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为13朝古都,而其中的夏、商、西周、东周(战国)、西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这九个朝代的国都,皆在洛阳偃师,因而偃师就是“九朝古都”。加之夏商周之祖、五帝时期帝嚳高辛氏的都邑,偃师就是实际意义的“十朝古都”。
洛阳有1500多年的建都史,而在偃师的建都史就超过1300年,占洛阳建都史的87%。
洛阳有七大古都遗址。分别为:帝喾都邑偃师高辛庄,夏都斟鄩偃师二里头,商都西亳偃师尸乡沟,偃师成周城,洛阳周王城,偃师汉魏洛阳故城,隋唐洛阳城。
在此七大古都遗址中,除了周王城和隋唐洛阳城在今洛阳市内,其他五大古都遗址和遗存,皆在洛阳偃师区域内。
在洛阳偃师定都的朝代和都城遗址分别是:
帝喾都邑,位于偃师城关镇高辛庄(简称高庄)及凤凰寨一带。 《史记·五帝本纪》载:“帝喾,都亳”。《集解》注曰:“亳,今河南偃师是也。”唐《通典》载:“偃师,帝喾所都,亦古亳邑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汤都也,亳,本帝喾之墟。”
夏都斟鄩,位于偃师二里头。 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王朝。据《竹书纪年》的记载推算,夏王朝存在的时间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六世纪之间,有四百七十多年的历史,历经十九位帝王。其第一位帝王夏禹,始都阳城(登封),后迁阳翟(禹县);第二位帝王夏启都阳翟(禹县);第三位帝王太康都斟鄩(偃师),直到第十九位帝王夏桀在斟鄩(偃师)被商汤所灭而立商。其夏代的十九位帝王中,都斟鄩(偃师)的约十七位,斟鄩(偃师)就是最重要的夏都。
关于夏都斟鄩:古本《竹书纪年载:“(夏王朝)太康居斟鄩,羿又居之,桀亦居之。”今本《竹书纪年》又载:“仲康即帝位,据斟鄩。”《括地志》云:“故鄩城在洛州巩县西南五十八里,盖桀所居也。”。《逸周书·度邑》曰:“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无固,其有夏之居。”《史记·吴起列传》:“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尚书·序》载:“太康失邦,须于洛汭。此即太康所居,为近洛也。”《国语·周语》载:“昔伊洛竭而夏亡。”这些文献表明,伊洛交汇的洛阳盆地是夏人的活动中心。
1959年夏,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徐旭先生率队来豫西作“夏墟”调查时,在伊洛平原的偃师发现了二里头遗址。其方位同古文献所记载的夏都斟鄩相吻合,历史文献与实地发掘考古相互印证,说明这里就是夏代都城斟鄩。斟鄩作为夏朝国都,历太康、后羿、仲康、少康、孔甲、皋、桀等十七位帝王,建都史四百多年。
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将偃师二里头遗址确定为全国大遗址保护的重大项目和重要工程。
商都西亳,位于偃师城关尸乡沟一带,亦称尸乡沟商城遗址。 尸乡沟商城,是继夏都斟鄩(偃师二里头)之后河洛地区出现的又一座都城,是商代开国皇帝商汤建都的地方,史称西亳。商汤之后的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康、小甲、雍己、太戊诸王均以此为都,建都时间计230余年。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载:“故汤受命而王,应天变夏,作殷号。作宫邑于下洛之阳,名相官曰尹。”偃师商城便是商汤的一座位于“下洛之阳”的由宫城和郭城组成的大型都城。
1983年春,中国社科院开始的偃师商城遗址的考古发掘,解开了商都西亳的神秘面纱,以大量的文物澄清了史海中的迷雾,证实了权威史书记载的准确。如班固《汉书·地理志》载:“尸乡,殷汤所都。”《括地志》载:“河南偃师为西亳,帝喾及汤所都,盘庚亦徙都之。”唐《通典》载:“商有三亳,成汤居西亳,此即一也。”“三亳”,是殷商之北亳﹑南亳﹑西亳的总称。《周书·立政》载:“三亳阪尹。”孔颖达疏引皇甫谧曰:“三处之地,皆名为亳。蒙(安阳)为北亳,谷熟为南亳(商丘),偃师为西亳。”至盘庚,又自河北徙理於此亳,商家从此而改国号曰殷。有首阳山,有尸乡。”
1988年元月,国务院公布偃师尸乡沟商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成周城,位于偃师首阳山镇龙虎滩一带。 唐813年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偃师县,武王伐纣,于此筑城,息偃戎师,因以名焉。” 《史记·周本纪》载:“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毋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詹有河,粤詹洛伊,毋远天室。”《何尊铭》载:“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乂民。”《左传·桓公二年》载:“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史记·周本纪》:“(武王)营周居于洛邑而后去。”
由此看来,周武王经勘察选址后,将都城建在了河洛之间的伊洛平原的“夏之居”之“毋远天室”处,即夏都斟鄩(偃师二里头)附近的偃师首阳山镇龙虎滩一带,并在此定都,后来又离开。 因是建在洛河畔的都城,故称“洛邑”,这就是早期的洛阳城。同时显示“余其宅兹中国”,这里出现了最早的“中国”,偃师就是最早的“中国”。
西周实行“宗周”、“成周”两都制。“宗周”即在周朝宗地泾渭平原上兴建的陕西镐京,史称“西周”。“成周”即伊洛平原上偃师夏都斟鄩附近的洛邑,即早期洛阳。位于偃师首阳山镇龙虎滩一带。
周成王是周武王的儿子,“成周”是其在父亲周武王洛邑基础上扩建的都城,意为“周之道,成于此”。同时也是“成王的周”,故称“成周”。 《何尊铭》载:“惟王初迁宅于成周,复禀武王礼,福自天。”表明周成王继承周武王的事业,回到了武王的都邑,建都为成周。
成王七年,南临洛水,北达邙山的洛邑成周城建成。陆机《洛阳记》载:“(成周)东西十里,南北十三里。”
战国时,周敬王迁都偃师成周城。公元前519年周景王死后,王子朝叛乱,与继位的周敬王对峙,于是周敬王离开周王城(洛阳),正式迁都于成周城(偃师)。
十年后重修成周城。《国语•周语下》载:“敬王十年,刘文公与苌弘为之告晋。”公元前509年,即周敬王十一年再次修建成周城。《左传》载:“秋八月,王使富辛与石张如晋,请城成周。…天子曰:昔成王合诸侯,城成周,以为东都。崇文德焉。今我欲徼福假灵于成王,修成周之城。”即是对重修和都于成周城的实录。
周敬王迁居东周成周城偃师之后,依其位于洛河之北定名“洛阳”,此即战国时期的洛阳,也是正式的洛阳得名。其共历敬王、元王、贞定王、考王、威烈王、安王、烈王、显王、慎靓王、赧王十王计263年。
至公元前256年,即周赧王五十九年,被秦吕不韦率兵所灭。为此,河洛地区成为吕不韦的“三川郡”封地。吕不韦死后也葬于自己的封地内,即偃师首阳山。首阳山大冢头村即以吕不韦巨大的墓冢而得名。
今天的洛阳,是隋唐洛阳城和周洛阳城之一。即西周王城在洛阳,成周城在偃师。东周洛阳城春秋时期在今天的洛阳,战国时期在今天的偃师。这一点中国历史的地图标注的已经很明白。
汉魏洛阳故城,位于今偃师首阳山镇龙虎滩一带。 汉魏洛阳故城,实为武王洛邑及成周、战国、西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七个朝代及时期的都城,即“七朝都会”。因在东汉和曹魏两代再度中兴,故称“汉魏洛阳故城”。
其是在周武王立国时营建的洛邑到成周城的基础上,一脉相承绵延至汉魏晋的都城。秦时为秦始皇的仲父和相国吕不韦的封地三川郡府邸。西汉刘邦初都于此,后迁长安。公元25年,中兴的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此定都,因刘秀生辰八字中忌水,故改洛阳为“雒阳”。其后曹魏定都时恢复“洛阳”。西晋以此为都,灭掉蜀汉和吴国,再度完成中国统一,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著名的都城。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自平城迁都于此,著名的孝文帝改革和汉化政策在此推行。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讨伐大丞相高欢,结果以裂变为东魏(都邺城)、西魏(都长安)的对峙而告终。
汉魏洛阳故城,始建于周武王立国时的公元前1046年,终于北魏末年的公元534年。从首都到东都到陪都等,再到首都,一脉相承绵延长达1580年。作为首都的主要时间,战国时263年,汉魏晋北魏四代333年,此首都史计596年。加之周武王洛邑、成王成周、汉刘邦初都洛阳,细述汉魏故城历西周、东周、西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计“七朝都会”,不含东都及陪都的首都史就达600多年。 汉魏洛阳故城是中国古代都城中,定都时间最长、历经朝代最多、更迭最多、时间跨度最长、世界最著名的都城。1961年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七朝都会”,600年建都史,1580年城史,千年的湮没,掩不住千年的光辉。唐五代·崔涂《过洛阳故城》:“三十世皇都,萧条是霸图。片墙看破尽,遗迹渐应无。野径通荒苑,高槐映远衢。独吟人不问,清冷自呜呜。”宋·司马光《过故洛阳城》:“四合连山缭绕青,三川滉漾素波明。春风不识兴亡意,草色年年满故城。烟愁雨啸奈华生,宫阙簪椐旧帝城。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让这片在历史风云中辉煌千年的汉魏洛阳故城,永远留在中国人的记忆中。
很简单,基本上大家都可以解答,但是要真的说十三朝是那十三朝?九朝又是那九朝?可能就有的网友不太清楚了 今天就给大家科普一下。
十三朝古都是指的西安(洛阳)
西安,就是古代长安,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指古代洛阳,开封,这个一会在给大家辨析。西安在唐朝灭亡之前,基本上一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历史一共有十三个王朝在这里建立都城,西安的十三朝: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是我国古都之首,与开罗,雅典,罗马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的影响力深久,在其中建都的 周,秦,汉,隋,唐都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大统一王朝,造就了西安的历史影响力。
十三朝古都洛阳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认为洛阳也是十三朝古都,洛阳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周公时期始建做“洛邑”,不过现在认为洛阳一般是九朝古都。至于洛阳十三朝古都的说法由来主要是认为,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所以说洛阳也算是一个十三朝古都。
九朝在偃师
这个意思就是说在洛阳建都成的十三个王朝里面,其中九个都在偃师,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洛阳偃师,可以看出来这是偃师市的历史机遇。搞好文化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十三朝古都开封
这个就更是加戏存在了,现在一般认为开封是七朝古都。也有一说是从中国夏朝开始算起,建都时间长达600余年。先后有夏、商、魏、梁、大楚 、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大齐、金、韩宋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81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