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种地的越来越少,老年人力不从心怎样激励年轻人投入农业

在如今商品经济条件下,出力不讨好,受苦不掙钱的买卖是无人做的。

目前的农业生产,投入与产出比盈利艰难,弄不好就亏钱。年轻人进城打工,比种地掙钱,当然就会弃农打工经商。尽管国家给种地补贴、免税费,农业用电用水用气等都便宜,但还是不如打工来钱保险合算。因此才无人种地。

要想年轻人回流农业生产。最起码也要收入有一定的吸引力。而目前的粮价,农业生产的组织架构等,很难有吸引力。

很多农业发达国家,就是因为农业生产者,与其它产业工作人员的收入是有平衡点,才能有人从事农业生产。而在达到这个平衡之前,是需要有国家政策的强力扶持,有自上而下的合理的农经组织,从最顶端的农业科技研发到生产到进入市场,形成一个合理的链条,才能有市场竞争力,持续的发展农力。

在这方面日夲农业的运行摸式是不是直的借鉴呢!既然要走市场经济的路,也就要按市场经济的规律来。象我们目前这种松散的自由生产的模式,就很容易出现前年大葱五毛一斤,去年突然涨到八元一斤。前年猪内七、八元一斤,到去年涨到近六十元。农业生产者赚小钱,贩子赚大钱。真正的生产者赚不到钱,完不成原始积累,没可持续发展力,消费者对忽高忽低的物价怨气很大。说到这些我们的农业生产如何吸引年轻人投入农业,还要靠国家大智慧。

总的来说,土地有限,粮食又关国家战略大计。农业生产的价值凹地准有一天会有吸引力的。到时不用激励也会繁荣起来的。去年玉米才涨了几毛钱,不就有一部分人回去了吗!

补贴农业,提高年轻人的收入,只要是真实种田的,按打出的粮食补贴,让年轻人种地的积极性提高。当种地的年轻人收入高过公务员、医生、教师时,年轻人就投入农业了。

天下人来人往,都是为利。当投入农业的收入比任从事何种职业的收入都高时,肯定大家都往农业里挤的,但能成吗?

古往今来,贫穷的都是我们的农民,特别是在第一线耕作的农村人更是穷。虽然饿不了,因为有粮食,但期待卖粮发财,那是痴心妄想,除非你有很多的土地,种出很多的粮食,垄断着粮食的价格,想升价就升价,但能吗?全球经济一体化,发达的国家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生产出来的粮食冲击着国内,粮食升价不容易,除非粮食紧缺,但粮食过于紧缺买不到时,就引起社会动乱。所以注定农业搞不过工业。

当老农民走完之后,农村逐步实现农业工业化,年轻人回农村当工人,这样就有年轻人种地了。

一、增加种地人的收入,提高机械化水平

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用机器进行播种收割能够减轻劳动力度将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去从事更多的脑力劳动,这减轻了农户的压力。以前种地都是采取人工种植,一方面效率低,另外一方面特别辛苦。提高机械化种植管理水平,可以提高种地人的幸福度,让他们不用操那么多心就可以实现高产。

二、实行粮食保护价格

粮食保护价格,国家现在已经出台了很多粮食保护价格,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另外也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受到国外粮食价格的冲击,很多粮食在国外很便宜,如果从国外进入的话,国内基本上不需要种植这样的粮食,所以说国家出台了粮食最低保护价格来保护我国的粮食安全,也能够提高种植者的积极性。

三、种地补贴

国家应该试试一些种地补贴,比如说种一亩地补贴多少?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农村人种地的风险,一些在家闲着的中农民可能愿意去种更多的地,因为如果收入好利润就高,可以挣更多的钱,如果收入不好也有种地补贴,没有那么大的风险,他们会选择到更多的地区种植。

四、农业专家指导

国家当地政府可以指派一些农业专家到田间地头去指导他们种植,让他们及时更新种植方式学习先进的种植管理经验,提高种植管理水平实现作物的高产增产。产量高了,销售好了,收入高了自然会增加他们的生活幸福度,提高他们种地的积极性。

五、健全农村生活设施

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在农村种地,就是因为农村基础生活设施还不够健全,生活还不够便利,比如说有的地区,偏远地区路还没有修好,有些地区没有大型的购物超市,生活很不方便。政府可以出资修建一些娱乐设施,比如说健身设施图书馆等供农村人休闲娱乐的场所,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9945.html

(0)
上一篇 2022-06-25 上午9:05
下一篇 2022-06-25 上午9: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