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应不应该诛杀降将李陵全家

说李陵一家该不该杀,取决于我们站在什么角度来分析。

早在周朝建立之初,周文王就针对夏商“罪人以族”的原则,提出“罪人不孥”的主张,“孥”指的就是妻子和孩子。意思是一个人犯罪理应受到处罚,但他的老婆孩子是无辜的,不应该连坐。这样的观念,在现在已经被普遍接受。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便是李陵罪恶滔天,汉武帝也不该诛杀他的家人。

之前文章中,国史君(国史通论)讲到,李陵是在以五千对战八万,孤立无援,血战数日,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选择了投降。从这个角度来看,李陵是汉朝的功臣,他丝毫没有愧对大汉,是大汉辜负了他。所以,汉武帝不应该诛杀他的家人。

但是,不论怎么说,李陵在战时向汉朝最大的敌人投降,这是叛国罪,其罪名远远超过了杀人越货。按照当时的法理及情理来说,汉武帝杀他全家并不过分。

另外,李陵刚刚投降的时候,汉武帝并没有把他的家人怎么样,是后来相信了公孙敖的谎言,认为李陵正在辅助匈奴训练士兵,对抗汉朝军队,所以汉武帝才将杀了他的家人。在这个角度来看,李陵不但投降了,还成了汉朝的敌人。不要说是汉武帝,即便是一个普通的士兵或者老百姓,也难以接受这种情况的发生。在当时的观念来说,杀李陵全家可能还不解恨呢。

先表明观点——该杀。李陵后半生是悲剧的,某夏,武帝派自己宠妃李夫人的哥哥贰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押运辎重这活可是出力不讨好,李陵心不甘情不愿,向武帝请示自己愿带骑兵痛击匈奴,看见李陵自告奋勇,汉武帝也知道李陵的心思,说你是不想在别人手下为将,但我已无多余的骑兵给你。李陵再次请示说不要骑兵,愿意以少击多,只要所军五千人就可以打到单于庭前。武帝听后就答应了,另外派了路博德率部在半道做李陵的后援。李陵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遭遇单于主力,匈奴以数十万万骑兵围攻李陵。李陵击退一波有有一波,就这样,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但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被俘投降。武帝听后大怒,朝廷上大多也都是趋炎附势之徒,司马迁因此还下狱受腐刑。过了一段时间,武帝悔悟到李陵是无救援所致,就派因杅将军公孙敖带兵深入匈奴境内接李陵,但公孙敖无功而返,就对武帝说:“听俘虏讲,李陵在帮单于练兵以对付汉军,所以我们接不到他。”武帝听到后,便将李陵家处以族刑,全家被诛杀。

李陵是名将,军事能力强,但武帝只重用其小舅子李广利,李陵心里自然是不服的,但以少量步兵对抗匈奴大量骑兵,实在是不明智,再加上机缘巧合君臣之间的误会,造成了李陵的悲剧。汉武帝时期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要痛击匈奴,听李陵投降了匈奴,不仅仅是生气的事了,影响了战略,汉武帝任人唯亲固然有错,但事实证明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为达目标的坚决,所以,李陵是悲剧的,汉武帝有错,但历史的功绩里,汉武帝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唐朝诗人王维有诗:“汉家李将军,三代将门子。”,作为出生将门又是一代抗匈名将李广的孙子,我们无需怀疑李陵抗击匈奴的坚决和激情,因为他的整个家族都流淌着尚武忠勇和抵御外侮的血液。战争虽然残酷,封建帝王的一喜一怒又何尝不轻率和残酷?李陵之悲始于残酷又终于残酷。关于苏武牧羊,我们自幼皆知。匈奴人曾派遣苏武去劝降苏武,然而李陵羞愧难当,过了很久才去见苏武,可是他也只是言说汉武帝的暴戾残忍,却无其他叛国者那样说尽祖国的“坏话”。回到汉朝苏武对李陵扼腕叹息不止,他说: “每念足下,才为世英。器为时出。”。于是这里就侧面解决了一个由来已久的争议,就是李陵到底是不是彻头彻尾的汉奸问题,我想苏武比任何人都懂李陵,也更有发言权。不为“洗白”李陵,因为苏武身上没有明确的“黑与白”。

汉武帝的做法是没有问题的,在汉朝,叛国投敌就是灭族的大罪。历史的事实是,李陵投降匈奴在前,汉武帝等了一年之后,才杀李陵全家的。大家先来看看《汉书·李广苏建传》的记载:

汉军南行,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下,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叹曰:“吾不死,非壮士也。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夜半时,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军人分散,脱至塞者四百余人。

根据汉书中的记载,我们可以明确三点:第一,李陵在军队尚未完全覆灭的情况下弃众逃跑,这是死罪

第二,李陵战败当时既投降匈奴,这毫无疑问是要灭族的

第三,李陵投降之时,远未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毕竟后来还有四百多人逃回了塞内

当然,汉武帝后来的调查时出了点小问题,但也不改变基本的事实,李陵弃众逃跑,后投降匈奴,这种人的家属,要是好好赡养起来,这让汉军中的其他将士怎么想?至于司马迁“诈降”的辩解,那是不能取信的,汪精卫还说自己是”曲线救国“呢,要是以后每一个将领在生死关头都“诈降”,那汉朝的仗还打不打了?

我们再来看看《史记·李将军列传》中的记载,和汉书还是有所区别的,《史记》中没有李陵弃众逃跑的情节,但比《汉书》中多一段:

单于既得陵,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汉闻,族陵母妻子。“

《史记》记载李陵娶单于女儿,被匈奴人优待在前,被武帝灭族在后。根据这个记载,汉武帝杀李陵全家还有什么问题吗?不单单如此,司马迁还附了一句:

”自是之后, 李氏名败,而陇西之士居门下者皆用为耻焉。“要知道,司马迁和李陵是同时期的人,司马迁本人还因为替李陵求情而获罪,没有抹黑李陵的必要。按《史记》和《汉书》记载,李陵就是该被杀全家,就算有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李绪练兵“的故事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886.html

(0)
上一篇 2022-04-10 下午3:37
下一篇 2022-04-10 下午3:5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