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的短命,是咎由自取,也是汉人历史中一段惨烈悲剧的开始!但警示作用应该引起深思!今天小编不说历史书面记载的原因,只说一点:社会风气坏到空前绝后的水平!
风气之坏,后人难以想象!
一、西晋后半阶段,从宫廷到贵族到富裕平民。奢靡攀比之风就像毒瘤,快速摧毁健康的肢体;
二、全民拜金主义盛行,金钱至上的信仰几乎是全民信仰;
四、文化一枝独秀,空前繁荣,也带来空谈之风深入平民生活;
五、法制宽松,甚至国家法律明码标价可以花钱赎罪;
六、娘炮盛行,全国上下,包括民间都以:玉人作为男子美的标准,而不是正常的阳刚。
在这种风气之下,西晋统治阶层也是昏招迭出,祸害天下!
一、领土扩大反而减兵:害怕军人造反,大肆消减军队规模和降低军队等级;
二、增加人口五胡内迁:只图享受,不去设法感化,反而歧视压榨,积累矛盾;
三、漠视百姓强化特权:贵族阶层特权众多,就算是汉人平民也经常被特权阶层夺取土地农田,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剧
民乱起,五胡乱华大行天下!
当彪悍的胡人开始反抗时,就算西晋王室民意坚挺,但依靠那些柔弱的男之玉人组建军队,依靠一心为己的门阀贵族同心同力,这个几乎就是幻想!没有体力的百姓,只有大举南下桃之夭夭。好在江水凶猛,挡住了胡人的铁蹄,万幸!没有跑成的汉人妇女,有些成了敌人的军中口粮(两脚羊·女人是两脚的羊肉,被胡人作为军粮)
西晋51年速亡(如果从灭掉东吴算起只有30几年寿命),是前车之鉴,风气不是一日形成,但坏风气往往可以快速成势,飞速蔓延!西晋的短命,就是这样造成的。愿历史真正成为明镜、给我们警示!谢谢阅读,下回见!(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或署名)
《三国演义》的开篇写得很清楚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当天下的大势处于统一时,一个平庸的人也能统一天下,
当天下大势处于分裂时,在强势的帝王业无法统一。
秦始皇结束分裂,统一天下后,一个不小心,天下大乱了,又处于分裂,刘邦只用了几年就统一了,然后一统400年,
隋朝结束近400年的分裂,统一天下了,一不小心天下大乱了,李渊又用了几年就又统一了,然后一统300年。
宋朝之后,天下再也没有出现数百年的纷争了,一个王朝灭亡了,另一个迅速建立起来了,
秦始皇真的比春秋战国400年里所有帝王都厉害?杨坚真的比汉末魏晋南北朝的400年里的帝王都厉害?不见得吧?
杨坚,只不过是大将军杨忠的儿子,同时也是个外戚,他的篡位相对马上打天下容易的多,如果类比,他跟司马炎性质一样的,都是权臣篡位。
晋朝属于汉末魏晋南北朝的分裂期,虽然短暂的统一了,但一个不小心就又分裂了,之后的三百年就再也没有统一了。
这个时期也是牛人辈出的时代,苻坚、桓玄、刘裕、刘义隆、萧道成、萧衍、陈霸先、李雄、刘渊、石勒、拓跋珪、宇文邕、元宏,但是谁也没有统一天下,
很多人喜欢拿分封诸侯王和惠帝司马衷说事,其实这都不算事,分封在司马炎之后的400年里,基本上每个皇帝都是这样做的,即使到了李唐,李世民依旧是分封诸侯王,能说司马炎分封有错?
至于说选司马衷为太子,这更没什么值得非议的,选个傻子跟选个七八岁的孩子,有什么区别?不能坐稳皇位,正常人又如何?苻坚、拓跋珪、刘义隆这样的牛人都能让人杀了,司马衷智商正常有太大用?
很多网友的观点是得国不正,但历史上得国不正的又不止他司马氏一家,其原因归根结底还得是治国无方。
司马家的问题有三:
1. 司马氏四代三世传袭,才移魏鼎,在代代相传中,很多的政治能量都无谓的消耗掉了。司马懿两年而亡,继之以司马师,司马师不久后暴死,继之以司马昭,司马昭晚年才获得了类似于曹操的地位,最后在司马炎的时候功成。每一次权力转移,其实都不是没有风险的,都需要合纵连横和各种妥协,这种妥协积累到司马炎,其实已经积重难返,想搞什么新朝气象也搞不下去了,连续四代的开国元勋们早已经树大根深,难以撼动了。
2. 司马师的暴病导致的帝系的转移。本来长子继承是最稳定的,但是司马师的暴死让帝系转移给了司马昭,那么司马师的儿子的地位就很尴尬了。这也潜在的让朝臣分裂,削弱了晋武帝的权威。宋朝早年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宋太祖传宋太宗没有问题,但是第三代是太宗的弟弟、太祖的儿子还是太宗的儿子呢?幸好宋太宗活的长,通过一些方法解决了,让自己的儿子继位。但是司马昭并没有称帝解决司马攸的问题,从而把留给了司马炎,也让司马炎一度很为难。
3. 司马炎儿子的弱智。如上所述,司马炎登基之后面临的情况并不乐观,但是如果司马衷是一个唐宪宗、唐武宗式的英悟之主,内压群臣,外服强藩,晋朝未必没有救。晋朝的藩王兵权往往来自于其都督的区域,而非其封地,所以假以时日,并非是不能够慢慢削藩,弱枝以强干的。如果能有连续三四代的英主,皇帝的权威形成了制度惯性,再出一个弱智,危害都不至于那么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80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