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和李世民对话,玄武门之变后李渊的感想

“玄武门之变”大致有以下四种结局:一是李世民杀死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嗣位”成功——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历史走向;二是太子李建成继位成功,并在此次事变中杀死李世民及其同党;三是双方两败俱伤,李世民没杀死李建成,李建成也没有杀死李世民,维持一种“弱平衡”;四是双方都碰巧死于此次事变——当然这种几率就会非常之小。

接下来,笔者跟大家细细的分析一下:

首先谈一下第3种情况

此种情况下,尽管双方斗的你死我活、两败俱伤,但谁也没杀死谁!李世民在事变失败以后出逃他处,或者跑到东都洛阳另起门户,再建立一个朝廷——至于双方以后是打是和,这就不是李渊所能控制的了。

由于此种情况下,李渊的子嗣没有伤亡,故,李渊也就不存在“原谅”李世民的可能性了。

毕竟,对于唐高祖李渊来讲,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他也就没必要“太不高兴”了吧?

再谈一下第4种情况

此种情况下,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不仅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还把自己也“害死”了!

若如是,李渊绝对不会原谅李世民,他肯定会怪自己的儿子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如此下来,所导致的后果就是,李渊将不得不在自己其他的子嗣中选择新的皇位继承人——未来一旦选定新的接班人,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的子嗣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命运,也是愁煞人的吧?

还有就是,这很有可能引起新一轮的“皇位争夺战”,甚至于动摇大唐的政局稳定。

再次,我们来看第2种情况

如果“玄武门之变”的结果是李世民殒命,那么李渊可能也不会原谅他!

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虽然取得了胜利,但这并不意味着“皇位争对战”就此结束。实际上,齐王李元吉也不是个“省油的灯”!

彼时的政治氛围都认为,李元吉不会在李建成继位以后而甘心“臣服”于他。

李元吉这个人“凶戾,終不肯事其兄。”护军薛实就曾经跟他讲:

“大王之名,合之成‘唐’字,大王終主唐祀。”

李元吉一听,高兴坏了:

“但除秦王,取东宫如反掌耳。”

大意是说,现在把秦王李世民干掉,以后再解决李建成就跟“反掌”一样容易了。

如此看来,李元吉依附于李建成只是他暂时的忍耐行为,等到条件成熟,他也会对李建成动手!

无论最后李元吉能否篡位成功,这对于李唐王族而言,都将会是又一场的血雨腥风。

二、“玄武门之变”的前夜(626年六月初三夜),李世民专门跑到李渊那里告御状,“密奏建成、元吉淫乱后宫”!

你说,李渊对于自己的后宫(其实就是张婕妤、尹德妃与李建成和李元吉“有染”的事情,他知道不知道?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更有可能是他自己在装糊涂!毕竟,这不是什么正大光明的事。但是现在,李世民把这个事向他挑明,也就意味着这桩“丑闻”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再掩饰下去了。

如此情况下,李渊的“老脸”往哪里搁呢?他还怎么和自己的儿子相处?天下的百姓还怎么看他?他会不会成为天下百姓耻笑的对象……这一切都将令到李渊李建成父子的关系非常难处!

恐怕也不能!他会埋怨李世民:

你怎么就没有成功呢?

有了上面的种种分析,大家也就清楚:其实在“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成功登基,是“帮”了李渊和大唐解决了很多的问题,他又有什么想不通的呢?

可能有朋友不服,说李渊在玄武门之变中失去了自己的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和十个孙子(李建成和李建成各5个儿子),他怎么能够就原谅李世民呢?

不原谅,也得原谅!

对此,李渊实际上是束手无策了!

身为一代帝王,李渊肯定考虑过皇位继承的问题。自己的位子,不是给李建成,就是给李世民,那你说给谁好呢?无论你给谁,这两边都会有问题,都免不了一场“腥风雨血”的残酷斗争,自己的子嗣也都难免会有所凋零。

这几乎是难以避免的!

而且,李渊曾为隋室旧臣,亲眼目睹隋朝时杨坚杨广父子兄弟的斗争是多么得残酷,他肯定早就想清楚或者预感到自己的这几个儿子之间“有此一劫”的情况了!

李渊在“玄武门之变”后的表现,也充会说明了这一点。其时,当大将军尉迟敬德赶到皇宫向他禀报说“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时,他没有表现出一丝惊慌,也没有流下一滴眼泪,而是干脆利落地帮助李世民处理善后,“令诸军并受秦王处分”。

你说,如果他没有想明白,怎么会有如此“违背人伦”的表现呢?或许,此时的李渊已经想清楚:

我管你们谁获胜呢?谁获胜我就帮谁!

更何况,“玄武门之变”后登基的李世民,也令到他自己甚为满意!比如,公元630年,大唐军队取得了对东突厥的战争的胜利!这使得长年饱受突厥压制的高祖李渊长出了一口恶气,直言“吾托付得人”!可见,李渊对于李世民的执政,实际上是非常满意的。

如此的话,李渊又有什么“不原谅”李世民的呢?——而且,子嗣没了,可以再生吗?于是,李渊退位以后,继续发挥“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作风,又为“老李家”添了不少的儿女……

反倒是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肯原谅自己的父亲!

为什么呢?

笔者揣测有如下两点:

首先是李世民觉得李渊在皇位的继承问题上拖来拖去,不够干脆!你想啊,到公元626年,李渊已经60岁了。中国历朝历代有多少帝王是拖到60岁才传位的?而且,之前李渊也曾经几次“口头”许诺给他。

其次是“坏人”全让自己当了!想想看,整个“玄武门之变”中杀害兄弟李建成、李元吉和自己10个侄儿的是谁啊?还不是李世民吗?跟李渊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世人要怪,就只怪他一个人!这口“”,他得长远地背着。

由于如此的原因,贞观初年,李世民可是没少给李渊“脸色”看。比如,每年夏天,李世民都要去九成宫(即隋仁寿宫)避暑,但,就是不带上李渊。后来,监察御史马周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向李世民上书,说你这不符合“温存之礼”,建议他给高祖另辟一个住所。李世民为了君王的体面,就做了相应的安排,并且以后自己去避暑,也会要带上自己的父亲——不过,李渊却没有去,或许,还是觉得尴尬吧?

……

之后,又过了不久,李世民终于原谅了他的父亲。

为什么呢?

因为他现在当一国之君,也有些年头了,终于明白“帝王的难处”了![捂脸]

参考:《资治通鉴》

(网图、侵删)

不可能原谅,无非是一种放下,一个无可奈何的结局而已。

作为一名政治家,李渊起兵创江山,心中自有雄狮百万,有着不同凡响的宏图大略。他的追随者,包括自己的亲属在内,必须要团结一心,步调一致,最终,才能实现一统江山。带不住队伍,手下不稳,为了一己私利,各自为政是最大的忌讳。如果原谅了李世民,如何叫其他异姓将领信服?大家都在互相猜忌,还能有什么凝聚力、向心力。这一方面做得最好的,就是清朝的创立者努尔哈赤及其子孙们,努尔哈赤的兄弟、儿子、异姓将领紧紧追随,他们目标一致,分工协作,几乎没有发生影响大局的分裂事件,取得吞并中原的胜利。

面对李世民的强悍,李渊能做的就是,把损失和危害降到最低状态。如果揪住李世民不放,澄清事实,进而惩恶扬善,那他李家就会败个精光,所以,应了老百姓那句话“牙打掉了肚子里咽”,保住一个算一个。帝王是这样,老百姓遇到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玄武门之变”的后遗症是显而易见的。唐朝中期以后出现的武则天废掉李氏王朝,安禄山、史思明叛乱,朱温反唐等等,都是“玄武门”故事的翻版,最终把唐王朝葬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80728.html

(0)
上一篇 2023-08-27 上午10:00
下一篇 2023-08-27 上午10: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