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惯性岂是说改就能改的?秦国的郡县制固然先进,但在当时秦失天下,诸侯共逐之的时代里,纵然想回归秦国郡县制的轨道,又谈何容易?更何况郡县制本身就存在致命的弱点,而这也是刘邦为什么开创郡国并行制的原因所在。
一:郡县制真的先进?
中学历史课本一直在强调郡县制的先进,对此不吝褒美之词,但如果看看历史,我们会发现,夏商周三代施行分封制,国祚绵延,至于周朝更是长达八百年之久?自秦代以来施行郡县制,国祚短如秦朝者不过15年,长如盛唐不过298年,两千多年来竟然没有一个挺过300年的朝代。
在封建时代,天子封建诸侯,卿大夫亦世事其官,世爵世禄固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阶级壁垒,使得民间的优秀人才鲜能上通下达。但也保证了国家的稳定,因为天下不过是共主的身份,中央王室的混乱与动荡并不会造就地方诸侯国的动乱,不影响“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百姓生活。殷商的九世之乱和西周的共和执政就是最好的证明。
而郡县时代则不然,天下的权力皆在帝王之手,地方只有俯首听命的职责,而无因地制宜的自主,而这就会导致风险过于集中,抗打击性能力和对抗性能力过于薄弱的问题。是典型的集天下之弊于一隅。一旦中央出了问题,天下分崩离析只在一瞬之间。但谁又能保证继位的皇帝个个都是明君圣主呢?所以自秦以来的两千年里,这片土地就一直在昏君、幼主、权臣、外戚、宦官的魔咒中循环,兴亡天下事,可怜唯百姓。相比之下,封建制和郡县制的优劣一目了然。
二:分封制真的落后吗?
郡县制是为君主独裁量身定制的,讲的是一个金口玉言、天下独尊。这种制度,遇到明君圣主就能爆发出强大的政治优势。凡有兴作天下皆望风响应;可一旦君王昏悖,就容易导致国家动荡。“人亡政息,治乱相随”的政治局面也就会不断重复。
分封制破类似于股份合作制,天下并不是王室一家的天下,是宗族子弟、功臣集团、外企集团、先贤往圣之后嗣共同拥有的。天子在“裂土分茅”之后,作为诸侯只要尽到“藩屏王室、定期朝贡”的责任就好,封地内的一切都能自主自专,不受王室的影响,而作为共主的王室也不会主动干预地方诸侯的内政。
一旦王室发生动乱,地方诸侯就会主动负担起“勤王”之责,帮助王室平定叛乱(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事件导致犬戎之乱后,诸侯即相率勤王,驱逐犬戎,拥戴新君继位)。哪怕再王室卑微不足以号令天下的情况下,迫于诸侯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也不至于像郡县制一样瞬息之间土崩瓦解。而这就是为何平王东迁之后,东周依然能够苟延残喘近500年的原因。
封建诸侯,广殖宗室。在“赏有功,奖后进,劝来者”之外,还在于诸侯之间既能守望相助共襄王室,又能彼此制衡不敢妄动。秦始皇一天下行郡县,直接导致大泽乡起义之后,地方各级管理为了保证自身利益而选择与秦帝国割裂,星星之火遂成燎原之势。刘项因而蔚然成势,宗室只能坐以待毙。
能青史留名的人有哪个不是人中龙凤,当世豪杰?刘、项二人身处当时,不仅目前耳闻,而且还亲身参与其中,郡县制与分封制,孰优孰劣。难道不比我们这些翻故纸堆的清楚吗?
作为2000多年后看过古今中外发展趋势的人,觉得中央集权好,可秦末汉初的人没这种经历。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延续了800多年的邦联式周,和一个15年就灭亡的中央集权帝国制的秦。秦那么强大,为什么二世而亡?周天子经常在诸侯那里吃瘪,还能苟延残喘几百年?
从今天的角度,我们能看遍汉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做纵向比较。也能看看古希腊城邦,罗马帝国,西欧封建去做横向比较。但是生活中公元前的秦末汉初的古人,他们没有太多的模板和实例来参考,这是他们的历史局限性。
秦的速亡就好像一次失败的政治试验,有些人觉得试验失败了,我们就退回到上一步吧;还有的人说我们把秦和周的模板进行融合,摸索出新的路子。前者的代表就是项羽,他追求的是恢复到周朝的邦联式国家,分封诸侯,不称帝只称霸。后者代表是刘邦,他继承了秦的政治框架,并提出改良方案。
最后聊聊中央集权和秦的速亡。中央集权的帝国制对我们中国,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他使得中华文化融合、发展、延续,多样性的文化传统融合到一起,使得中国成为一个文明国家,我们不像欧洲那些民族国家,他们以民族为国家认同感,认为一个国家最好只有一个民族,所以有各种民族分裂主义(比如西班牙的巴斯克、加泰罗尼亚独立运动,英国的苏格兰独立公投等)。而我们中国人是以文化作为认同,历史上不管是匈奴,鲜卑,契丹,女真,他们都是外族,一旦他们接受了中华文明(也就是汉化),那他们也被我们所认同和接受,而这种融合来自于大一统的帝国,只有在大一统的帝国中,才能实现文明的融合和认同。
但是要过渡到中央集权的帝国,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战国虽然被秦统一,但是六国人民本身具有独有的文化风俗习惯,这种融合需要长达几十上百年稳定政局下的潜移默化。而秦的统治政策没有给这种融合提供基础,严苛的秦法带来的高压的统治,六国人民内心是抗拒的,当这种抗拒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巨大的反弹。想想看,即便是秦国自己的百姓和士大夫,接受中央集权,接受高压的秦法,也花了上百年,自秦孝公变法后“奋六世之余烈”。自己一个秦国接受起来都花了那么久,当秦始皇把这一套推向全国的时候,其反抗力度会有多激烈!还可以举个例子,隋朝灭南朝陈以后,隋文帝立即就派人去南朝故地“洗文化”,强行推销新的文化和宗教,结果南朝皆反。
汉朝继承改革了秦制,但是换了手段:慢慢来,轻徭薄赋,先稳住局面,毕竟吃饱了肚子才能思考。经过高祖,吕后,文景多代的努力,国家稳定以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开始削诸侯,统一思想,同时有一系列成功的对外扩张,提高了人民的身份认同,使人民以“汉人”身份为荣,凝聚力产生了,思想统一了,文化也融合了。凡事有利必有弊,这种思想统一也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思潮的发展,这也必须提一点。
秦只是编制了中央集权帝国制的构架,而汉完善了实现帝国制的办法,后世王朝只需要按照汉朝的模板来就行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81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