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蝉抱枯木,泣尽不回头”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

“寒蝉抱枯木,泣尽不回头”,出自宋代佛教禅宗史书《五灯会元》,原意是:

劝诫人们不要贪图一时欢愉(目光短浅),不知道未雨绸缪,凡事都要防患于未然,不要到了穷途末路的最后时刻,还不知悔改,无法摆脱悲惨命运。

原文是:

“……才升此座,已涉尘劳。更乃凝眸,自彰瑕玷。别传一句,勾贼破家。不失本宗,狐狸恋窟。所以真如凡圣,皆是梦言。佛及众生,并为增语。到这里回光返照,撒手承当。未免寒蝉抱枯木,泣尽不回头。

佛教禅宗的原意

“寒蝉抱枯木,泣尽不回头。”

首先,蝉,有二个生理特点:

1.生命周期非常短,只有70天左右;

2.生活在树上,吸吮树枝、干的汁液为生;

3.终日嘶鸣,不停鸣叫。

寒蝉,就是秋天的蝉,说明更是没有几天寿命了。

枯木,干枯的枝干,没有养分的树木,枯朽的树木。

那我们想想看,将死的秋蝉,死死地抱着枯朽的树木,那不是更没有生路了嘛。

整个夏天,蝉在高高的树干上,叫得无比欢快,可是到了深秋,天气转凉,眼看冬天就来到了,树木也没有了养分,日渐枯萎,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可是,这个眼看着毫无生机的秋蝉,死死抱着枯死的树木,在盛夏时节的它,是否想过此时的光景呢?

看来,它是不知道的,因为它仍旧嘶鸣不停,叫到死,都不知悔改。

人和蝉不一样,人的生命周期相对较长。

但是,“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在人生相对顺利的时候,是否应该多思多虑,未雨绸缪一下呢?

是否应该“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呢?

中国文化中的另一种解读

记得电视剧《琅琊榜》里,男主角林殊的老师早已阔别朝堂,但见到一件玉蝉就决定出手相助。

相助事宜结束后,老师问男主,知道玉蝉的含义吗,男主回答说:

“实澹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声皦皦而弥厉兮,似贞士之介心。”

蝉,对于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是有特殊含义的,在诗词中经常有这种体现。

比如,唐诗中就有三首非常有名的“蝉”诗,诗人都是“借蝉咏志、借蝉达情”:

初唐虞世南的《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初唐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晚唐李商隐的《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上面说过了蝉的三个生理特点,基于这三个特点,中国文人又为其引申了三个特质:

1.生活在高高的树上——志向高远、独自贤达、独自芬芳(独怡乐而长吟);

2.只饮汁液、露水——不媚俗、清流高洁(实澹泊而寡欲兮);

3.终日嘶鸣——对自己的理想、志向永不放弃(声皦皦而弥厉兮);

“蝉”,是一种高洁、傲世、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的象征。

  • “寒蝉抱枯木,泣尽不回头”

从上述中国传统文化意象中来看,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对理想矢志不渝的忠贞与坚守。

即便是“寒蝉抱枯木”将死之期,也会“泣尽不回头”流着泪嘶鸣不止,没有什么能够让自己改变与放弃自己坚守的理想与信念。

如此看来,“寒蝉抱枯木,泣尽不回头”,就有了一种悲壮的意味!

“寒蝉抱枯木,泣尽不回头。”语出佛教禅宗史书《五灯会元》卷十四。

所以真如凡圣,皆是梦言,佛及众生,并为增语,到这里回光返照,撒手承当。未免寒蝉抱枯木,泣尽不回头。

——五灯会元·卷十四

前面是说禅,后面的蝉句只是形象举例。佛学高深,但有个寓言故事则通俗易懂。

寒蝉抱枯木,泣尽不回头

炎夏散尽,天气转寒,很多鸟儿都开始搭窝建巢。蝉仍在高枝引吭飙歌,就像以往一样欢快。喜鹊提醒说,天要转冷了,小蝉啊,你应该早作准备,到了建房保暖的时候了。

蝉却不以为然,好像还沉浸在夏日缤纷光景中。寒天终于来了,蝉依然没有窝,只好抱着枯枝流着泪,在生命的最后光景唱着夏天的赞歌,直到再也发不出悲鸣。阿门。

花好终有尽,人事多难测。凡事当有所预判,继而早做应对和计划,所谓未雨绸缪。蝉无论多留恋夏日的欢愉,无论歌声多真切,既带不回夏日的温暖,也回不去夏日的繁华。

我们何尝不是,不可一味沉溺眼前无忧的光景,有些事在悄悄发生变化,等到麻烦真的来临,我们将再无能力摆脱困境。那时我们将真正体会到枯木寒蝉鸣泣时,可惜一切为时已晚。

“寒蝉抱枯木”的真相

蝉要在地下蛰伏几年,甚至十几年,才换来华丽蜕变,居高枝,饮清露,日夜而鸣,流响远播。十周之后,盛夏落幕,寒蝉凄切,鸣声渐衰,最后抱木而尽。这是蝉一生的壮美。

李商隐曾感慨,”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五更寒迫,蝉声渐绝,这厢自顾凄鸣,那厢兀自青葱。一树繁华,几点凄声,日夜相依长相伴,却终也两两不关情,一副凄凄冷冷清清之悲貌……当然李商隐是自喻。

在黑暗中漫长潜伏,换得一夏辉煌,蝉儿自当且欢且歌。蝉的一生精彩而传奇,其物象常被古人征引,又比如”玉蝉”(玉晗)之说。

古人认为,小蝉地下生活漫长,出则华丽蜕变,年年高枝,一鸣惊人;鸣尽则长蛰地下,数岁又出。如此往复,就像生命在轮回。于是古人去世后口含玉蝉(始于西汉),一则防腐,二则寓意象蝉一样,在地长眠,来世居高。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则是虞夫子对蝉作出的最客观、最高雅的评价。

“寒蝉抱枯木,泣尽不回头”是个伪命题。

蝉蛰地下是奇迹,蝉居高枝是辉煌。”寒蝉抱枯木”,是生命的真相;”泣尽不回头”,是生命的悲壮。这就是蝉真实意义的一生。

欧阳修《秋声赋》说,”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亦何恨乎秋声!”

寒蝉抱木泣尽,是生命的本质,蝉不会恨秋声,自然没什么”泣尽不回头”。人类则不同,人为万物之灵,不应该,也用不着恨秋声。

生活百千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凡事当有预判和规划,如此,无论面对世事或人情,张驰有度,进退有节,而不至于后知后觉,导致进退维谷、深陷泥潭的悲催结局。

小编结语

生活纷繁芜杂,80%都是无所谓的琐细,不值精力。餐馆小聚,去哪里值得讨论,但不值得争执,前者是乐事,后者徒增烦恼。你迁就了伙伴,他开心能让你吃多大亏?

剩下那20%则需尽人事,听天命。不要凡事都交给运气。运,如游”辶”之”云”,飘忽不定,况事态如风,至少你得了解风向。别忘记”运”后面还跟个”势”。势者,执行力。遇事不预,有运不抓,最后只能”恨秋声”。

“寒蝉抱枯木,泣尽不回头”乃智慧之语。蝉没有错,”泣尽”只是蝉对生命的最后高歌。

我们人类不同,不可以抱枯木而泣尽。至少我们要先判断,再去赌它会”逢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xinzhi/22.html

(0)
上一篇 2022-04-07 下午4:50
下一篇 2022-04-07 下午4:58

相关推荐

  • 板栗煲骨头汤还需要放什么材料呢 介绍,“板栗煲骨头汤怎么搭配”

    天气寒冷,今天小妖为大家推荐一款暖汤,既可以温暖身子,又可以解馋。这款汤的名字叫做——栗子莲藕猪骨汤! 材料: 莲藕 750g,栗子 20个 ,葡萄干 1/3杯 (可有可无),猪骨…

    新知 2022-04-12
  • 火药是怎么制造的

    火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对火药的制造有详细介绍:“凡火药以硝石、硫磺为主,草木灰为辅。硝性至阴,硫性至阳,阴阳两神物相遇于无隙可容之中。”硝与硫按九比一配…

    新知 2022-04-12
  • 真丝衣服被染色了怎么洗掉 介绍,“真丝衣服掉色怎么恢复”

    真丝衣服怎么洗不掉色?真丝衣服是一定会掉色的,这是由它的材质决定的,因此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是可以阻止真丝衣服因为清洗而掉色,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真丝怎么洗不掉色一: 首先在确认真…

    新知 2022-04-12
  • 为什么韩国字中有中文,朝鲜字中没有?

    韩国字和朝鲜字都是15世纪世宗大王发明的谚文字母,今天的韩国偶尔能见到汉字,是因为汉字在个别地方还有用处,朝鲜文字中完全看不到汉字,是因为朝鲜废除汉字更加彻底。 韩国语字母的来源 …

    新知 2022-04-07
  • 故宫建于哪个朝代(故宫建筑特色介绍)

    故宫建于哪个朝代 北京故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建成于永乐18年(1420年),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其时称“紫禁城”,1925年始称&ldqu…

    新知 2022-04-09
  • 国语的由来 , 国语一词的由来

    语言中潜藏的,是一部曲折的中国史。 对于13亿中国人来说,普通话是如今的民族共同语,然而,对于说着粤语、客家话、闽方言、吴方言、赣方言、湘方言等六大方言体系的南方中国人来说,普通话…

    新知 2022-04-12
  • 石九公是什么鱼 介绍,“像石九公的是什么鱼”

    别名:石头鲈、石虎、石九公、火麒麟 石九公 习性特点: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在我国产于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属暖温性底层鱼类。栖息于近岸岩礁海区,喜占石洞,为卵胎生。一般体长15-…

    新知 2022-04-12
  • 吴姓的起源及姓氏名人,吴姓的来源是在哪

    吴姓,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是黄帝轩辕氏的直系后裔。据悉,在商时,黄帝的12世孙古公亶父(周太王)建立了周部落。太王有三子,其中小儿子季历颇有才干,生子姬昌,姬昌出世时,有圣瑞出现,…

    新知 2022-12-26
  • 杜牧山行“斜”字的发音“xia”或“xie”,“生”或“深”?

    杜牧的《山行》大家肯定都不陌生。现在讨论的最多的恐怕就是“斜”字的发音到底是什么?然而不久前,我又发现好多家长对于“生”这个字也产生了异议。以前是老师说啥就是啥,现在连课本都要怀疑…

    新知 2022-04-08
  • 商标由来 介绍,“斯柯达商标的由来”

    网络上出现一个新梗,当你的服饰上logo越大,人们越觉得是山寨款 而logo越小,反而会被判定为正品,这可能就是一种心理影响吧~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人们对于品牌logo的认可有时…

    新知 2022-04-12