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子女不孝,问农村五六十岁的老人何去何从的问题,我从三个方面解答:
一是这些老人很不幸。多子多福,养儿防老是农村的传统观念,没有儿子的父母人们称为绝户头,会被街坊邻居看不起,遇事甚至还会被欺负。因此,过去的农村人结婚后,就要多生儿子,如果只生女孩,就会一直生下去,直到生个儿子为止。儿子长大成人了,为他娶妻生子后,分家让其各门另住,当把儿子们的事情全部办完后,自己也老了,为儿女奋斗一生,手中没有一分钱,儿子孝顺了,养老送终,不孝顺了,没有任何办法,挨饿受冻也自认倒霉。所以,这些遇到儿女不孝顺的父母是很不幸的。
二是现醒悟为时不晚。五六十岁的年龄,应该是把孩子娶妻生子的事情刚刚办完的时候,他们娶了媳妇忘了娘,表现出来了对父母的不孝,说明这些人遇到了白眼狼,这也是人生的不幸。不过,幸亏发现的早,五六十岁还不算太老,在目前的形势下,还可以在村里或周边打工挣钱,加上责任田种粮收入,一年攒上三五万块钱是不成问题的,再干上十年,起码能有20万块钱的积蓄,万一有了什么病还是能挡用的。如果没什么大病,够两个人在敬老院生活的费用,如果儿女愿意赡养,最后当做遗产留下来更好。随着人口老龄化,国家加强基层养老服务建设,扶持基层养老服务项目,充分发挥政府的补贴功能,让老人们安享晚年。
三是应吸取什么教训。农村父母应放弃养儿防老的旧传统,旧观念,养老问题减少对儿女的依赖,在为儿女们尽到责任之后,经济上尽可能的独立自主,只有自己手中攒下足够的养老钱,晚年生活才能有质量,有尊严,不能把晚年幸福的赌注,完全压在儿女的身上。如果孩子孝顺,你手中不论是否有积蓄,他都会孝顺你,但是,若你们患了重病,孩子会为你去负债吗?如果孩子不孝顺,手中有钱还可以进养老院,也可以促进他去孝顺你。所以,农村父母一定要学会自己攒钱,有钱才真正防老。
在农村,五六十岁的老人儿女不孝顺,又没有退休金社保,人老种田都不够自己吃,身体不好的更别说了。孝道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也是老祖宗千百年来留下来的传统美德。人们应该懂得孝顺父母,赡养老人。尤其是在农村,面对如此艰难的养老困境,子女更应该积极尽孝,排除一切困难,为老人安排好生活,养老送终。但是,有些年轻人进城买房后,对父母不闻不问,很长时间不回家看望父母,也没有电话问候。父母要求的不多,简单的陪伴就可以满足。父母没有养老退休金,需要子女的接济,子女一分钱都不给,这是不孝顺的表现,老人即难过又伤心。羊有跪母之恩,鸦有反哺之情。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更应该孝顺父母。出现子女不孝顺,也是有一定原因的,父母过度地溺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从小养成了被关心,被爱护的习惯,他们从来都没有机会去做关心父母、照顾父母这个动作。父母疼爱孩子,即使自己的生活多么地艰难,他们也会把最好的留给孩子。不舍得孩子自己盛饭,不舍得孩子自己穿衣,孩子从小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他们只享受了被关心、被照顾,把被关心、被照顾当成了理所当然。从来没有体会过去照顾别人、关心别人这个动作,当然,他们也体会不到父母养育的艰辛。他们习惯了只关心自己的生活,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从而他们在父母的过度溺爱下变成了不孝顺的孩子,他们没有习惯去关心父母,没有习惯为父母着想,没有概念去疼爱父母,没有概念去感恩父母,没有换位思考的能力。他们认为父母永远是能为自己遮阳的大树,他们毕竟还年轻,体会不到父母五六十岁体力下降,体会不到父母也有老的时候,父母年老了也有需要被关心、被照顾的时候。人不到某个阶段,是无法体会到到那个时候的想法的。一种年龄,一种心情,一种领悟。老人还是应该与自己的子女多多沟通,交流一下,做心里上的思想沟通,了解子女的想法,也可以通过亲戚朋友积极的劝说,同时让子女知道,父母养活他们不容易,应该学会知恩图报,安排好父母的晚年生活,多关心,多陪伴,多照顾。子女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把老人的生活起居落实安排好。履行赡养的责任。
作为父母要有忧患意识,在年轻时就要积攒财富,这样老了,自己有存款,有足够的金钱保障,即使子女忙于工作,无暇关心到自己,自己也能过好,父母将子女养大,做到了问心无愧,至于子女对父母怎样,那是子女的事情。老人自己有钱,自己可以生活,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就可以了。不用只渴望子女的帮助,不用依赖子女的关心。作为父母,在年轻的时候要教育好子女,不过分溺爱,教育子女学会感恩,这样,到年老,子女就会孝顺父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81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