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司马懿都是权臣,一个架空了汉献帝,一个把魏帝曹芳当做傀儡。
二人对待皇帝的态度看似差不多,但仔细分析,就可看出二人行事还是有大不同的,这也就是历史上对司马懿的评价更低的原因。
曹操对待汉献帝
汉献帝刘协是董卓毒杀少帝后拥立为帝的。董卓被吕布和王允杀死后,又遭到董卓部将李傕和郭汜挟持。在李、郭二人因争权,互相攻伐时,在杨奉和董承护送下逃出长安,下旨各路诸侯勤王,一路辗转东行,只有曹操起兵接应。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汉献帝封曹操为司隶校尉,录尚书事。而后,迁都许昌,汉献帝又加封曹操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下旨文武百官听令与曹操。至此,曹操得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值得注意的是,曹操并不是汉献帝第一个权臣,汉献帝自从当上皇帝后,一直都是别人的傀儡,先是董卓、董卓死后,没尝几天真正皇帝滋味,又被李傕和郭汜二人控制。后不容易,等到二人内斗,趁机逃了出来,除了曹操也没有其他诸侯待见,可以说曹操迎献帝间接是救了献帝一命,要不在当时兵荒马乱的时期,还不知会有什么后果。(比如:让野心很大,又不考虑后果的袁术遇到,说不定直接就玩完了)
再后来,曹操南征北战,献帝在朝堂上也培植了一批亲信,间接掌握了少许的权势,不甘心曹操专权,私下传出“衣带诏”试图除曹,重新确立皇权,虽然失败了。但曹操并没有废掉他的皇帝位,只是除掉了他的亲信,然后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当了皇后。
由此可见,在曹操当权时,献帝还是有很大的活动自由和政治空间的,最起码比在董卓时期强很多,在那时献帝是没有丝毫机会、也不敢有除掉权臣这样的想法的。
经过这次失败的行动,献帝也认清了现实,在朝堂上少数心向皇汉的大臣(荀或等)的维持下,二人客客气气,没有再发生什么直接的冲突,直到曹操死后。公元220年,在曹丕的逼迫下禅位,降为山阳公,允许其在封地奉汉正朔和服色,建汉宗庙以奉汉祀。
公元234年4月21日,刘协做了14年的富家翁寿终正寝,魏明帝曹叡率群臣亲自哭祭。并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谥号为孝献皇帝。
总起来说,曹氏虽然篡夺了汉室江山,又有逼迫献帝禅位的恶举,但说实话,在此之前,献帝一直就是傀儡,魏国的疆土都是曹氏父子辛辛苦苦打下来的,献帝除了是名义上的正朔,没有丝毫的功绩,能在曹魏政权中当了24年皇帝,享乐38年,也算是不错了。
司马懿对曹氏皇族
从曹操起,曹丕、曹叡三代当政者,无论能力还是威望都能压制司马懿。到了曹明帝病死之后,曹氏皇族接任者能力平庸、处事跋扈,得罪了朝中很多士族大家,才给了司马懿机会,让他一举掌控朝堂。
魏明帝临死前拉着司马懿的手,目视太子齐王,说:“吾疾甚,以后事属君,君其与爽辅少子。吾得见君,无所恨。”曹爽掌权之后,收揽了一帮哗众取宠之士,开始大肆排挤以司马懿为首的一帮有能力的功勋老臣,并把郭太后软禁,惹得朝堂内外怨声载道。
公元249年正月,魏帝曹芳与大将军曹爽一同拜祭明帝高平陵,司马懿借机发动政变,诛杀了曹爽三族,以及心向曹魏的大臣5000余人,从此可是掌握朝中大权。
司空的王凌心向曹氏,与楚王曹彪密谋起兵伐司马氏,可惜失败被擒。司马懿夷其三族,杀楚王并借机把魏之宗族王公全部拘捕,囚禁在邺城,命有司监察,不准他们互相往来,也不许大臣与之结交。
公元254年,曹芳不满司马氏的欺压,暗中联络大将夏侯玄密谋发动政变,可惜,计划泄露,夏侯玄被诛,皇帝曹芳被废。
公元260年,皇帝曹髦常忧虑被废受辱,打算先发制人,可惜失败,被司马昭手下,贾充和成济刺杀,由此,“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氏篡夺曹魏政权,可不是曹氏得汉献帝禅位,二者不可同日而语。曹魏天下是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司马氏完全就是侵夺曹魏的胜利果实,然而在掌控大权之后,大肆屠戮魏氏宗族,并行弑帝之举,这肆无忌惮地嘴脸就太难看了,史书绝对不会给其好的评价的。
篡权,是个含有贬义的词。是古代正统观念的产物。我个人认为,古代凡是篡权成功的,都是原来的政权已腐败或衰弱,有了被篡权的条件。而篡权者都是相对的强者,具有了篡权的条件。因此,篡权不是什么丑事。司马懿篡魏与曹操篡汉,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也没有对错之分。
但历史对曹操的评价,一般说,是比司马懿要高一些的。这是为什么呢?
一,因为曹操的历史功绩高于司马懿。关于曹操的平生事迹,人们基本都已知道,故这里从略。
二,曹操所取代的汉王朝,已历四百年,按历代王朝发展的周期率,基本上已该寿终正寝。所以曹操的代汉,比较容易为人接受,理解。而曹魏政权才传四代,几十年,还没有彻底腐败,还没有多少作恶而为人民所憎恶,反对。所以司马懿的篡魏,相对而言,不大容易让人接受,理解。
三,西晋的腐败和导致的五胡乱华的历史灾难,也影响了后人对司马懿的评价。
欢迎点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81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