,更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这样一来,各种污浊的念头就会象开了闸的洪水一样,一发而不可收。

其次,这种认知会造成我们内心意愿与外在言行的两极分化,这不但会让别人觉得我们很虚伪,也会让自己活得很累,因为大家每天都在演戏,需要去说很多违心的话,做很多违心的事,因为我们虽然认定了可以在心里对任何一个人做任何事,但现实中却是不可以的,所以就只能违心的去表演了。

这样一来,内外的矛盾就会不断加剧,一旦突破了心理承受能力,精神上难免就会出问题,近些年来,精神疾病一直呈现上升趋势的现状,也从侧面印证了这种认知的普遍性,以及它所造成的后果的严重性。比如说抑郁症、狂躁症,还有精神分裂症等,因为患上这些疾病不堪重负,甚至是轻视生命的也不在少数,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的。

“知行合一”的社会价值

“知行合一”就不一样了,王阳明先生说过:“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依这个观念来行事,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前面的问题出现。

这个观念的优势在于,我们从主观认知上人为设定的“知”与“行”之间的壁垒被打破了,为了认知的需要,我们不得不把一些概念分开来理解,这就象是物理学家一样,他们为了方便研究物体的比重,就在水中想象出来一个长宽高皆为一米的立方体。

其实这个立方体并不存在,但为了方便研究,物理学家进行了抽象的设定。“知”和“行”的道理也一样,本来是不能分的,但为了方便教化,权且做了抽象的划分,我们在继承文化的时候,这些细节是尤其需要留心的。

要清醒的认识到,“知”和“行”仅仅是概念上的抽象划分,实质上它们是一体的,“知”是什么?其实就是还没有说出来,做出来,还没有让别人听到或看到的“行”,而“行”呢?只不过是通过语言或行为表达出来的“知”罢了。只不过站在认知的角度,一个让别人感受到了,另一个还没被别人感受到,如此而已。但对自己而言,都算是已经做过了,这就是“知行合一”最关键,也是最具价值的地方。

只有把这个道理悟透,我们才能理解古圣先贤一再对“慎独”做出强调的良苦用心,也只有把这个悟透,我们才真正愿意在“慎独”上下功夫,因为一个没有“慎独”功夫的人,内心必然缺乏自制力,各种污浊的念头就无法得到净化,一件事情心里想多了,说出来做出来,是迟早的事。

总结

总之,“知行合一”最重要的价值,就在于它非常明确,也非常直接的告诉了我们,“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也就是说,当我们去“知”一件事的同时,就已经开始在心里去“行”它了,而当我们通过外在的言行去“行”一件事的同时,也已经在内心开启了对它更进一步的认“知”,这才是“知”和“行”之间的真相。

明白了这些,我们就知道,“三思而后行”,这是针对具体的效果而言的,为了保证某个具体的效果,我们不得不侧重于“行”,所以要经过再三的思考,然后再去做,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最终的效果。

而“知行合一”则是针对整体的可持续性而言的,为了达到长治久安的效果,我们必须把“知”和“行”之间人为设定的壁垒打破,这样才能恢复它的本来面目,以良知引导善行,以善行熏陶良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消除内外的矛盾,始终保持内心与外行的和谐与统一。

这两个古人的观点并不矛盾。

“三思而后行”是讲做事要秉持严谨的作风,避免造成遗憾。

此语出自《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凡事都要再三思考而后行。

“知行合一”是讲理论(知)和实践(行)要合而为一,不可过分偏重一边。

“知行合一”的知行观点由王守仁最早提出。语载王阳明《传习录》:“知之真切笃实处。既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只为后世学者分作两截用功,先却知、行本体,故有合一并进之说,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核心上讲,“三思而后行”强调一种严谨的态度,或可理解为行为准则,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来实现;“知行合一”则是一种境界,是个人心性修为的高度,这个多半是不可由主观左右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79572.html

(0)
上一篇 2023-08-18 上午11:33
下一篇 2023-08-18 上午11:43

相关推荐

  • 有人说EDG如果第二名出线,淘汰赛必然对阵一支中国队伍,你怎么看

    在EDG第二轮以0:1的战绩输给TL战队后,就不存在如果EDG以小组第二出线了,而是必然会以小组第二的资格出线。EDG在四强赛大概率要与LPL战队交手了,网友期望的EDG大战RNG…

    爱问 2022-11-23
  • 王者荣耀新赛季玄策调整

    程咬金 程咬金已不温不火挺久,如今他终于被游戏策划想起来了。这次程咬金的技能消耗血量从8%变成了10%,但是技能释放之后,每秒会获得8%的已损血量恢复(持续3秒)。这一改动对于程咬…

    爱问 2023-05-25
  • 父母重男轻女会对女孩造成什么伤害

    我爸我妈我感觉多多少少都有点重男轻女,但是他们吧又不会坑女儿,比如说,女儿没嫁人时上班工资不用上交,女儿嫁人了不会要女儿的彩礼钱,会让女儿自己带走,女儿婚后不要孝敬钱,也不会去女儿…

    爱问 2023-03-22
  • 前有为跳舞栓孩子,后有打麻将丢孩子,老人带孩子真的安全吗

    问楼主年轻人带孩子就安全了吗? 每个情况都是个例,你看现在外面带孩子的年轻人多少是一边带孩子一边玩手机的我相信现在所有年轻人都是手机不离手,老人带孩子都是全心的照顾,每个人都有自己…

    爱问 2022-10-29
  • 西安独有的文化特色

    吃粗茶淡饭,过简单人生,看人潮人海,走春夏秋冬~ 谢谢蓝色雨雪天空的邀请。西安的文化特色,涵盖了科教文卫等多个方面,上下五千年文明,十三朝古都,可圈可点的很多,也可大可小。除了人文…

    爱问 2022-12-07
  • 疫情后促进消费,对经济、就业能起到积极作用,呢

    受疫情影响,短期消费下滑,但没有改变其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地位。疫情后促进消费,对经济、就业必然起到积极作用;当然,促进消费根本在于提高居民收入。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还在加快…

    爱问 2022-04-27
  • 炒股一个月赔了一年的工资,怎么办

    炒股一个月赔了一年工资,别着急,慢慢的还会赔两年,三年,五年,十年工资的。 听到行情好,听人一说挣钱了就往里面冲,你不赔钱谁赔钱呢。 投资实体还得市场调研,找个位置好的地方价格合适…

    爱问 2022-04-27
  • 首钢险胜广厦结束4连败

    广厦连胜中,球队状态远强于首钢,即便王骁辉火线归来,广厦有主场之利,首钢5连败有六成可能 北京队和广厦打法极其相似,都是华而不实,貌似运转高大上,实际球队打法太软弱,只是北京队的顽…

    爱问 2022-07-21
  • 疫情反弹你该怎么办

    我们普通人无法在医院等地方帮忙,那么在家就是对疫情最大的贡献;既保护了自己,同时也保护了他人。在家的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身体。疫情固然可怕,但是有很多医护工作者在做我们坚强…

    爱问 2022-04-22
  • 莱万力压梅西c罗获得世界最佳,莱万梅西c罗的时代要落幕了吗

    金球奖,是为了奖励过去一年来表现最好的球员,获得金球奖的最重要的指标就是这位球员要有相当耀眼的数据,根据过往的经验,在没有欧洲杯世界杯这样大赛加成的情况下,球员的个人表现和球队在欧…

    爱问 2023-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