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人类遭遇了无数的瘟疫,已知最早的瘟疫记载和瘟疫概念的形成便始于殷商。古人对于疫病的认识是愚昧无知的,《说文》:“疫 ,民皆病也。” 《释名》:“疫 ,役也 。” 《素问· 剌法论》说:“ 五疫之至 , 皆相传易 , 无问大小 , 病状相似 。” 在秦汉以前基本认为瘟疫的致病原因是鬼神作祟 。由于瘟疫的不可抗拒性, 良渚先民一定认为这是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在作祟, 于是原始的巫术一方面向他们所敬畏的 、主宰疫病的天神进行祈祷 ; 另一方面对疫鬼进行逐疫活动。关于主宰疫病的上帝神灵 , 古籍有记载 , 《史记 、天官》:“ 氐为天根, 主疫” 。
《丹溪心法·瘟疫五》:“瘟疫,众人一般病者是,又谓之天行时疫。”瘟疫在中国史料中早有记载。如《周礼·天官·冢宰》记载:“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吕氏春秋·季春纪》记载:“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华夏民族发现并利用艾草药用价值的历史非常悠久,而以艾熏、艾灸治病,以及在春夏之交挂艾、熏艾的习俗,大约始于春秋战国。现代研究和实验表明,艾草中的艾蒿黄酮具有抗菌、抗氧化和免疫抑制等作用。艾草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尤其明显,为高度敏感。《诗经》《楚辞》中,时人采艾、用艾的记载非常普遍,而时至今日,逢端午挂艾的民间习俗正是古代辟邪祛疫的瘟疫文化的遗存。
“七年之病,当求三年艾”(《孟子·离娄篇》;《毛诗传》说:“艾,所以疗疾”。
疫情之下,我宅在家中搜索研读古诗中的瘟疫 醍醐灌顶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唐朝诗人戴叔伦的诗《女耕田行》:
乳燕入巢笋成竹,谁家二女种新谷。
无人无牛不及犁,持刀斫地翻作泥。
自言家贫母年老,长兄从军未娶嫂。
去年灾疫牛囤空,截绢买刀都市中。
头巾掩面畏人识,以刀代牛谁与同。
姊妹相携心正苦,不见路人唯见土。
疏通畦陇防乱苗,整顿沟塍待时雨。
日正南冈下饷归,可怜朝雉扰惊飞。
东邻西舍花发尽,共惜馀芳泪满衣。
全诗描写两个女孩,父死母老,兄从军,无嫂子,所以只有姐妹两个下地干活。再加上去年瘟疫,家中的牛病死,所以耕地也只有靠她们两姐妹用刀耕了。
“瘟疫”是人或牲畜家禽所生的急性传染病。在古代医学不发达的情况下,所有传染病都异常可怕,不管是人还是牲畜家禽得了瘟疫,死亡率都极高,都会给人们留下痛苦的回忆。这首诗虽然只有一句话描写了灾疫,但是从全诗的描写来看,瘟疫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疫情之下,我宅在家中搜索研读古诗中的瘟疫 醍醐灌顶
唐朝诗人戴叔伦
在唐代有对瘟疫流行的记载,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一首诗《谴疟鬼》的形式,展现了百姓面对瘟疫灾情的反应及防治的情景。
乘秋作寒热,翁妪所骂讥。求食欧泄间,不知臭秽非。
医师加百毒,熏灌无停机。灸师施艾炷,酷若猎火围。
诅师毒口牙,舌作霹雳飞。符师弄刀笔,丹墨交横挥。
咨汝之胄出,门户何巍巍。祖轩而父顼,未沫于前徽。
不修其操行,贱薄似汝稀。岂不忝厥祖,靦然不知归。
湛湛江水清,归居安汝妃。清波为裳衣,白石为门畿。
呼吸明月光,手掉芙蓉旂。降集随九歌,饮芳而食菲。
赠汝以好辞,咄汝去莫违。
韩愈的诗描述了朝廷和民间都采取了哪些办法抵抗“疟鬼”的。因为古时的医术主要是中医:熬中草、喝屠苏酒解毒,还有民间百姓相信的巫师、符咒等。但人们渐渐发现,明显见效的是隔离、穿上厚厚的衣服,用棉布捂住口鼻(即口罩),再加上和中医开的防疫草药。这4点防护措施和现在我们防护的方法类似。
疫情之下,我宅在家中搜索研读古诗中的瘟疫 醍醐灌顶
唐宋八大家韩愈
宋代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这首耳熟能详的诗句,其实就是驱避瘟疫的写照。
疫情之下,我宅在家中搜索研读古诗中的瘟疫 醍醐灌顶
王安石的《元日》
清乾隆间诸生——黄芝,字元宇、园雨。其诗《纪异行》曰:
春饥夏疫秋疟痢,东村丧子西丧弟。
两村疑是古战场,白骨森森堆满地。
伤心惨变更凶年,老人七十未逢旃。
往来乍客过吾地,犹说吾地未云极。
故旧仅亡十之一,他邑人死不数记。
大家敛待十余日,柳棺一具不可得。
伤哉贫士更可怜,敝帷朽匮及蒿薕。
云此犹是故家族,水葬鸟葬无人哭。
舟行共讶河水肥,驱车惊鸟蔽天飞。
哀哉更有合门死,痛极有子如无子。
日落新鬼哭不休,腾地名山断冶游。
商人听得商人说,攒眉捧心泪滴血。
阿家音信渺难通,未稔骨肉谁死活。
自春徂夏夏至秋,耳间目见皆悲愁。
吴民愚惑任诬妖,疫死魂须十月招。
一夜铙鼓惊不眠,哭声绵绵相断连。
呜呼!哭声绵绵相断连,纵使魂归已半年!“芝诗不系年,疑所指系乾隆二十一年(1756)事。光绪《通州志·杂纪·祥异》载:是年“春大饥,升米百钱,夏大疫,比户无免者。”此记及秋间疟痢,至早当成于是年冬月。
疫情之下,我宅在家中搜索研读古诗中的瘟疫 醍醐灌顶
新型冠状病毒
著名的《七律二首·送瘟神》诗篇,激励中国血吸虫病防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人类在不断和瘟疫进行着抗争。经过医学科技的发展,研究对付病毒的药物也多了起来,但是病毒也在变异,现在的病毒和以往的病毒都不一样,像如今肆虐的新冠状病毒,更加的狡猾、狠毒、凶猛。先是隐藏体内,认人察觉不出,以为没事,这是隐性最危险的传播途径。这是病毒挑战人类的警戒线,只要按照上级的部署,全民细心防控,一丝不苟,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就一定能阻止病毒的扩散,取得绝对性的胜利。
疫情期间,李白宅在家里,倚窗望着南方,吟出一首古诗,名为《子夜楚歌》:
- 江城一片月,万户悄无声。
- 春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 何日平疫虏,良人罢远征。
江城(指武汉)春月一片光明,家家户户闭门守护没有热闹的声音。春风吹也吹不尽,我牵挂着抗疫的人们和被疫情折磨的人们的深情。何时才能平息武汉疫情战争,夫君就可以结束漫长征途。
疫情期间,杜甫宅在家里看书,忽然从书房闻听到电视里传出抗疫的白衣战士从武汉战胜撤回的场面,激动的掉下了眼泪,随即吟出一首《闻白甲收武汉三镇》:
- 电视忽传收冠贼,初闻涕泪满衣裳。
-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今日放歌须纵酒,疫情过后好还乡。
-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济阳。
电视里忽然传来战胜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息,刚刚听到时鼻涕眼泪落满了衣裳。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今天要放声高痛饮一场,疫情过去了带着妻儿一同返回家乡。就从巴峡再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图片源自网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80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