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在黄土高原的一个小山村,过年习俗虽然土气,但也年味浓浓。
腊月初八的早上,要吃“稀米饭”。家乡的习惯,不叫“腊八粥”,而叫稀米饭。早年没有大米,只有小米,故为小米稀饭。
腊月二十三,焚香磕头,送灶王爷上天。同时,还要大搞卫生,室内的墙壁、屋顶都要扫,除了清洁,还有扫除“秽气”的意思。
腊月三十日,晨曦透过窗户,映入孩子们眼帘的首先是五光十色的窗户纸,它给孩子们带来了新春的欣喜和期望。
上午十时许,家里的男主人带领孩子们,双手捧着“香盘”(放有点燃的线香、祭奠用的白酒、茶水等的长方形木盘),去门外的路口迎接去世的“先人”到家里来,和后代们一起过年。
晚饭先“啃猪骨头”,再吃“长面”(臊子面)。零点之前,到门外烧纸钱、奠茶、奠酒,燃放烟花爆竹,送“先人们”离家。然后就是“坐夜”—— 零点之前不能睡觉。
正月初一、初二、初三,谓之“三节”,是春节最重要的三天。
初一早上,晚辈给长辈磕头拜年;在老人卧室的墙上,贴上“老者安康”四字;在牲口圈贴上“槽头兴旺”四字;在路口的树上,贴上“出门见喜”四字。
同时,要给看家护院的狗——辛苦了一年的“汪星人”扔半个白面馒头和半个黑面馒头。如果狗先吃白面馒头,预示小麦丰收;如果狗先吃黑面馒头,则预示杂粮丰收。
初一晚上,吃扁食(水饺)。乡村过年,没有新鲜蔬菜,包饺子只有大肉萝卜馅了。
从初二开始,拜丈人、亲戚朋友互相拜年。
正月初五,吃“搅团”(一种用莜麦面、豆面制作的面食),叫作“缠五穷”,寓意是结束贫穷。
初七、初八、初九,被称为“人七地八天九”。据说,这三天分别是人日、地日、天日,当天天气是否晴好,能预示当年的运气。比如说,初七早晨天气晴朗,老人们就会说:今年的“月里娃”(婴儿)好着呢!如果傍晚时天气晴朗,人们就说:今年的老人们好着呢!
初十以后,开始耍秧歌(也叫社火)。半天没什么活动,都是在天黑以后闹腾。
正月十五,当地人不叫“元宵节”,就叫“正月十五”。正月十五一过,意味着年过完了。不过,正月十六还有“游百病”习俗,据说到野外转游一下,就可百病不侵。
在孩子们的依依惜别中,在大人们的声声叹息中,普天同庆的春节,就这样结束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80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