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炎因病错失了汉武帝的泰山封禅大典,这对于自周以来就世代为太史令的司马家族是一个巨大的遗憾。司马炎的儿子司马迁受命西征,完成任务后回到洛阳看望病重的父亲。司马炎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于是开始交代自己身后之事,司马迁至死都无法释怀的是自己的历史巨著,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就像《春秋》与《左传》及《周易》一样。
司马炎告诫儿子:人生最大的道德是孝义,孝义最先应从父母双亲开始,然后才是君王,其次是适应社会百态。司马迁遵从父亲的遗命,开始静心做学问,早年的游历大汉王朝和经历的内政外交让司马迁眼界大开,后从孔子后裔孔安国和当代大儒董仲舒学习公羊学说,系统的礼仪和经世致用的实践理学让司马迁获得深厚的理论功底,为他通古今之变奠定了基础。
司马迁记住父亲的教诲,他将成为太史令,他将面对一个志在统一八方的雄主,他需要做好准备坚守史官的道德客观记录历史传于后世。汉武帝刘彻对于这样一个刻板的家伙没有太多的兴趣,刘彻陶醉于自己文治武功的丰功伟绩之中,司马迁对于汉武帝的出击匈奴功绩也不吝啬笔墨,作为太史令记录着帝国发生的一切,通古今之变看待对外征战是一个多角度的,战争带来了国家自信心也带来了灾难,这不是一个贤明君主所为。不过,刘彻爱上了这种征服的感觉,他无法停下来了。
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武帝想让李陵为出酒泉击匈奴右贤王的贰师将军李广利护送辎重。李陵谢绝,并自请步兵五千涉单于庭以寡击众,武帝赞赏李陵的勇气并答应了他。然而,李陵行至浚稽山时却遭遇匈奴单于之兵,路博德援兵不到,匈奴之兵却越聚越多,粮尽矢绝之后,李陵最终降敌。武帝愤怒,群臣皆声讨李陵的罪过,唯有司马迁说:“李陵侍奉亲人孝敬,与士人有信,一向怀着报国之心。他只领了五千步兵,吸引了匈奴全部的力量,杀敌一万多,虽然战败降敌,其功可以抵过,我看李陵并非真心降敌,他是活下来想找机会回报汉朝的。”然而,随着公孙敖迎李陵未功,谎报李陵为匈奴练兵以期反击汉朝之后,武帝族了李陵家,而司马迁也以“欲沮贰师,为陵游说”被定为诬罔罪名。诬罔之罪为大不敬之罪,按律当斩。
面对大辟之刑,慕义而死,虽名节可保,然书未成,名未立,这一死如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之死无异。想到文王拘于囚室而推演《周易》,仲尼困厄之时著作《春秋》,屈原放逐才赋有《离骚》,左丘失明乃有《国语》,孙膑遭膑脚之刑后修兵法,吕不韦被贬属地才有《吕氏春秋》传世,韩非被囚秦国,作《说难》和《孤愤》,《诗》三百篇,大概都是贤士圣人发泄愤懑而作。
终于,在那个“臧获婢妾犹能引决”的时代,司马迁毅然选择了以腐刑赎身死。至此,司马迁背负着父亲穷尽一生也未能完成的理想,面对极刑而无怯色。在坚忍与屈辱中,完成那个属于太史公的使命。
司马迁实践着自己对父亲的诺言,对于双亲的孝义是实现父亲遗愿重振祖先的荣光,对于君王的孝义是忠于国家最大利益勇于建言,对于人情百态则是忍常人所不能忍,李陵事件是一个导火线让皇帝对刻板的史官的忍耐到了极限,这个不被自己征服的舌头和笔头已经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刘彻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案就是要树立中央集权的专制,实行推恩令也是如此,司马迁“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不符合这个政治原则,是一个异端邪说。司马迁受到了腐刑的耻辱,刘彻看到司马迁如一条狗一样活着,这个文人却毫不妥协记录着汉武帝刘彻的一生:
《史记》对汉武帝的评价,基本上是“实录”,表现出来抑多褒少。特别对于汉武帝的过失,司马迁丝毫没有加以隐瞒,他深刻揭露和批判了当时盛行的封禅祭祖、祈求神仙活动的虚妄。在《封禅书》中,他把汉武帝迷信神仙,千方百计祈求不死之药的荒谬无聊行为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 司马迁认为汉武帝是个残暴的君主,在诸多酷吏的传中可以看到每次提到汉武帝对酷吏的态度都是各种各样的”喜”.其次司马迁对汉武的讨伐匈奴导致国家弊政是持批评的态度,可以从平准书一篇看出,他十分怀念文景之时的富庶而对汉武由于战争导致国,民贫困十分不满.再次,史记中对汉武帝的描写偏重于求仙,攻伐少于谈论政绩,可以说史记是对汉武帝的”刺书”。
司马迁本是汉武帝时期的太史公,但是他为了一个男人,而被汉武帝判处死刑,但司马迁为了自己未完成的事业,选择了以腐刑赎身死。那么,这个男人到底是谁,这其中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司马迁的祖先是周朝太史,他们家族世代都是史官,到了司马迁的时候,他也成为了汉武帝时期的太史公。所谓太史公一职就是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工作。按理说司马迁不参与国家政事,什么朝堂争斗都跟他都没有关系,他就安心编写史书,做一个国家图书管理员,可以安度一生。但是司马迁是一个富有有正义感的人,为了一个男人,他却差一点丢了自己的性命。
这个男人叫李陵,他是飞将军李广的长孙,也是汉武帝的一名猛将。公元前99年,李陵奉汉武帝之命出征匈奴,率五千步兵与八万匈奴兵战于浚稽山,杀敌一万,但终因寡不敌众兵败投降。李陵投降的消息传来后,汉武帝震怒,群臣皆声讨李陵的罪过,唯有司马迁为李陵辩解,认为他力战匈奴,投降只是权宜之计,希望汉武帝放过李陵的家人。
但不久之后,一个叫公孙敖的小人谎报李陵为匈奴练兵,企图反击汉朝。汉武帝听信谣言,夷其三族,李陵的母弟妻子皆被诛杀。而司马迁也以“欲沮贰师,为陵游说”被定为诬罔罪名。诬罔之罪为大不敬之罪,按律当斩。
面对这飞来横祸,司马迁并不怕死,但书未成,名未立,这一死如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之死无异。司马迁并不想这么窝囊的死了,他不甘心,为了自己的事业,他毅然选择了以腐刑赎身死,成了一个不完整的男人。在坚忍与屈辱中,完成那个属于太史公的使命。
最终,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史学家,没有之一。各位,你们说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8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