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二战德国已经用尽了全力。在《钢铁雄心4》的载入界面有这么一句话: “他们(德国人)生活的这么奢侈,为什么还要来侵略我们?”————苏联士兵 1945年 要知道,希特勒刚上台时向德国人允诺的是工作,牛奶和面包,并提出要提高日耳曼人的国际地位和生存空间。纳粹党能上台很大程度上是魏玛政府的无能和不作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德国马克疯狂贬值,糟糕到了买一个面包要用一麻袋大钞,上厕所用厕纸不如用钞票划算的地步(参考解放战争后期国统区)。全国失业率不断上升,容克贵族和德国的垄断大资产阶级也对魏玛共和国政府愈加不满。 而纳粹党上台后(1933年希特勒任总理)即开始了迅速的军备扩张,1935年恢复被凡尔赛和约禁止的征兵制度,1936年进军莱茵兰,1938德奥合并、苏台德危机,1939年吞并捷克、索取梅梅尔、宣称但泽,一系列的侵略行动十分迅速。 而与此同时,纳粹党为了兑现自己上台时的承诺,在德国国内迅速恢复了经济生产,解决了经济危机,马克升值,工人失业率恢复到正常水平。甚至在德国国内修建了高速公路网,并开展大空间经济建设,整合了全国工业,利用梅福券偷偷进行军备重整筹资,有条不紊地完成了四年计划,组建了由国家控制的民用工业集团等等。这些行为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国民的生活水平,更成为了日后战争机器运转的基石。 但这也埋下了隐患,国民在多年满足了高福利的社会生活中,为了不打破允诺,使得纳粹党不敢轻易降低人民的生活水平。再者,希特勒开始进攻波兰时只是想打一场有限战争,希望战后能与英法媾和。在这种侥幸心理的帮助下,就像题主所说的一样,纳粹德国仅仅将有限的工业产值投入于军事。 而随着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你认为是希特勒过于自信而没有实行总动员吗?不,其实他是不敢也不能这么做。德国撑死了能利用的也就是几千万人口,而且由于纳粹德国的种族政策,犹太人、斯拉夫人都是要排除在外的,再加上政治上的排除异己,许多民主人士和共产党人也遭受迫害。而1941年德国的鼎盛时期,包括国防军、党卫军、武装警察和后勤人员,德意志共有1000万左右的庞大军队,其中有500多万正规军队部署在苏德边境,庞大的军队需要耗费巨大的工业产值和劳动力维持。一旦实行总动员,德国国民要么勒紧裤腰带过苦日子,要么就会出现大量工业岗位空缺。 不要忘了,1918年的第二帝国怎么亡的?不就是因为柏林的工人起义和各地的军队哗变吗?希特勒敢打这个赌嘛?德国的容克贵族、陆军总参谋部中都有强大的反纳粹势力,一旦战争不利,国内民怨沸腾,像1944年那样的刺杀希特勒的“女武神行动”将屡屡发生。 再加上纳粹党内部也并不是一条心的,戈林腐败无能,希姆莱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大量的国防军将领与党卫军矛盾不断甚至打心底里反对希特勒的独裁专政。如果像题主所说的那样来个996或者德国企业全力进行军事订货的话,攻克柏林的将不是苏军,而是: 1.容克贵族和垄断大资产阶级的支持势力 2.德国国防军官员 3.工人起义军 那假如这些都不考虑在内,德国人民全部都被洗脑成功了,你就一定能扛的住苏军的钢铁洪流?要知道,1941—1945年德国一共去消灭了上千万的苏联军队,但最后依旧被碾成了渣渣。 顺便说一下巴巴罗萨计划,这个计划是大胆且精密的,可以说是一个连环计,一环接着一环,但是由于德国南集团军群未能及时包围且歼灭镇守此地的苏联方面军,导致中央集团军群的古德里安等人被迫派兵支援南集群,再加上斯摩棱斯克等战役中苏军战斗到底,使得巴巴罗萨计划的第一步就以失败告终。最后在1941年的冬天,随着“台风”计划的失败折损50多万军队含恨莫斯科。而一旦进入拉锯战,一个是几千万人口还不能完全利用(犹太人等)的德国,一个是拥有两亿人口且战略纵深极大的苏联,再加上英美的支持,德国能赢的概率微乎其微。
德国能不能赢得二战,不是用不用尽全力的问题,而是德国本来的综合国力就支撑不了发动二战的基础。
首先,德国发动二战的基石是闪击战,而闪击战的最关键两大因素,后勤补给和装备补充并不支持闪击战。一方面,德军闪击苏联造成战线过长,运输线长补给困难,另一方面,在苏军伤亡巨大也要抵抗到底的坚强决心下,德军损失的速度比补给的速度快得多,客观上使闪击战被苏军的持久战和消耗战所困。
其次,二战期间,德国已经耗光了家底。从战争进程看,不仅德国本土的生产能力和能源用到了极致,还动用了仆从国许多军队和装备,包括战争物资。应该说,如果没有仆从国提供增援,德国根本撑不到1945年投降。像罗马尼亚的油田,巴尔干半岛和挪威等地矿产资源等等。
再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即使德国用尽全力也无济于事。由于德国发动二战师出无名,客观上使同盟国的队伍越来越大,从道义上德国就已经站不住脚了。同时,德国发动二战的战术形式,完全依靠装甲进攻力量,对于德国这样一个刚从一战战败国阴影中走出来的国家来说,重新发动战争既是赌博更是玩命。
所以,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希特勒发动二战完全出于个人目的,无论德国多么强大,最终还是会落到相同的命运,不仅盟军要歼灭它,在德国本身就已经酝酿着推翻他统治的力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8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